交龍紋

交龍紋

交龍紋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幹相互交纏的紋飾。歷經紅山雙龍首玉璜——甲骨文“虹”——青銅器交龍紋——漢畫像石伏羲女媧像——二龍戲珠五個發展階段。交龍紋包含著生殖信仰和避邪祈福兩種涵義,並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交龍紋簡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是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幹相互交纏的紋飾。結構多有不同,有單體接連式,龍的軀幹有規律的向同一方向交纏連線的,也有甚多的龍體交纏在一起,成多疊式的。

古文描述

《儀禮·覲禮》:“載龍旗弧乃朝。”鄭玄註:“交龍為旗,諸侯之所建。”《周禮·春官·司常》:“王建大常,諸侯建旗。”鄭玄註:“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是交龍為龍交纏的圖象。

盛行時期

盛行於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發展歷程

一、形的演變
交龍紋的發展過程,上可以追溯到紅山雙龍首玉璜;下可以延續到當代的“二龍戲珠”吉祥紋樣。雖然在各個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其發展脈絡從未間斷。
遼寧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過一件雙首龍形玉璜,長4厘米,龍身拱起,左右各雕一個豬首形態的龍頭(圖二)。所謂“雙首”,便是兩龍交尾狀態的再現。這可以參考兩頭鳥和兩頭獸的記載得到證明。雙首龍形玉璜是中國原始生殖崇拜信仰的體現,也是交龍紋形象最早的實物遺存。
從殷商的甲骨文中也可以找到交龍紋的雛形。甲骨文中“虹”寫為●●●,《山海經·海外東經》:“虹虹在其北,各有兩首。”古人認為虹為“兩首”之物。《夢溪筆談》:“世傳虹能入溪澗飲水,信然……虹兩頭皆垂澗中。”這裡也說虹有兩頭。而且虹有龍飲水的特點,可以推斷甲骨文字“虹”事實上是“兩首”龍形象的再現。另外,虹分雌雄,《毛詩正義》引《郭氏音義》:“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闇者為雌,雌曰蜺。”虹如龍而且分雌雄,虹的字形如雙龍交尾之象。①這些都體現著交龍紋的特點。
從西周到戰國,是交龍紋蓬勃發展的時期,由單一的形式發展為多種組合的裝飾紋樣。有一種畫在旗幟上的二龍相交的圖像便叫“交龍”。《周禮·春官宗伯·司常》云:“交龍為旗”;在青銅器、玉器上也大量出現交龍紋,多用於填補空白,做邊角裝飾,但常常不作為主要圖案使用。
在漢代,龍形象的交龍紋開始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變相表現——伏羲女媧像(圖三)。漢代陰陽五行學盛行,在這種宇宙觀中,有一些學者把古代神話傳說作為理論依據,使神仙世界加強與人間世界的聯繫,因此,伏羲女媧像便與龍紋融合,反映了漢代的時代背景。伏羲女媧的“人首蛇身”應是“人首龍身”。《玄中記》曰:“伏羲龍身,女媧蛇軀。”在古人的觀念中,龍與蛇關係非常密切,常常龍、蛇並舉,如《爾雅·釋魚》:“螣,螣蛇。”郭璞注:“龍類也,能興雲霧而游其中。”螣本龍類而以蛇冠名。因此,伏羲女媧的形象是以“龍”為原型創造的,也是龍紋樣的一種衍生髮展;另外,伏羲和女蝸二人腰身以上穿袍作人形著冠,腰身以下則是龍身,兩條尾巴緊緊而親密地交纏著,表現的是他們的交配狀,明顯帶有生殖崇拜的意味。因此,可以將伏羲女媧像看成是交龍紋的變相表現。
隋唐以後,由於人們含蓄的審美傾向,直白表達生殖題材的交龍紋漸漸消失,而二龍戲珠(圖四)延襲交龍紋的內涵,逐漸發展起來。雙龍戲珠是兩條龍戲耍一顆火珠的造型。二龍代表雌雄二龍。相對於交龍紋,二龍戲珠的表現更加細緻優美,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具有一種美感。紋樣生動活潑,又含蓄典雅,寓意深刻,容易被人們接受。但其中二龍交尾的含義沒有改變。建於隋代大業年間的趙州安濟橋,橋上一塊欄板雕刻一雄一雌兩條龍,雄龍一爪持鮮花,雌龍一爪握寶珠,兩龍相對,一幅生動的談情說愛場面。這幅作品是對二龍戲珠的交龍紋本質的最好闡釋。
宋代開始一直到現代,歷經各個時期,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蓬勃發展,雖然每個時期風格不太相同,但形制基本未變。這種圖形常常使用在圓形或方形的框線之內,顯得更為多姿多彩,裝飾氣氛也更濃,並且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多新紋樣。如“龍鳳呈樣”、“雙龍捧壽”等,線條流暢,氣韻生動,華美富麗,章法飽滿。

二、意的延伸
交龍紋之所以歷經千年經久不衰,是由於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即:生殖信仰和避邪祈福的涵義。
1、生殖信仰涵義
生殖信仰是原始人類一項重要的意識活動,它把對生命延續的理解從單純的外界食物的攝取,轉向自身種族的創造,並由此推進了社會的發展。這一創造最初同樣是在神秘的氛圍下進行的,並以自然界中的某種動物或植物加以比擬,這些動物與植物因此便成了特定的象徵。②交龍紋模擬現實中兩蛇交尾的場景,著重表現蛇在性活動中的狀態。無論是青銅器中兩尾相連的交龍紋,漢畫像石中龍身交纏的伏羲女媧夫妻圖,還是二龍戲珠中雌雄二龍含情脈脈的調情都直接指向了合歡生殖,以隱語和象徵的形式表現性活動。另外,交龍紋旁邊經常出現水渦、水珠、雲紋之類的圖案,不禁使人與“雲雨”這個代表性行為的隱語結合起來,表現悅情性媾的意象。交龍紋作為生殖信仰的象徵在人群中具有教化作用,表達了古人對於繁殖能力和子孫興旺的殷切渴望。
交龍紋的生殖信仰涵義作為人們自我肯定的努力和創造欲望的顯現,對人口生產、藝術生產與社會發展都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這種生殖信仰超越了時代,擁有絢爛的活力。交龍紋在後世展現的避邪吉祥涵義正是生殖信仰涵義的延伸。
2、避邪祈福涵義
由於交龍紋有子孫蕃昌、宜子宜孫的吉祥意義,在發展中就逐漸引申出“避邪祈福”的意義。交龍紋作為辟邪消災的保護神,在器皿裝飾、墓磚刻畫、建築雕塑、服裝紋樣、船體裝飾等媒介上有具體套用,顯示了這一功用的悠遠和廣泛,表現著人們近福遠禍的心態,並隱含著熱愛生活、改造生活的企望。
從漢代畫像石、磚圖冊和已發表的漢畫像石、磚墓的發掘報告來看,伏羲女媧像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它們在墓葬中有著固定位置,一般被安置於墓門楣上,也有少量配置於墓門柱上或其它部位。是通過對亡人的安撫表達自己的期望,祈福和安佑子孫繁衍不滅,保佑全家平安。
再者,人們經常在房屋屋頂上、屋檐上方或者院子門口的屋頂上擺放二龍戲珠雕塑。雕塑在屋頂正中央,其形態是兩條龍對稱地設在左右兩邊,火珠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其主要目的是驅趕穢物,將其擋在屋外,以達到避邪御凶,吉祥幸福的目的。
此外,婚禮宴會“龍鳳呈祥”團花紋,佳節喜慶的舞龍,以龍紋作為船頭繪等,也都是寄託辟邪消災、期盼美好生活功利心理的文化現象,而絕非簡單的利用或裝飾。

三、結語
交龍紋的形象演變是一個由抽象到具象的過程;其表現手法也由直白到隱喻;而其象徵意義則是由神本轉向人本,其神秘性、嚴肅性淡化以至消失,而世俗化、裝飾化的特性突現出來。因此,交龍紋由小範圍的套用逐步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與民間文化、習俗相結合,滲入到建築、交通工具、兵器、家具、陶瓷、染織刺繡、燈彩盆景、民間玩具、錢幣等器物中,成為中國人風俗習慣中的神聖化身和吉祥信物。迎合了人們追求愛情和嚮往幸福的心愿,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未來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