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管血

九管血

矮小灌木,紫金牛亞科的一種植物。

基本信息

概述

九管血九管血

九管血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九管血,生安南。赭莖,根高不及尺。大葉如橘葉而寬,對生。開五尖瓣白花,梢端攢簇。"根據圖文記載,確為本種無疑。
九管血,小灌木,高10-15cm,具匍匐的根莖;幼嫩時被微柔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1.5cm,被細微柔毛;葉片堅紙質,狹卵形至近長圓形,先端急尖且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長7-14cm,寬2.5-4.8cm,近全緣,邊緣具不明顯的腺點,背面被細微柔毛,尤以中脈為多,具疏腺點,側脈與中脈幾成直角,至近邊緣上彎,連成遠離邊緣的不規則的邊緣腺。傘形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近頂端有1-2片葉;花梗長1-1.5cm;花萼基部連合達1/3,萼片披針形或卵形,長約2mm,具腺點;花瓣粉紅色,卵形,長約5mm,裡面被疏細微柔毛,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短,花葯披針形,背部具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無毛,具腺點。果球形,直徑約6mm,鮮紅色,具腺點,宿存萼與果梗通常為紫紅色。花期6-7月,果期10-12月。果可食。

藥品簡述

九管血九管血

藥名:九管血
漢語拼音:jiuguanxue。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brevicaulisDiels。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祛風止痛藥;活血消腫藥。
科屬分類:紫金牛科。
別名:八爪金龍矮陀陀八爪龍矮莖硃砂根開喉箭豬總管團葉八爪金龍地柑子散血丹血猴爪烏肉雞矮涼傘子小羅傘山豆根活血胎
性味:苦;辛;性寒。
歸經:
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咽喉腫痛;風火牙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1260m的林下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九管血的全株或根。
採收儲藏:6-7月采,切碎,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孕婦慎服。

藥理作用

具有明顯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作用,能顯著抑制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抑制作用更為明顯。具有明顯抗炎、鎮痛和解熱作用。
套用範圍:廣泛用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引起的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咽部乾燥有灼熱感、疼痛、充血、水腫、口乾、吞咽困難、咯痰不爽、喉嚨紅腫、咳嗽、發熱、小便黃赤、頸部淋巴結腫大、口腔潰瘍、牙周炎、牙齦炎、牙齦腫痛等。
本品無毒,也沒有資料顯示吃後導致發熱的病例,本品倒是有鎮痛解熱的作用。

民間驗方

1、急性扁桃體炎:八爪金龍根、射干各12克,水煎含服。
2、急性扁桃體炎:八爪金龍根曬乾研末,每用1克,吹入喉內。
3、風火喉痛:八爪金龍根6克,水煎服,或頻頻含咽。
4、跌打損傷、癰疽腫毒、毒蛇咬傷:八爪金龍根15克,水煎服。外用根皮搗爛,敷患處。
5、跌打損傷:八爪金龍根適量,曬乾研末,每服6克,早晚各一次,冬酒送服。
6、腰痛、筋骨痛:八爪金龍根6-10克,荔枝草根10-15克,水煎,冬酒兌服,每日一劑。
7、骨髓炎、骨結核(貼骨流痰):八爪金龍根、算盤子根、烏桕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8、勞傷咳血:八爪金龍根15克,六月雪30克,水煎服。
9、腎性水腫:八爪金龍根30克,子雞一隻(去頭、足、翼、內臟),水燉,服湯食雞。
10、急、慢性肝炎:八爪金龍根15克,車前、過路黃、天胡荽各30克,半邊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常用選方

1、防治白喉:鮮矮莖硃砂根二兩。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2、防治白喉:鮮矮陀陀三分。切碎後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時換一次。(《貴州草藥》)
3、治喉火:矮陀陀適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貴州草藥》)
4、治腰痛:矮莖硃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5、治跌打損傷:矮陀陀二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6、治風火牙痛:矮陀陀少許。切碎,放於牙痛處,口涎讓其流出,隨時更換。(《貴州草藥》)

文獻論述

1、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苦澀微甘,微寒。
2、《貴州草藥》:辛微苦澀,平。
3、《植物名實圖考》:通竅,和血,去風。
4、《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治跌打。
5、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除風濕,解熱毒。治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癆傷咳嗽,喉頭生蛾,無名腫毒,蛇咬傷。
6、《貴州草藥》:清熱,利咽,化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