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葛清胃湯

乾葛清胃湯

乾葛清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一。主治內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基本信息

組成

黃連、升麻、梔子、甘草、葛根。

主治

內傷酒濕成癱,四肢不舉,熱在上者。

方義

方中升麻、葛根清陽明之胃熱,昇陽明之清氣;黃連清胃瀉火,山梔、丹皮、生地清熱涼血瀉火;甘草益氣養胃,以防苦寒諸藥傷陽敗胃。諸藥配伍,共奏清胃瀉火,鋸毒散結夕功.

加減化裁

右上盤牙痛,加枳殼、石膏;右下盤牙痛,加石膏、桑白皮;上正門牙痛,加川I連;下正門牙痛.加知母、黃柏;上二虎牙痛,加葛根、石膏;下二虎牙痛,加白芍藥;左上盤牙痛,加柴胡、黃芩;左下盤牙痛,加白芍藥、黃芩。

附方

名稱:乾葛清胃湯

組成:升麻,葛根,甘草,川黃連

主治:酒積腹痛,口苦舌乾者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名稱:乾葛清胃湯

組成:乾葛,竹茹,黃連,廣皮,甘草

主治:內傷陽明嘔吐,吐苦水,脈長大而洪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名稱:乾葛清胃湯

組成:升麻,生地,丹皮,川連,甘草,乾葛,石膏

主治:外感牙衄,身熱有汗,右脈浮數,無表邪者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名稱:乾葛清胃湯

組成:升麻、川黃連、山梔、丹皮、生地、甘草、乾葛

主治:內傷膏粱積熱,口眼喎斜,肌肉不仁,脈右關洪長;外感陽明積熱,齒痛,脈右關沉數;飲食內傷,腸胃積熱之痢,脈滑大者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中藥方劑之乾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