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蟾丸

乾蟾丸主要用來治療小兒無辜疳痢,黃瘦腹痛,或腹內有蟲。

乾蟾丸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

【組成】乾蟾1枚(塗酥,炙微焦) 木香3.7克 肉豆蔻2顆(去殼) 雄黃7.5克(細研) 丁香 3.7克 熊膽3.7克(細研) 胡黃連7.5克 硃砂7.3克(細研) 青黛7.5克(細研) 麝香7.5克(細研) 赤石脂7.5克 代赭7.5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研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一歲兒每服2丸,以粥飲送下,日服二次。

【主治】小兒乳疳腹大黃瘦。或時吐乳,壯熱下痢

正文

乾蟾丸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三。

組成

乾蝦膜1枚(塗酥炙微黃) 漏蘆3O克 菖蒲30克 雄黃O.9克(細研) 硃砂0.9克(細研) 磨麝香0.3克(細研)

用法

上藥搗羅為本,研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

小兒無辜疳痢,黃瘦腹痛,或腹內有蟲。

中藥方劑之乾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