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藝諺

二人轉藝諺

一人扮多角,神分身不分。二人扮一角,身分神不分。一做人,二講義,三打基礎,四演戲。一句不到,聽眾發躁。一方水土,一方唱法。

概述

一人扮多,神分身不分。二人一角,身分神不分。
一做人,二講義,三打基礎,四演戲。
一句不到,聽眾發
一方水土,一方法。
一方水土一方唱,入鄉隨俗不能忘。
一句矮半截
一替一句,不能倆味;上問下答,得接好茬。
一年練出個包頭的,三年練不出唱醜的。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打(板)手生。
三分包頭的,七分唱的。
山三四十分不開,老鄉保準不明白。
(註:指對“山”、“三”、“四”、“十”等字音的平、捲舌不分,演唱時難達詞義,觀眾聽不明白)
上台如猛,下台似綿
上裝的,下裝的
上裝走高,下裝走矮。
上裝要頭緊腳緊身子穩,下裝要頭緊尾緊,要不要
口跟相,相跟口,最忌兩下扭。
千軍萬馬,全靠咱倆;分包趕角,裝啥像啥。
與虎同眠沒有善獸,與鳳同飛都是俊鳥,和熊瞎子在一塊是一對大母熊。
不怕包頭的丟,就怕唱醜的羞。
不學一帥,就學一怪。
不怕人笨,就怕不問。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
不實當實做,非真認做真。
不隔語,不隔音,最重要的是不隔心。
無情不感人,無理不服人。
藝多不壓身,用時才隨心。
藝人功夫在嘴上,快勁頭在腿上。
藝多不脹肚,多學沒壞處。
藝高不攪戲,攪戲沒高藝。
氣出丹田,字正腔圓。
手有所指,眼有所顧;手到眼到,眼到人到。
心中有點兒,張嘴有板兒。
為人從藝要正經,不能盡扯埋汰事兒。
為人講道德,唱唱講藝德。
文武老生青衣花旦,身子一轉,說變就變。
醜是葉,旦是花;綠葉扶紅花,玩藝兒不白瞎。
醜不醜,宜合手;齊不齊,一把泥。
邊兒是邊,棱兒是棱兒,拖泥帶水唱白扔。
以熟為巧,以巧為妙。
可以三天不吃飯,不能一日不練功。
旦攻唱和浪,醜攻口和相。
旦講穩中浪,浪中穩;醜講笨中巧,醜中美。
四聲字音唱不準,發聲吐字必含混。
包頭的一條線,唱醜的一大片。
包頭的是棵菜,全憑醜來賣。
包頭的講究浪中穩,穩中浪;唱醜的講究精中傻,傻中精。
甩腔憋足勁兒,給個知會兒閃個神兒。
頭場看手,二場看扭,三場看走。
寧唱歡了,別唱蔫了。
寧說玄口,不說險口;少說廢話,多說笑話;髒話粉話,別出嘴巴。
台前站一站,台後一身汗。
台下不流汗,台上沒人看。
出口不脆,卯勁白費。
有哏不要說在一塊口上,有藝不可用在一齣戲上。
有情能出戲,無巧不成書。
有勁使在地里,有藝使在戲裡。
在台上有台緣,在台下有人緣。
在家練功如有千百觀眾,登台演出如入無人之境。
老包頭的下場怕蔫,小包頭的下場怕歡;沒有一歡不顯一蔫,沒有平地不顯高山。
當地人說當地事兒,當地事兒用當地詞兒,當地詞曲當地味兒,當地事兒唱給當地人兒。
吐字歸音,句句聽真。
吐字不真,如鈍刀殺人。
吐字不清,好唱白扔。
會唱的,把人唱醉;不會唱的,把人唱睡。
名唱手身上都有寶,靠你發現靠你找。
多經一師,多長一藝。
字是骨頭韻是肉,板是老師傅。
字要重,腔要輕;字要剛,腔要柔。
好聽不好聽,先聽頭一聲。
好聽不好聽,專聽頭一聲;是味兒不是味兒,品品頭兩句兒。
觀眾不順耳兒,演員白張嘴兒。
來了三聲好,走了好三聲。
扭著手身不抖,擺扇靠腕不靠肘。
男怕《寒江》,女怕《摔鏡架》。
沒有腕子功,手絹耍不精。
快板忌板板黑,慢板忌板板堆。
快如雞叨米粒兒,板兒是板兒,字兒是字兒。
詞句準,不掉板;吐字清,不連線。
拉弦的跟著演員走,托腔保調是好手。
學唱醜,先練口。
學會《大綱鑑》,有朝有代念一遍。
學會《大西廂》,唱玩藝兒就不糠。
練到老,唱到老,學到八十不算老。
要想說好口,就得肚裡有;要想肚裡有,就得四處走。
要想學好藝,先得做好人。
要當好唱手,就得四海走。
要唱《雙鎖山》,小曲有萬千。
哪家都有老少輩兒,哪家都有姐和妹兒。
哪有名師往哪跑。
說口瓤子厚,一口咬不透。
說口說口,奔個轍口;一奔轍口,自然就有。
說唱做舞,以唱為主。
說千道萬,以唱當先。
說不出口的不說,唱不出口的不唱;演不出手的不演,不是人的事不乾。
破《西廂》,亂《盤道》,沒底兒的《藍橋》。
緊唱字兒,慢唱味兒,不緊不慢要唱勁兒。
積財千萬,不如有藝在身。
浪一出不夠你唱十句。
酒要少吃,藝要多知。
粉口春口,不可出口。
誰有找誰學,誰好向誰學。
誰的見識多,誰的嘴會說;要想嘴會說,多嘮莊稼嗑。
敬師如敬父,愛徒如愛子。
嗩吶要當幫架,不是跟演員打架。
唱的好,味兒難拿。
唱不好,字上找;白不好,勁上找;做不好,眼上找。
唱的好不好,要從氣上找。
唱中有動,動中有靜;靜中有美,美中有情。
唱戲不解意,吐血白費力。
唱篇吃不透,演唱必難受。
唱醜唱醜,全憑說口。
唱醜扮醜不醜,唱俊扮俊不俊。
唱醜唱醜,全仗說口;不會說口,別想唱醜。
唱好抱板兒,全在字眼兒。
唱詞連片兒,甩腔到段兒。
唱在板上,走在點上;一哭一笑,做到節骨眼上。
唱哭像哭,唱笑像笑;真哭真笑,功夫不到。
唱雨有雨,唱風有風;若唱古廟敲鐘,耳聽山門外嗡嗡。
唱醜的肚囊寬,包頭的敢搬山;唱醜的肚囊窄,包頭的不敢甩。
唱好《潯陽樓》,想唱蹦蹦就不愁。
做飯怕夾生,練功最怕停。
掰瓜露籽,送音到耳。
剩飯怕餿,唱“唱兒”怕丟;丟了別出醜,趕緊說段口。
想唱好得舌尖口利,嗓好得懂五音六律,要出息得向名師學藝。
勤學出高招,苦練出絕活。
蜜多不甜,語多失言;有藝不能可一齣戲使完。
慢唱似流水,快唱像咬豆。
慢板似流水,快板像爆豆。
慢唱味兒,快唱字兒,字正腔圓真夠勁兒

相關條目

曲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