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座落在阜寧縣蘆蒲鄉蘆蒲村。蘇北灌溉總渠的西側,黃河故道的東畔。塔從1943年6月15日開工,到9月4日告竣,歷時兩個半月。

(圖)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概況

聳立在鹽阜平原上的蘆蒲烈士紀念塔,即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也同天安門廣場上偉岸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具有不同尋常的紀念意義和象徵意義,標誌著一種壯烈和不屈,顯示出一種英豪的氣概,激勵後來人奮發。
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歷史

1943年,是個不尋常的年份,是個讓日本鬼子膽戰心寒的年份,是個讓英雄永遠在歷史定格的年份。抗戰時期新四軍在鹽阜區有幾次重要戰鬥都發生在這一年。1943年初春,日偽集結兩萬餘人,對鹽阜區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了春季大“掃蕩”,妄圖消滅新四軍在鹽阜區的主力部隊。為了粉碎日偽陰謀,新四軍三師七旅和八旅奉命轉移到外線淮海區,只留少數主力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配合地方武裝,堅持反“掃蕩”鬥爭,歷時一月有餘,將敵人拖得精疲力竭,為新四軍主力回師對日偽展開反擊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戰機。
3月初,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二團奉命從淮海區日夜兼程回到鹽阜區,參加對日偽的反擊戰。該部回到鹽阜區以後,連續打了幾仗,特別是3月16日在黃營一戰,重創日偽“清剿大隊”,殺敵近百人,追敵十餘里,大長了鹽阜區軍民的士氣,大滅了日偽的威風。17日半夜,新四軍乘勝越過廢黃河,進入阜寧縣單家港一帶隱蔽,待機殲敵。19日拂曉,日偽軍糾集大隊人馬,由佃湖南進“掃蕩”,除步、騎兵外,還有數輛汽車。在進入單家港廢黃河西岸時,突遭我新四軍猛烈襲擊。在新四軍殲滅日偽軍二百四十人以後,部隊奉命後撤轉移。新四軍二十二團副團長童世明親臨前沿陣地,指揮部隊後撤轉移,不幸頭部中彈,為國捐軀。這就是有名的單家港反擊戰。

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陳列館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陳列館

同年3月,為了改變敵我戰勢,爭取戰場主動權,新四軍三師八旅兼鹽阜軍分區領導人決心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採用四面包圍的戰法,以多路而有重點的攻擊,首殲陳集之敵,爾後伺機攻克東溝,打擊阜寧、東坎、北沙等日偽據點。二十三團承擔圍殲陳集據點任務,其他團分擔阻援任務。戰鬥於3月25日晚打響。關於陳集殲滅戰,戰鬥的指揮者張愛萍副師長有首詩真實地記錄了戰鬥實況:“風送春暖丹心融,月照鐵馬虎膽雄。千村人迎頻招手,百戶犬臥撫懷中。大聖揚威羅剎腹,小鬼跪降龜殼叢。陳集殲敵首奏捷,全面反擊戰鼓隆。”這次戰鬥,全殲陳集據點日軍崖暢也中隊八十九人,繳獲了日軍全部武器裝備。為了讓我軍通過時不驚動敵人,民眾把狗抱在懷中撫摸,使其不叫。
3月下旬,新四軍三師二十四團攻克八灘,全殲日軍山本中隊。5月,新四軍解放了陳家港。這一系列的戰鬥,新四軍的勇士們用靈與肉唱響了英雄讚歌,贏得了戰鬥的勝利。烈士們在炮火與熱血中得到了永生。

建塔

建塔之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戰火燒紅了鹽阜大地,各種物資奇缺。鹽阜區各界人士為保證烈士塔按時建成,同心協力,克服一切困難。材料來自四面八方,有從淮安季橋運來,有從阜寧楊集運來,還有從敵占區——距敵人半里路處運來的。參加搬運的不分男女老少,有將近一萬人參加修塔。張愛萍副師長和八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曾五次到工地視察,並作指導。塔頂的戰士塑像,為魯莽同志設計,開明士紳、鹽阜區參議員楊芷江親自撰書塔銘。畫家、詩人楊幼樵為紀念碑作誄曰:“塔身聳立,上接雲霄。塔身堅固,不可動搖。有如烈士,不折不撓。芳心潔白,日月共昭。比之松柏,歲寒不凋。吁嗟乎,死有重於泰山,當迥異於鴻毛,名留志於萬古,非僅榮於一朝。”
國民黨反動派不但不敬仰以身殉國的抗日陣亡烈士,反而用罪惡的炮彈來摧毀這座充滿浩然正氣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1947年,主塔上半部遭國民黨軍隊炮擊毀坍。但人民不會忘記這些肝膽懸日月的烈士,歷史不會忘記這些為民族解放灑盡最後一滴血的烈士。1959年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按原式樣重建。重建時,黃克誠同志特地委派唐棣華(黃克誠夫人,阜寧建政後第一任縣委書記)來阜,親臨工地指導。1975年復又整修。整修時將原磚質結構全部換上石料。塔占地面積二萬四千多平方米,塔高五丈,上有劉少奇、陳毅等黨政軍領導所作的碑題。塔頂屹立鐵鑄全副武裝戰士像一尊。塔下建三層台階。最高層豎有一人高的銅質炮彈幾枚,以鐵鏈連綴。在十塊八尺高三尺寬的勒石紀念碑上,刻有一千七百六十名烈士名單。這些烈士分別是在安豐、草甸、漣水、周門、單港、陳集、黃海、九里窯、伍佑、季圩、沙二集、八灘、五小街、六套、七套、大楊莊、天溝、合德、陳洋、茭菱、南湖莊、楊兒莊、蘇咀、六堡等戰鬥中犧牲的。其中有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三師二十二團團長陳發鴻、副團長童世明、三師七旅參謀長劉治國、華中魯藝學校教務長邱東平(文學家)、許晴(戲劇家)等團以上幹部四十多名。還有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和二縱四師師長殷紹禮兩烈士合葬一墓。

現狀

如今,蘆蒲的新四軍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已形成不小的烈士陵園。蒼松翠柏森然,鮮花繁茂。有公路直達其間。這裡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來這裡憑弔先烈的各界人士不分時節,不分地區,不辨年齡,不知姓名,數不勝數,包括當年的新四軍老戰士和一些將軍們。清明節,逐隊成群的孩子打著紅旗,抬著花圈,崇敬而虔誠地來這裡舉起拳頭宣誓。

阜寧縣

阜寧位於黃海之濱、蘇北平原,徐淮、里下河、沿海三大農業區交匯處。縣域面積 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萬,轄20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生態化工園。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享有中國淮劇之鄉、建築之鄉、苗豬之鄉的美譽,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
阜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成陸於六千年前,古稱黃浦,宋時設鎮,清雍正九年( 1731)建縣,歷來為商賈雲集之地,素有“江淮樂地”之稱。境內有新石器晚期和良渚文化遺址。抗日戰爭期間,曾是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領導過抗日鬥爭。
阜寧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毗鄰沿海高速、京滬高速、寧連及寧靖鹽高速公路; 204國道和新長鐵路穿越縣境;中國第二大人工河通榆運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分別縱貫縣境40公里。縣城依射陽河而建,已形成20平方公里、20萬人口規模,正在按照“以河為軸、對稱發展”的布局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10萬人口的阜寧新區。境內水網密布,擁有盪灘水面30萬畝,馬家盪、白水塘、黃河故道等湖盪河道,描畫出一派美麗怡人的水鄉風光。
阜寧物產豐饒,產業興旺。全境地勢平坦,氣候溫和,農業資源豐富多樣。工業經濟特色明顯,已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器、醫藥食品、化工塑膠、玻璃建材等五大支柱產業,正在著力打造紡織服裝大縣,旅遊用品、精細化工基地縣和稀土之城、手工玻璃工藝品之都。

阜寧特產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產於江蘇阜寧。 選用優質糯米、純淨白糖、精製油脂及高級蜜餞,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將上等的整齊糯米在溫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撈起,在熱鍋里爆炒後篩淨,讓它又脆又白,然後粉碎成細粉;再與洗過的青菜或漲飽水的蠶豆放在一起,不斷勻拌一晝夜,使米粉均勻窨水,乾濕合適。兩次過篩後,再與攪拌成漿糊狀的白糖液,適量的麻油、花生油等來回拌勻,中間放進青梅、紅綠絲、桂花、青果等蜜餞配製成的芯子,做成長方形糕坯,在溫水中適當加熱燉後,放進籠中蒸煮,並焐一晝夜,然後就可切成薄片包裝。其條形完整,稜角清晰,厚薄均勻,大小一致。特點:阜寧大糕具有色白、片薄、滋潤細軟、卷得起、放得開、燒得著等特點。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營養豐富、老幼皆宜。

聯繫方式

通聯:蘆蒲烈士塔管理所
郵編:224414
電話:0515-781105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