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避難所

井下避難所

智利33名礦工被困69天后成功獲救,在營救過程中,井下避難所發揮出重要作用。井下避難所這樣的安全防護體系必須是全面對接、互聯互通,而且是多級防護,獨立運行,同時多點布置,全員覆蓋和就近避難,迅速便捷。

基本介紹

智利令世界矚目的69天礦工大救援中,先前設定食物、空氣和水都充足的“井下避難所”成為全世界稱頌的重要經驗。

10月13日,33名智利礦工在井下被困69天后,成功獲救。他們在井下得以長時間生存,是因為有井下避難所。10月13日,33名智利礦工在井下被困69天后,成功獲救。他們在井下得以長時間生存,是因為有井下避難所。

井下避難所這樣的安全防護體系需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全面對接、互聯互通,所有井下避難空間(救生艙,永久或臨時避難硐室)內裝備的監測、監控、通訊、數據傳輸等設備能實現與礦井原有各系統的全面對接,救生艙和永久避難硐室之間可互聯互通,每一個固定避難硐室都可成為井下的臨時救援指揮中心;二是多級防護,獨立運行;三是多點布置,全員覆蓋;四是就近避難,迅速便捷。
為確保發生礦難時“防得住、躲得開、救得快”,除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外,該省還應當加緊推進煤礦礦井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及礦井通信聯絡系統等建設。

強制措施

2010年10月19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在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加快強制推行井下救生艙、避險硐室等先進裝備,並限期完成。
在智利礦工奇蹟生還後,井下避難所被認為是“礦難救星”,湖南、雲南、山西等地已開始明令要求礦場必須修建避難場所。
建設地下避難所只是微觀層面的改良,加強第三方監管,提高違章作業成本,才是治本良策。
10月13日,33名智利礦工在井下被困69天后,成功獲救。他們在井下得以長時間生存,是因為井下有應急避難所:應急硐室
電視機前,礦工趙衛星感嘆,“應急避難所?只聽說過沒見過。”
趙衛星曾在井下被困25天。那是2009年6月17日,貴州省晴隆縣新橋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共有16人被困,趙衛星等人於7月12日被救。
已是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救援隊隊員的趙衛星說,“國情不同,國家不一樣”,“礦井的情況不一樣,他們那個是大礦”。

井下避難所成就奇蹟

智利33名礦工在避難所內能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生存2個多月後,全部獲救
不知道應急避難所什麼樣子的趙衛星,在電視裡找到了答案。
8月5日,智利發生礦難,被困井下的33名礦工逃進緊急避難所。
在電視裡,趙衛星發現在智利的井下避難所里預先存有應急物資。在獲得地面援助物資前,被困礦工能吃到鮪魚,還有牛奶喝。而自己當初被困時,吃的是樹皮,喝的是滲透水。
8月24日,躲在避難所里的礦工們得到物資援助。救援人員向井下輸送朱古力味和果味奶昔。4天后,被困礦工們獲得了餅乾、牛肉、米飯、水果等固態食物。
怕吃得太胖影響救援,智利當局不得不為他們制定減肥計畫。
隨後,他們能在避難所里看電視直播,能錄音、錄像,還能唱歌、玩牌、玩電子遊戲。在智利政府的安排下,他們還和親人一一通話。
礦工埃斯塔萬·羅亞還玩起了浪漫:在井下,他寫下了一張向女友求婚的紙條傳到地面。
而在趙衛星被困的25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黑暗中等待,“礦燈里有電,但我們只有聽到響動後才會打開一下,發個信號。”

避難所“熱效應”

在智力奇蹟之後,湖南、雲南、山西等地均開始要求礦場必須修建避難場所
事實上,在2010年7月19日,國務院已發文強制要求各地完善和修建避難所等安全設施。
當日下發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簡稱23號文)要求,煤礦、非煤礦山要安裝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等技術裝備,並於3年之內完成。
查詢各地官方公開的信息,發現當時很少有立即執行相關措施的信息披露。
在10月13日,智力“奇蹟”般完成礦工營救後,井下避難所開始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3日下午,湖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布訊息:本月開始,將對全省涉礦場所進行清查,規定煤礦建設與生產必須修建“避難設施”。
該局法規處官員稱,“結合智利救援經驗和我省煤礦井下地質結構和實際工作需要,安監部門正在著手制訂井下庇護所標準,並要求在所有煤礦井下推廣,提高煤礦瓦斯爆炸事故逃生能力和礦山救護能力。”
15日,雲南省安監局表示,該省將在規定期限內,對各類地下礦山安裝使用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地下礦山企業應於2011年底前在每箇中段至少設定一個避災硐室或救生艙。
16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也宣布,山西加快推進煤礦緊急避險系統建設,開始在全省五大煤礦集團推廣井下救生艙。
山西潞安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志清稱,該集團在瓦斯較高的一個採區試點,已建成了永久避難硐室1個,臨時避難硐室1個,移動救生艙6台。

“避難所”標準待統一

中國目前對礦井避難所興建標準還沒有明確規定,個別礦山自發興建,水準參差不齊
10月16日,在平禹礦難現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駱琳提到,“避險硐室這個事國務院馬上也要上。”
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雪楓曾這樣向媒體表示,由於早期開發煤礦時普遍沒有建設緊急避難場所,根據需要重新規劃,工作量很大,大煤礦相對容易,小煤礦有一定難度。
已試點建成避難所的山西潞安集團副總經理劉仁生的經驗是,建設一套井下應急避險系統,其實每噸煤只需分攤成本3-5元,並不會給企業增加太大負擔。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劉鐵民向媒體介紹,配置避險硐室在美國、加拿大等國有強制性規定,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中國目前在這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個別礦山自發建了,但達不到已開發國家的建設標準。
平禹礦難中逃生礦工陳加國介紹,該礦作為國有大礦,礦井下每隔二三十米的距離有一個小型的逃生洞,在不放任何設備的情況下,能藏10個人左右。但其中沒有救生設備,更沒有食品或飲水,平時都用於放鋼釺一類的雜物。
陳加國說,最基本的,礦上的通風口的風機就沒有送過足量的風。
不過,中國的應急避難所該按什麼標準建,目前尚無國家統一標準。
劉鐵民認為,避難所要能抗壓抗高溫,能保證工人基本生活要求;還需很容易被找到,要有定位和通信系統。

美國反思“礦難救星”

建有避難所的美國一礦井發生爆炸,有29人死亡;社會反思,避難所也難保證零傷亡。
在井下避難所成為全球熱點時,此前的另一則相關訊息一直未被人注意。
2010年4月10日,美國西佛吉尼亞發生煤礦爆炸事故。次日,當地宣布死亡29人。
而西佛吉尼亞的這座煤礦配備了井下緊急避難所。美國發生這次礦難後,人們通過反思發現,井下避難所並不能保證礦難中零傷亡。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學教授拉里·格雷森說,這次礦難中,爆炸突然發生,致使多數礦工“當即受創,來不及前往避難所”。
美國聯邦政府勞工部礦山安全和衛生署官員凱文·斯特里克林曾總結說,礦難中的失蹤人員能夠倖存的唯一可能是及時躲進緊急避難所。
西維吉尼亞的這次礦難被學界稱為是,“配備了緊急避難所的煤礦首次接受檢驗。”檢驗結果表明,除了避難所之外,還有更多東西需要人們去注意。

沒有違章,才能沒事故

學者認為,建設地下避難所只是微觀層面的改良,加強第三方監管完善安全體系才能治本
“沒有違章,就沒有事故。”這是幹了32年礦難救護的陳永生的總結。
陳永生是山西焦煤集團汾西礦業公司救護大隊長,曾處理各種事故1200餘起,親手救出過300多人。
曾被困貴州新橋煤礦的趙衛星也同意陳永生的觀點。
該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後,國家安監總局公布了原因:未開展水文調查工作,對礦井周邊小窯積水情況不清;未按照探放水的相關規定進行探放水,在透水預兆十分明顯的情況下,仍盲目組織施工,引發透水事故。
透水事故再次暴露出部分煤礦企業違法違規進行採掘作業。
平禹煤礦一名經歷過兩次礦難的礦工說,“姑且不說增加安全設施,只要按照操作規程就能避免悲劇。”
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王紹光認為,目前各國在煤礦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差別不大,關鍵是監管力度問題。而且必須要進行第三方監管。
與很多地方不同的是,智利在慶祝救援奇蹟時,要求反思和追責的呼聲依然強烈。
智利礦業聯合會會長內斯托爾·霍爾克拉說,脫險礦工不應被叫做英雄,他們是受害者。
10月14日,智利總統塞瓦斯蒂安·皮涅拉表態,智利政府和法務部門下一步將追究礦難相關人員的責任並給予懲罰,“這個銅礦確信無疑將永久性關閉”。
“我們該向智利學什麼”,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和靜鈞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
建設地下避難所只是微觀層面的制度改良。這些微觀層面的制度改良,當然有作用,但不足以遏制礦難頻發以及在礦難中讓礦工生還。
智利礦難發生後,媒體大量報導,救援是否有效受到社會監督,迫使礦方“不惜血本”救援。而且社會信用評價機制的形成,使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的礦企,難以銀行融資和定向投標。
高額的民事賠償也是這個成本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此次智利礦難受困礦工,即便已生還,但礦主依然要向他們賠償折合人民幣200萬的資金。
今年4月,美國西佛吉尼亞礦難賠償標準是,包括300萬美元一次性賠償+5年年薪(約35萬美元)+家屬子女的醫保費用+所有子女的四年大學學費,折合人民幣約2000多萬。
“我們死難礦工的賠償款為20萬元。”
和靜鈞認為,安全生產方面值得反思的東西很多,礦工權利,事故高成本等等,並不只是建一個避難所那么簡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