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州

亞洲地理位置

亞州亞州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濱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北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占4/5。

亞洲人口

亞州亞州
亞洲人口3713萬(1992年,不包括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下同),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16%。世界人口第一大洲。

人口數量的增長 在古代和中世紀,亞洲人口比世界其他各洲人口總和還多一倍。近幾個世紀,由於殖民主義侵略、掠奪和封建關係的束縛,經濟發展遲緩,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長速度放慢。1850~1900年只增加1.4億,1900~1945年增加不到4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家的獨立、民族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和醫療條件的初步改善,出生率仍保持相當高的水平,死亡率明顯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19~1990年的40年間,人口淨增加17億。年平均增長率為19‰,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介於已開發國家與非洲、拉丁美洲之間,屬中等發展速度。除日本外,都屬發展類型。以西亞為最高,一般都超過30‰,次為南亞。近些年中國等國推行計畫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成效顯著。

種族和民族種族

亞州亞州
黃色人種蒙古利亞人種)是亞洲的主體種族,約占全洲總人口的60%;次為白色人種(歐羅巴人種)約占1/3以上;還有棕色人種(澳大利亞人種)和混合類型。黃色人種分南北兩支,北支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遠東區等。中南半島各國,南亞的尼泊爾、錫金、不丹和西亞的土耳其等;南支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等,有人稱馬來人種,也有人認為是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過渡性種族,區別在於體型略小,膚色偏深。白色人種的南支集中分布在南亞次大陸和除土耳其外的西亞各國,膚色深於歐洲的白種人。棕色人種主要包括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菲律賓的尼格利陀人,印度南部沿海與斯里蘭卡的達羅毗荼人等。亞洲歷史悠久,不同人群間很早就有交往混合,黃白人種的混合類型遍布中亞和南西伯利亞地區。

民族、語言 亞洲擁有大小民族1000多個,約占世界民族總數的1/2。通常按語言辭彙和基本語法近似程度,分為若干語系和語族。亞洲人口在400萬以上的有8個語系,其中漢藏語系人口約10億多,主要有漢、藏、緬、苗、瑤、壯、侗、傣等語族,集中分布在中國和中南半島各國。次為印歐語系有近7億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地語)、伊朗(波斯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閃含語系西亞的阿拉伯民族屬之。阿爾泰(蒙古、通古斯—滿、突厥語族)語系。還有達羅毗荼、朝鮮、日本語系等。亞洲除日本、朝鮮、韓國、蒙古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的民族構成單一外,多為多民族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