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是鄭州市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內外遊客必游之地。

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塔

二·七紀念塔為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塔建築,在其華麗壯觀的外表下,更有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事件讓遊客對其肅然起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周邊環境使其成為鄭州的一個知名旅遊景點,遊客絡繹不絕。每省每市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作為鄭州的代表建築,也許有些會存在爭議,比如上海的東方明珠塔,還有澳門的媽祖閣……雖然每個城市只選出一座建築稱之為“標誌性”,但一個城市決不會只有一個標誌性建築。

簡介

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為雙身並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其中塔基座為3層,塔身為11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檐,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二七紀念塔現名為二七紀念館。館內共有10個塔層層廳和1個地下層廳,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料。鐘樓頂端矗9米混凝土旗桿,上置紅色五角星一枚。有地下室通道可從廣場入口處進入塔內。塔內一邊為鏇梯,一邊為展室,遊人可登梯盤鏇或乘電梯而上到至塔頂,登臨眺望,鳥瞰市容風貌。1971年7月1日,在原址動工重建鋼筋混凝土紀念塔。於同年9月29日落成,成立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管理處。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11月,二七紀念塔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5月,紀念塔更名為“鄭州市二七革命紀念館”,館名由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內外遊客必游之地。

歷史背景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於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布: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今二七紀念塔地址)的電線桿上。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鬥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鬥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一座15米高的木製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

二七大罷工

二·七紀念塔大罷工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成立大會遭到軍閥吳佩孚的阻攔和破壞,他們封鎖會場,不讓代表進入,但工人代表頂住壓力,堅持開會,會上產生了總工會的領導機構。為了抗議軍閥的暴行,爭取工人生存權利,總工會決定2月4日午時開始,實行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號召鐵路工人“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2月3日,京漢鐵路總工會遷到漢口江岸,以江岸為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總罷工的中心。2月4日,在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的辦公室里,一個身材魁梧,兩眼炯炯有神的中年工人,不時地看著手裡的懷表,他在等待一個莊嚴時刻的到來,他就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林祥謙。當時針正指向10點,林祥謙把有力的大手一揮,向周圍的工人們說:“開始行動!”一聲令下,淒清而尖利的汽笛響徹長空,江岸大罷工的汽笛拉響了,它像一聲春雷,使敵人膽戰心驚。緊接著,鄭州的汽笛拉響了,長辛店的笛地拉響了……到中午12點,全長1200多公里的京漢鐵路癱瘓了。罷工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嚴密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團結一致的革命精神。2月5日一早,敵人抓走了兩名司機,逼迫他們開車。機車已在升火冒煙,就要被迫開動了,只見林祥謙迅速指揮工人糾察隊,沖向正在冒煙的機車,搶回了司機,奪回了機車,熄滅了爐火。敵妄圖誘感工人復工的陰謀被粉碎了。2月7日,罷工進入第四天,下午5點鐘,一個工人糾察隊員跑到罷工指揮部報告,軍閥走狗張厚生帶領兩個營,分三路進逼江岸。正說著,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陣雜亂的馬蹄聲,敵人的馬隊從四面八方向工會的木屋迅速衝來。在這千鈞一髮的緊急關頭,林祥謙一面鎮定地指揮工人糾察隊奮勇迎敵,一面機智地銷毀了工會的機密檔案。突然,敵人開槍了!林祥謙帶領工人糾察隊衝出木屋,糾察隊員們僅憑著手裡的木棍、鐵棒與全副武裝的反動軍隊作殊死的搏鬥。最終因為軍閥動用了武器,工人傷亡很大。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工會門前,血跡斑斑,軀體遍地。正在十分危急時,工人糾察團副團長曾玉良打著一面鮮紅的紅旗,高聲喊道:“我們衝出去啊!”勇猛地從敵人馬隊的間隙處直衝過去。一時彈如雨下,曾玉良中彈倒下,犧牲在離木屋不遠的地方。反動軍閥就是這樣慘無人道地屠殺要求生存的工人們。這一次激烈的搏鬥,工人糾察隊損失很大。曾玉良等32名工人當場犧牲,200餘人受傷,共產黨員林祥謙等70餘人被捕。2月7日這一天,大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對京漢鐵路上鄭州長辛店信陽廣水駐馬店等地的罷工工人,也同時進行了血腥的鎮壓。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鬥爭的火焰是撲不滅的,“二七”罷工雖然失敗了,但激起了廣大工人更深的仇林林恨,促使他們進行更徹底的鬥爭。

相關人物

二·七紀念塔林詳謙

林祥謙,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一個農民家庭。1906年進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到京漢鐵路江岸機車車輛廠當鉗工。1921年12月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會議,並作為發起人之一籌備組織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192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當選為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委員長。張國燾項英羅章龍林育南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了這次罷工鬥爭。1922年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1923年1月30日晚林祥謙以江岸分工會代表的身份,同武漢30多個工會團體的代表從漢口乘車奔赴鄭州,準備參加這個大會,但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阻撓和破壞。2月1日早上8點,林祥謙和京漢鐵路工人代表在黨的領導下,衝破軍警的封鎖阻攔,果斷地舉行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開始對罷工工人進行大屠殺。這天下午,反動軍警包圍了總工會,向手無寸鐵的工人開槍射擊,當場打死30多人,傷200多人,林祥謙不幸被捕。隨後敵人對他施以酷刑,逼他下復工命令,均遭嚴辭拒絕。同日晚,他殘遭反動軍閥殺害。為了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他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犧牲時年僅34歲。

地理位置

二·七紀念塔周邊商圈

二七紀念塔(館)座落在鄭州的市中心二七廣場,位於人民路、二七路、解放路、中原路、西大街、德化街六條市區主要道路的交匯處,周圍與華聯商廈、商城商廈、天然商廈、亞細亞商場金博大商場、百貨大樓、國際友誼廣場隔路相望。

周邊住宿

“二七”紀念塔附近酒店查看全部鄭州悅萊酒店
房價:¥138起最高獎¥25

二·七紀念塔鄭州悅萊酒店

鄭州天泉酒店
房價:¥240起最高獎¥25
鷹城鑫地飯店
房價:¥318起最高獎¥35
鄭州好如家連鎖快捷酒店(鄭汴路店)
房價:¥110起最高獎¥5
鄭州都市客棧(航海店)
房價:¥130起最高獎¥20
鄭州雅悅酒店(人民路店)
房價:¥150起最高獎¥30
鄭州好如家連鎖快捷酒店(西大街店)
房價:¥150起最高獎¥15

最佳旅遊時間

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塔

鄭州屬於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春秋兩季天高氣爽,百花齊放,為旅遊最佳季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