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白陶鬹

二里頭白陶鬹

二里頭白陶鬹,此鬹1982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陶色白中泛黃,質地堅緻。

二里頭白陶鬹

白陶鬹

高25.3厘米,敞口,平沿,沖天流較短,口沿堆塑有雞冠狀附飾。腰纏一周凸棱,鋬寬扁,三個空心袋狀足較瘦削,鋬飾二枚泥丁,刻正倒"人"字紋。陶鬹的用途和現在的酒壺一樣,用來向爵、觚中斟酒。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收藏。

陶鬹創始於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

在我國黃河長江流域廣為流傳,但到夏代晚期,則主要集中在中原腹地洛陽一帶,到商代初年絕跡。因此,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白陶鬹,給陶鬹二千多年的發展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有不少的白陶器,以酒器為大宗,器形主要為爵、鬹、盉等。時代多屬於夏末,少數為商初。這些白陶酒器,在當時青銅器初興階段是比較高級的酒器,普通人是不能染指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