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城鎮

九連城鎮

九連城鎮地處沽源縣西門戶,以省重點文物元代遺址“九連城”名。南與察北管理區、西與康保縣、北與內蒙古太僕寺旗接壤。2005--2008年新打各類機井1500餘眼,發展水澆地1.5萬畝。水澆地種植錯季蔬菜8000畝,種青玉米7000畝。白菜花、蔥頭、西芹是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其中東達廟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2003、2004年新投資200萬元,實現了兩所中學的合併。

基本信息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

九連城鎮地處沽源縣西門戶,以省重點文物元代遺址“九連城”名。南與察北管理區、西與康保縣、北與內蒙古太僕寺旗接壤。2005--2008年新打各類機井1500餘眼,發展水澆地1.5萬畝。水澆地種植錯季蔬菜8000畝,種青玉米7000畝。白菜花、蔥頭、西芹是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其中東達廟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2003、2004年新投資200萬元,實現了兩所中學的合併。

簡介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

九連城鎮地處沽源縣西門戶,以省重點文物元代遺址“九連城”名。南與察北管理區、西與康保縣、北與內蒙古太僕寺旗接壤。207國道與半虎線、鄧九線省道在這裡垂直交叉。有“冀蒙重鎮、九連古城、三省通衢、五縣樞紐”之稱,全鎮面積380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人口2.3萬。有耕地1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8.5萬畝),草地16萬畝,林地6萬畝。

1997年,該鎮面積322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三號地、米林、蔡腦包、大崖灣、九連城、張油坊、半拉山、高家地、白沿溝、友聯、新路、石門溝、馬鬃山、丁家梁、高家營、建國、南營子、向陽、綠園、冰河營子、羊房子、河子、稍代營、平原、南窪、榆林溝、新勝、利民、大其梁、席家卜30個行政村。

歷史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

“歷史九連城,文明交匯點;綠色九連城,生態好家園”。九連城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1千餘年,是草原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的九連城一帶湖泊星布、水草豐美,是蒙古族著名的夏季營盤。隨著人口的增加及氣候的變化,這裡湖泊乾涸、草原蛻化,土地日益貧瘠。到上個世紀80年代,九連城一度成為沽源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2000年5月1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視察了九連城鎮丁家梁沙化區。幾年來,全鎮人民牢記總理囑託,克服重重困難,一舉退耕8.5萬畝,成林後全鎮森林覆被率達到31%,古老的九連城鎮正在逐步恢復其生機。

行政沿革

新中國成立以來,九連城鎮行政區劃幾經變化。1994年九連城鄉政府駐地由三號地村南移5公里至現在半拉山村,1996年與原紅圪塄鄉合併。2002年10月經河北省民政廳批准撤鄉設鎮。

2006年3月完成了黨委換屆工作,現有黨政班子成員9名,平均年齡35歲。現任黨委書記宋曉平,1964年10月出生,大學文化,高級畜牧獸醫師。現任鎮長趙金茹,1967年10月出生,大學學歷。

基礎建設

(圖)九連城鎮領導風采

九連城鎮交通便利,境內有丹集線。沿江景觀路的開通,將土質肥沃的沿江各村與丹東市區連成一體。寬敞的東平大街縮短了九連城與城區的直線距離,城市一路公車直通鎮內腹地。九連城鎮距鐵路丹東站12公里,距浪頭港20公里,距丹東民航機場30公里。鎮內郵電通訊發達,程控電話普及率99%。鎮電視站有線電視覆蓋率達85%。

九連城鎮境內林木蔥鬱,有林地23400畝,森林覆蓋率達69%;水量充沛,。將把九連城鎮水利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境內水域面積達7.2平方公里,有耕地21300畝,河灘8500畝。

九連城鎮工業正在快速騰飛。東平工業園區方圓3000多畝,現已入園企業6個;楊樹林工業園區、窯溝生態旅遊工業園區趨於完善。機械加工業、輸變電和徽電子業、精細化工、醫藥產品業、建安建材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構成了九連城鎮五大支柱產業。

農業發展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國小

2005--2008年新打各類機井1500餘眼,發展水澆地1.5萬畝。水澆地種植錯季蔬菜8000畝,種青玉米7000畝。白菜花、蔥頭、西芹是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九連城鎮民眾素有養畜傳統,05--08年來畜牧業發展迅速,全鎮現有羊5萬隻,其中小尾寒羊3.3萬隻,奶牛突破9000頭。全鎮現有16個奶牛重點村,其中有8個村超過500頭,11個村超過300頭,2005年底奶牛總量在全市209個鄉鎮中排名第七。畜牧業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其中東達廟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

古遺址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遺址

九連城古遺址,位於丹東市東北12公里的振安區九連城鎮九連城村。古城北依鎮東山,地勢險要,是古代貢道的必經之處。

九連城始建於金代,為婆娑府路的治所;元朝時是婆娑府巡檢司治所。明朝因該城有兩道大營圍,連結著九座小營圍,始稱其九聯城,後改稱九連城,並增建鎮江城。明清兩代,成為中國與朝鮮通商要地,也是兩國使節往來的必經之地。開設了互換市場,並且駐兵戍守。九連城因有大小九城相連而得名,現在城址有四處、瞭望台五處尚存,還有明代鎮江城的遺址。

特色產業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

確立了“畜牧立鎮、園區帶動、菜草並重、主攻奶牛”的經濟發展路子並出台了《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計畫到2006年達到1萬頭,遠期目標為2萬頭。為實現這一目標,鎮政府制定了《奶牛發展五年規劃》,規劃將在種群擴大、飼草種植、畜產品加工等重要環節上予以政策傾斜。全鎮當年生牧草種植穩定在5萬畝左右,確保飼草供給,並通過打井興水,大力發展水澆草。目前1000頭奶牛養殖規模的園區已投入使用,園區的建成為全鎮奶牛業發展起到的示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目前園區已通過省畜牧廳、省環保局“無公害畜產品省級認證”。隨著奶牛業的不斷發展,奶牛生產方式和生產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全鎮已建成自動化擠奶大廳13個,年底前將建成16個。

經濟建設

(圖)九連城鎮九連城鎮

鎮政府駐地為沽源縣“半拉山經濟開發區”。現有個體工商戶、企業攤點120個。其中已成規模的有11家煤棧,年吞吐量達到70萬噸,有肉聯廠兩個,年加工羊10萬隻,其餘多為小型加工、服務業。轄區內還有3萬噸級鉛鋅礦兩個及配套選礦廠。

在項目建設上,九連城鎮走到了全縣前列。河北玉晶集團(沽源)紙業有限公司於去年5月8日正式動工。該項目年產9.6萬噸漿紙,總投資2.5億元(一期工程6萬噸)。建成後年納稅1000萬元,由於原料為秸桿和灌木,年分別消耗12萬噸和3萬噸,因此將極大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是沽源縣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項目。
隨著鎮域經濟的發展,九連城鎮的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18萬元,到2005年達到65萬元(不含鉛鋅礦、肉聯廠)。

教育衛生

九連城鎮2003、2004年新投資200萬元,實現了兩所中學的合併,現九連城中學有1000人,校舍6600平方米,是全縣條件最好的鄉鎮中學。2005年中考總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全鎮教育布局調整已經結束。現有鎮衛生院一所:具備初級醫療條件;城建:已由縣城建局進行了整體規劃,小城鎮建設項目已報省計委項目庫。已通自來水;交通:除國、省幹道外,18個村通了水泥路,其餘各村已通沙石路;電力:有35KM變電站一所;通訊:有28個村通過了程控電話,無線通訊覆蓋全鎮。

08年以農民為幫扶對象,以縣(市)、鄉(鎮)、村衛生院為主要實施單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解決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也給各級農村衛生醫療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分批投入大量資金為部分鄉鎮衛生院購買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培訓了大批醫生,使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有了明顯改善。現在醫院平均每天接診40人,住院患者10人左右,而以前,每天接診量不超過10人,根本沒有住院的患者。這些都要歸功於去年政府給該院添置的總價值40萬元的心電圖機、黑白B超機、生化分析儀、X光機等儀器。這些先進的儀器使醫院的診病斷症能力大大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