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石

姑嫂石

位於中國的東北,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岫巖鎮東北5公里的興隆辦事處興隆村薛家堡,在那裡有一個叫姑嫂石的村子,那裡屹立著一座石棚。它由四塊巨型石板組合而成,左、右、後壁各一塊,不過據當地居民講,在文革時後壁一塊被人為砸破。在距該棚400米處的洋河沿村大榆樹村民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遙可相望。民間傳說是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實際系青銅時代巨石文化的遺蹟,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約4000-5000年左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棚

石棚都是以整石支立,上蓋巨大石塊。以岫巖姑嫂石石棚為例,它東西壁石長245厘米、高224厘米,北壁石長271厘米、高224厘米,南壁石長165厘米、高115厘米,蓋石長580厘米、寬520厘米,厚度在20-50厘米。在缺少現代化起重設備的古代,這些重達數百至幾千斤的石頭是如何支起來的呢?

學者們在對石棚的構造進行研究之後,復原了其建造過程:在地表上挖好兩面立石的底坑,深40-70厘米,底石放後,豎起兩側立石,再豎後立石,然後內外用土填充,把整個石棚堆成小圓丘,把蓋石順丘坡滾上放平套嚴,再把填土撤掉,最後豎敷石,放好前階石,這樣就完成了。然而,這些石棚的建成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上世紀初日本學者通過對石棚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陶器等物斷定石棚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產物,推斷年代大約一萬年前。但是近年來通過對更多石棚的清理,有了新的發現,首先,這些石棚所在地遺址絕大部分屬於青銅時代遺址,其次,石棚中出土物多是青銅時代遺 物,如瓦房店、莊河等地石棚中發現的筒形罐、壺、多瘤狀石棍棒頭、凹尾石鏃等都具青銅時代遺物特徵。另外,從石棚本身的建築來看,大石棚蓋石規模大,壁石均勻規整,有的壁石還鑿有溝槽。瓦房店市台子石棚的蓋石上,有一道明顯的金屬加工的水槽,海城析木城石棚、蓋州石棚山石棚的石壁上還有金屬工具加工過的凹槽。因此,遼東半島石棚除一部分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更多的則是人類社會進入青銅時代以後的產物。

姑嫂石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山村里住著兄妹二人。他倆終年採藥給病人治病,後來哥哥娶了媳婦,他們還在一起生活。

一年夏天,村里發生了瘟疫,哥哥在家忙著治病,讓姑嫂二人挎筐拿鎬上山採藥。快到晌午時,小姑采滿了一筐藥草,嫂子只顧看花貪玩,筐里沒有幾棵藥草,但卻把餡餅吃光了。正要回家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隱隱約約地看到一位老伯伯指著一棵光禿禿的樹幹上面的兩朵奇異的大“蘑菇”,說:“那是仙丹妙藥靈芝草。”小姑問:“村里發生瘟疫,用它能治好嗎?”老伯伯點點頭,並告訴她怎樣才能摘下來。嫂子急忙搶著問:“吃它能變成仙女上天嗎?”老伯伯笑著揚長而去。

紅日西斜,小姑按照老伯伯的話,用鎬刨樹根,虎口震出血了,鎬頭碎成小鐵片,小姑摔倒了,可還剩下一條細根。嫂子不但不幫忙,還說:“就是把你累死了,樹幹也不能倒,咱們快回家吧!”太陽落山了,一陣陣狼嚎虎嘯,更使人心驚肉跳。

小姑爬到樹根前,用指甲摳那條細根,指甲斷了,鮮血流了,細根也斷了,樹幹倒下來。嫂子聽樹倒的聲音,趕緊撲上去,用勁摘那靈芝草,怎么也摘不下來。小姑走到跟前,一邊摘一邊往筐里放說“好嫂子,不能吃,這是治病的。”“哎呀呀!我的傻姑姑,吃了它會變成仙女能上天,能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嫂子看看小姑筐里的靈芝草,一邊走一邊想,看來軟的不行,得動硬的,但自己力氣小又搶不回來。

當走到懸崖深澗的邊上時,嫂子狠毒的心一動,皮笑肉不笑地說:“嫂子跟你鬧著玩的,看累的。你那筐沉,咱倆換著挎吧!”小姑剛把筐換過來,嫂子猛地把小姑推下去,再低頭一看,自己的筐里沒有靈芝草,還在小姑筐里,就像瘋子一樣向小姑撲去,結果也摔到山澗里了。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伯伯來到村里,向鄉親們講述了姑嫂採藥的經過,鄉親們感動地哭了。他們按照老伯伯的囑咐,在山上山下分別立了石棚,把小姑的屍體放在山上的石棚里,嫂子的屍體放在山下的石棚里。把靈芝草熬成了湯藥,給全村病人喝了,把剩下的一碗,分別給小姑和嫂子灌下去。

過了三天,全村的病人都好了,大家來到山上石棚前,天氣突變,雷鳴電閃。小姑的臉像牡丹花一樣紅潤,復活了,乘著風雨向天上飛去。再到山下看嫂子時,嫂子卻變成一隻騷咕鳥,落在一棵枯樹上,望著小姑升天的方向,不停地叫著:“姑姑——等等!”、“姑姑一等等!”直到今天,這種鳥還是這樣叫著。從此,石棚得名為姑嫂石,山村也改名為姑嫂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