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掌

五行掌

五行掌是五台山傳下來的養生祛病功法,其特點是三調並用。動靜兼練、剛柔相濟、虛實變換、鬆緊相輔、運動全面。五行掌包括預備活動和推、拓、撲、捏、摸五種功法,可根據病症或根據四季養生,選練相應功法,也可按順序全套練習。

五行掌

五行掌五台山傳下來的養生祛病功法,其特點是三調並用。動靜兼練、剛柔相濟、虛實變換、鬆緊相輔、運動全面。五行掌包括預備活動和推、拓、撲、捏、摸五種功法,可根據病症或根據四季養生,選練相應功法,也可按順序全套練習。

規則介紹:

具體功法如下:
①功前預備活動。寬衣松帶,全身放鬆;輕輕叩齒36次,舌在口內攪動36次;分3次吞津,以意念送至臍下丹田處;以手指梳頭數次,雙掌相對搓熱,然後乾洗面36次。
②推法。屬木,與相應,默念“噓”字。站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臂下垂,屈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靠近小腹;以鼻緩緩吸氣,意念暗示清氣從兩足大趾沿大腿內側的肝經上升至兩脅;與此同時,兩手如托物狀,緩緩上移,至胸前與肩平行時吸氣盡;隨呼氣默念噓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由兩脅沿肝經降至足大趾;同時反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隨呼氣雙手緩緩向左前方推出,左腳隨之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呈弓步,重心在前屈的左腿上,右腿伸直;至呼氣盡時反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對,向下收回至小腹前,
同樣伸左腿屈右膝,重心後移至右腿上,再開始吸氣,如此反覆5~10次,收回左腿;再換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步,並重複5~10次。做推法時,動作宜緩慢,配合柔和自然的呼吸,目光注視雙手,屈腕稍用力,使指尖有麻酥酥的得氣感,意念暗示氣血沿肝經循行路線升降,吸氣時大趾微微上翹,容易得氣。
③拓法。屬火,與相應,默念“呵”字。預備姿勢及動作基本同推法,但吸氣時暗示清氣從小指內側沿心經路線至胸中;呼氣時默念“呵”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心經散至小指,同時,推出的雙掌如拓碑貼狀,由左向右緩緩移動,至呼氣盡時,直腰雙腿下蹲,掌心向上,指尖相對,雙手向下收至小腹前;再開始吸氣如初,並重複5~10次;收回左腿,再出右腿,從右向左拓,也重複5~10次。做拓法呼氣時,除默念“呵”字外,要意守掌心“勞宮”穴和小指尖內側的。“少沖”穴,並使手指伸直用力上翹,以產生酥麻的氣感,腰要正直,軀幹隨雙手左右升降做圓運動。
④抃法。屬土,與脾相應,默念“呼”字。預備姿勢同推法;隨吸氣左腿屈膝,儘量上抬大腿,足尖向下,暗示清氣從足大趾內側沿腿內側的脾經上升至腹部;同時左手屈時,掌心向上,五指併攏自然微曲,以肘為軸,從小腹右側向上,向左劃弧運動,至與視線平時,吸氣盡,掌心轉向面部;隨呼氣默念“呼”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大腿內側的脾經下降;同時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左掌轉向前方,向左。向下劃圓,降至小腹前,又反掌向上,疊於右手背下;再吸氣時,換右手右腿,動作同開始,如此交替地做5~10次,再後退做5~10
次。做抃法時,手、眼、頭、腿、呼吸、意念要配合好。
⑤捏法。屬金,與相應,默念“絲”字。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呈弓步,左臂向左前方伸,掌心向上,五指收攏如捏球狀;右臂抬起,向後屈時垂腕,掌心向下,五指亦如捏物狀,屈肘40度左右,手置胸前,使肩、肘、手相平;隨吸氣,伸左腿,屈右腿,重心右移,臀向後坐;同時左臂屈時收回,右臂在左臂上方向向左前方伸出,兩掌相對經過後,雙雙反掌,左掌向下,右掌向上;同時,暗示清氣從拇指經臂內前緣的肺經吸入肺中;隨呼氣,左臂向前伸出,右臂屈肘收回,腿也呈前弓後箭,重心移向左前方,同開始動作;同時默念
“絲”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肺經散至拇指;如此反覆5--10次後,再換右臂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也往復5--10次。做捏法時,動作應緩慢輕柔,軀於前後移動,而胸腰則左右扭轉,以擴大肺活量。
⑥摸法。屬水,與相應,默念“吹”字。左腳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呈前弓後箭步,兩臂自然下垂,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置於小腹左前方平臍;隨吸氣,雙手由左向右、向後收回,做劃圓的撫摸動作,收至右下腹時吸氣盡;同時左腿伸直,右膝屈曲,重心後移至右腿上,左足尖微微上翹,足跟著地,暗示清氣從足心“湧泉”穴沿大腿內側的腎經上升至腰部兩腎;隨呼氣默念“吹”字,暗示濁氣盡出,清氣沿腎經降至“湧泉”穴;同時雙手向左,向前摸出,意守掌心,手指微微上翹,以產生氣感;同時屈左膝,伸右腿,重心前
移至右腿上;呼氣盡時,再開始做前動作;如此反覆做5~10次,再換右腿向右前方邁出,亦做5~10次。做摸法時,雙掌與地面平行劃圓,如磨豆腐一般,高不過臍,腰部隨呼吸及雙掌動作轉圈,軀幹要保持正直,這可加強對“腎俞”等穴的意守。
以上動作雖然簡單,卻能使脊椎和上下肢各關節都得到充分活動。因此五行掌既可用於養生保健,也可用於康復醫療,其套用範圍是很廣的,可做為辨證施功的基本功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