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痛症

乳痛症

單純性乳腺上皮增生症(simpleepithelialhyperplasiaofmammaryglands),又叫乳痛症,是乳腺結構不良症的早期病變。1922年Bloodgood首先描述,1928年Semb注意到此病表現為乳房疼痛並有腫塊,稱為單純性腺纖維瘤病。1931年Beatle稱之為乳腺單純性脫皮性上皮增生症;1948年Gescnickter稱之為乳痛症(mastodynia)。一直沿用至今。

檢查

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房腫塊,並有明顯的周期性和自限性特點。

1.乳房脹痛

即月經來潮前3~4天開始出現乳腺間歇性脹痛,經後銳減,呈周期性。疼痛可為瀰漫性鈍痛,或為局限性刺痛。一般僅累及一側乳房,也可同時累及兩側,而以一側為重。疼痛大多僅限於乳房的某一部分,約50%位於外上部,20%位於中上部,痛處有壓痛。疼痛有時很劇烈,並放射到肩胛部、腋部,隨情緒波動,或勞累、陰雨天氣等而加重。患者大多數月經期短,且量稀少,情緒穩定或心情舒暢時,症狀可減輕,隨喜怒而消長。疼痛發作時對外界刺激很敏感,如衣服摩擦,走路稍快或上肢活動稍猛,均可加重乳腺疼痛。

2.乳內腫塊

常雙側乳腺對稱發生,可分散於整個乳腺內,亦可局限於乳腺的一部分,尤以雙乳外上象限多見。觸診呈結節狀,大小不一,質地不硬和周圍組織界限不清,可推動。腫塊大小隨月經變化,經前變大、變硬,經後縮小、變軟。部分病人伴有乳頭溢液。

3.疾病的自限性和重複性

該病可不治自愈。尤其結婚後妊娠及哺乳時症狀自行消失,但時有反覆;絕經後能自愈。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1.乳腺癌有些乳腺癌可有類似增生症的表現,但乳腺癌的腫塊多為單側,腫塊固定不變,且有生長趨勢。在月經周期變化中可表現增大,而無縮小趨勢。針吸即可明確診斷。

2.乳腺脂肪壞死該病好發於外傷後、體質較肥胖的婦女。其腫塊較表淺,未深入乳腺實質,腫塊不隨月經周期變化。針吸細胞學檢查和組織活檢可明確診斷。

有下列臨床特點應考慮本病的診斷:

1.育齡期女性與月經相關的一側或雙側乳房周期性疼痛及腫塊。

2.查體可觸及顆粒狀小腫物,質地不硬。

3.疾病發展過程中具自限性和反覆性的特點。

緩解方法

1、解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刺激:

對心理承受差的人更應注意,少生氣,保持情緒穩定,活潑開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復。

2、改變飲食習慣:

平時可以可常吃黃豆及其製品,因為豆類中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的化學物質,植物雌激素可以調節人體雌激素的作用,當人體缺乏雌激素時,它可以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而當體內雌激素分泌過多時,它對雌激素又有拮抗作用,從而可以調節人體內雌激素的水平。

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不吃用雌激素餵養的雞、牛肉。

3、性生活要合理:

保持性生活和諧。禁止濫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乳腺增生的預防還要注意避免人流。

4、多運動:

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自我檢查和定期複查:

明確診斷,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