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間棚村

九間棚村位於平邑縣天寶山風景區內,有著久遠的歷史和很高的知名度,該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聞名全國。其村舊址為天然形成的奇特巨大的石棚,長30米,深10米,高3米,棚內原有石龍、石虎、石牛等自然景觀。後為一劉姓夫婦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種,繁衍子孫,砌石為牆分為九室,故名九間棚。原山東省副省長、現法務部部長高昌禮於1989年在九間棚過春節時題有“九間棚舊址”。九間棚村四面懸崖,山高澗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村民生活十分艱苦。

歷史改造

1984年,以劉加坤為首的黨支部開始了架電、修路、整地、栽樹的五年規劃。架電自籌資金1.5萬元,一千八百多斤重的水泥電線桿硬是被九間棚人用20天時間抬到山上;築路平常用5年的時間,九間棚人只用5個月就幹完了;在治水上,實現高山水利化;有水後,九間棚人治理了2,100畝山灘,整治450畝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萬畝,人均果樹120餘棵。九間棚人從最貧困的起點起步,勒緊腰帶搞工程,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經過6年的奮鬥,投資23萬元,投工10萬個,奇蹟般創造出新時期的典範;進入九十年代,九間棚人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到199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200萬元,實現利銳240萬元。這種典範具體地說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立足於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克服困難,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偉大事業,這就是九間棚精神,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自八十年代後期,全國各地的幹部、民眾逾百萬人先後登上九龍山頂,學習九間棚人的創業精神;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以九間棚為原型的電影《沂蒙山》在全國播映,更使九間棚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幟。村黨支部連續被中央、省、市、縣評為“先進黨支部”、“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省級農業先進集體”等稱號。黨支部書記劉加坤受到鄧小平江澤民李鵬的接見,並被授予“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和“全國勞動模範”的稱號,當選全國黨代表和人大代表。
九間棚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森林茂盛,梨果滿山遍野,人定勝天真實寫照“龍頂山天池”又是一大景觀。這裡賓館飯店齊全,交通便利,通訊快捷,旅遊業已成為重要的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