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晏

二晏

北宋詞人晏殊與其子晏幾道,以其相映生輝的藝術成就影響了一代詞風,被詞話家們並稱為“二晏”,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學家。 ,以其相映生輝的藝術成就影響了一代詞風,被詞話家們並稱為“二晏”,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學家。

基本信息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加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240卷,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借,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輯《晏元獻遺文》一卷。

晏幾道

晏幾道 (約1040~1112),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人 。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二晏異同

晏殊、晏幾道父子沿襲唐末五代詞風,詞作內容較為狹窄,多寫流連光景、離情別緒等傳統題材,風格以閒雅清婉為主,但又各有特色。晏殊官至宰相,志滿意得,其詞作多為家會宴遊的消遣,詞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閒愁;詞風清新委婉。晏幾道雖出身於官宦大家,卻官階卑微,後又家道衰敗貧苦落魄,其詞作較為真實地抒發了一個沒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詞風感傷淒楚。晏殊“工於造語”,晏幾道卻“善於言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