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兩彈一星元勛]

于敏[兩彈一星元勛]

于敏,天津市寧河縣(原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併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1965年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理論部副主任、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院副院長、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2015年2月27日,于敏獲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2015年10月13日,于敏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于敏[兩彈一星元勛]于敏[兩彈一星元勛]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併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1965年,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理論部副主任、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院副院長、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

主要成就

過去,于敏這個名字是絕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於當時的解密程度有限,許多史實還沒有公開。在最新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于敏終於露面了,讓我們為終於了解了他。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構想,起了關鍵作用。後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于敏構型也成為世界上僅有兩種氫彈構型之一,另一種是美國的T-U構型。而于敏構型比美國T-U構型設計更加巧妙,首爆氫彈體積比美國要小,其要點在於使用X射線透鏡而非X射線反射鏡來實現從初級到次級的能量傳送,即“球柱球結構”。 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長期的努力,于敏對原子核理論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實驗現象和規律、唯象理論和理論基礎。在平均場獨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榮譽

于敏生活近照于敏生活近照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
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92年,獲光華獎特等獎;
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榜單揭曉,89歲高齡的核物理學家于敏院士捧得象徵科技終身榮譽的2014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當錢學森鄧稼先等人被掛在教室里勵志用時他卻長時間屬於保密人物,這就是他的水平和貢獻。從核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而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速度之快讓許多國家認為這是個奇蹟。

2015年2月27日,于敏獲選“感動中國2014年度十大人物”。

2015年10月13日,于敏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領導關懷

2015年2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登門看望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向他致以誠摯問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祝福。
于敏衷心感謝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心關懷,高度評價黨和國家推動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表示要繼續發揮好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再作貢獻。

人物故事

國產土專家

于敏父親是當時天津市的一位小職員,母親出生於普通百姓家庭。于敏上有一個姐姐,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下有一個弟弟和妹妹,早年夭折。于敏7歲時開始在蘆台鎮上國小。中學先在天津木齋中學念,後轉學到天津耀華中學。1944年于敏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但是上學後,于敏發現,因為這裡是工學院,所以,老師只是把知識告訴學生會用就行了,根本不告訴學生根源。這使于敏很快就失去了興趣。1946年,他轉入了理學院去念物理,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為理論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畢業後,考取了張宗遂先生的研究生。後張病了,指導他學業的便是胡寧教授。他的學術論文就是在胡的指導下完成的。後來,于敏被彭桓武、錢三強調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這個所是1950年成立的,當時由錢三強任所長,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長。當時我國科學界一片空白,他們高瞻遠矚,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由於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1955年,他被授予“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1956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于敏參加了接待。于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于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國產土專家”的稱號由此而來。

靠古詩詞安眠

78歲的于敏告訴記者,目前,他除了輕微地有一些老年人似乎非有不可的病外,身體很好。1988年,于敏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上正式退了下來。如今還掛著個顧問的頭銜。他一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早上7點鐘起床後,洗漱完畢,先打一打太極拳,做一做健身操,然後吃飯。他說,他做的健身操,太極拳,都是野路子,不規範,鍛鍊身體活動筋骨罷了。飯畢,看一些科技資料,電視新聞。然後上網看看評論和訊息。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打發了。午飯後還要睡一會兒。然後,起來看看報紙和專業的書籍。剩下的時間大多消耗在讀史上了。
于敏雖然是一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竟然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背不少古詩詞。如今,工作少了,他至少一天要拿出3個小時的時間來讀他喜歡的書。這些書包括《資治通鑑》、《史記》、《漢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隔三岔五地,他還會去看上一次打小就愛看的京劇。他說:年輕時最愛看“三國”,年老了最愛看“紅樓”。由於學習和工作的繁忙,多年來於敏的休息時間一天只有6個小時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詩詞的安眠來完成這6個小時的睡眠的。他一邊說一邊給我們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社會評價

錢三強在談到于敏時也說:“于敏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兩彈一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彭桓武教授稱讚道:“原子核理論是于敏自己在國內搞的,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是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99年頒發):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 、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