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英文:Kowloon-CantonRailway,KCR),是指由1910年起連線香港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線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即中國境內的華段及香港境內的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局動盪而中斷,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東鐵(原英段)。

早期策劃

九廣鐵路九廣鐵路

19世紀末,因香港及廣州貿易頻繁,港英政府與當時的滿清政府商議興建連線香港與廣州的鐵路。1898年,香港政府與當時的清政府達成協定,興建一條連線九龍與廣州鐵路,專營權歸英方所有。而鐵路按地域分成中英兩段,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負責興建。

1905年9月立法局通過興建九廣鐵路後,香港政府便開始研究定線,並派出英國工程人員負責鐵路測量工作。

當時九廣鐵路──英段有2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筆架山,然後沿沙田海及吐露港海岸到達邊境。這個方案的好處是能夠經過當時新界的行政中心大埔,但缺點是需要開鑿長達2.4公里的筆架山隧道。另一個方案是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經過荃灣及青山灣海岸,再北上屯門及元朗到達邊境。這個方案的優點是只須開鑿數條較短的隧道,技術上較首方案簡單得多,可是這個定線所經之處比較荒蕪,而且路程也較首方案長。最終,港英政府最後接納第一個方案。

九廣鐵路梅含理及其夫人視察剛通車的九廣鐵路

1906年,全長35.4公里的英段開始動工,而全長143.2公里的華段亦於1907年展開建築工程,滿清政府更邀得中國鐵路專家詹天佑成為華段的總工程師。九廣鐵路──英段興建初期使用了軌距為610毫米的路軌,但工程中途便全面改用軌距為1435毫米的標準路軌。工程需要興建不少橋樑和基堤,以及5條隧道,當中包括最長的筆架山隧道。這條隧道是當時亞洲規模最龐大的工程,花了3年時間才完工。由於當時施工環境惡劣,工程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

1910年10月1日,耗資130萬英鎊的九廣鐵路──英段落成啟用。啟用儀式原本由兩廣總督和香港總督在羅湖主持,但由於中方最後決定派出次一級的官員,英方最後也只派出香港輔政司主持啟用儀式。當時英段屬單線系統,火車由蒸氣機車拖動,車站則包括尖沙咀站、油麻地站、沙田站、大埔站(其後改稱大埔滘站)及粉嶺站5個車站,同年增設大埔墟旗站。另一方面,由於尖沙咀站尚未完工,所以在1913年之前,臨時總站設於疏利士巴利道。

1911年10月5日,來往香港與廣州的港穗直通車也隨華段建造完成而正式投入服務。通車初期,每天開出兩班,行車時間約四個多小時,座位分為頭等及二等,票價分別為5.4銀元及2.7銀元。

戰前發展

九廣鐵路1920年代九廣鐵路尖沙咀站
1911年4月,香港政府接納大埔理民府建議,修築一條由粉嶺通往沙頭角的支線,是為沙頭角支線。興建工程所使用的物資,主要是之前於九廣鐵路──英段拆下來的610毫米軌距路軌。1912年4月1日,沙頭角支線正式落成通車。支線全線單軌行車,全長11.67公里,設有5個車站,客貨運兩用。

1913年,為方便使用上水高爾夫球場的乘客,九廣鐵路在上水增設停車點。同年直通車進行提速,來往九龍及廣州的時間縮短至3小時40分鐘。

1914年列車開始使用尖沙咀站月台,整個車站亦於1916年全面啟用。

1919年,何文田增設了停車點。1923年發生省港大罷工,令直通車服務一度中斷,至1927年才恢復正常。

1928年4月1日,因為之前一年沙頭角公路落成啟用後,令乘搭鐵路的乘客大幅減少,沙頭角支線正式停辦。

1930年,中國的內戰導致九廣鐵路直通車中斷運作。1935年,大圍車公廟增設停車點,但於翌年停用。1937年8月,九廣鐵路增加九龍至汕頭的直通車服務。同年抗日戰爭開始,九廣鐵路──華段因些經常受到日軍空襲,在工程人員努力搶修下,九廣鐵路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1938年10月12日,九廣鐵路──華段其中一條鐵路橋被嚴重炸毀,使直通列車服務全面停頓。同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九廣鐵路──華段停止運作。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英方炸毀九廣鐵路──英段不少設施,以阻礙日軍前進,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方於1943年完成修理整段九廣鐵路,重新復辦來往香港至廣州的直通車。另一方面,大部份原屬九廣鐵路──英段的列車和設備被運到中國大陸使用,因此在香港重光時,只剩下2部機車和幾個車卡。

戰後發展

九廣鐵路1947年於尖沙咀站剛卸下的蒸汽機車
1949年10月14日,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廣州,來往九龍和廣州的直通車便在政治原因下停駛。華段改以深圳火車站為終點站,成為其後的廣深鐵路。而英段則改以羅湖站為終點站。另一方面,香港政府興建了粉嶺至和合石墳場的和合石支線,並於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提供客運服務,平時則用作運送屍體的用途。

1955年9月5日,2輛柴油機車開始投入九廣鐵路──英段的服務,蒸氣機車終於在1961年8月全部被取代。

1973年,九廣鐵路──英段展開雙軌化的工程。

1975年11月30日,九龍總站由尖沙咀海旁遷至紅磡,尖沙咀總站在不久後便被拆卸,只保留鐘樓(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亦為尖沙咀地標之一),原址興建香港文化中心,而路軌原址則興建香港藝術館香港太空館新世界中心。另一方面,來往九龍至廣州的直通車於1979年4月4日重新運作。

1978年,九廣鐵路──英段開始了全線現代化及電氣化計畫,耗資35億港元,同年和合石支線因配合工程而停止運作。

1981年4月26日,雙軌設計的新筆架山隧道正式啟用。

1982年5月6日,英段首階段的電氣化工程完成,九龍至沙田近郊線電氣化列車正式啟用。1983年5月2日,沙田至大埔墟段完成工程。大埔墟至羅湖段電氣化工程於同年7月15日投入服務,並由當時的香港總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車儀式。

車站增設

九廣鐵路前大埔墟站
1982年,新旺角站啟用,取代原有的油麻地站,而可與捷運轉乘的九龍塘站亦於同年啟用。

1983年,新大埔墟站和大圍臨時站啟用,舊大埔墟站後來改建為香港鐵路博物館

1985年,火炭站和馬場站先後啟用,而大圍站和太和站則分別於1986年4月23日和1989年5月9日啟用。

1982年之前,英段的管理屬香港政府部門,稱為九廣鐵路局,隨著《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同年12月通過,九廣鐵路公司於1983年2月1日正式成立,自此脫離政府。公司現仍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其運作則由管理局監察,管理局的成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

開拓新線

1984年10月15日,九鐵接受乘客以“通用儲值票”(前身為捷運“儲值車票”)付款。同年10月17日,公司接受政府邀請,在新界西北屯門區和元朗區建造和營運輕便鐵路。

1988年9月18日,新界西北的“輕便鐵路”投入服務。

1990年代,為配合香港興建西部鐵路走廊第一期(即後來的九廣西鐵),九廣鐵路公司將“九廣鐵路──英段”改名為“九廣東鐵”,“輕便鐵路”則改名為“九廣輕鐵”。

1998年10月,西鐵正式開始施工。同時積極擴展輕鐵網路,將之轉型為西鐵的主要接駁交通工具。

為配合政府優先發展鐵路的政策,九廣鐵路公司決定轉型為規劃、設計及建造大型新網路的機構。公司應政府邀請,就多條新鐵路的興建進行詳細研究及提交建議書。這些新項目包括3條東鐵支線:於大圍接駁東鐵的馬鞍山鐵路、紅磡站至尖沙咀東部的支線、以及作為第2條過境鐵路通道的落馬洲支線。

近年發展

九廣鐵路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尖東站
1996年3月6日,中國政府成立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24日,政府邀請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經營九龍南線。

2002年6月25日,政府宣布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的興建與經營權。

2003年12月7日,輕鐵位於天水圍的2段新支線通車,2條新支線共長4.4公里,設有11個新車站。

2003年12月20日,歷時5年建成的西鐵正式啟用。

2004年1月3日,政府重新審查九鐵整體規劃,九鐵宣布會擱置沙中線,而會用“沙田至紅磡線”和東鐵延長過海代替。

2004年10月24日,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正式啟用,列車從紅磡站延至尖東站為終點。

2004年12月21日,馬鐵(前稱馬鞍山鐵路)通車。

2005年11月6日,九龍南線正式動工。

2007年7月12日,九廣鐵路公司捷運有限公司宣布了沙中線的合併方案。

2007年8月15日,歷時3年多建成的落馬洲支線正式通車,落馬洲站及福田口岸正式啟用。

兩鐵合併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最後一天九龍塘站的營運情況,圖中亞洲電視正在進行現場直播。

主條目:兩鐵合併
政府計畫把捷運與九廣鐵路兩組鐵路系統合併。2004年2月24日,政府邀請捷運公司及九廣鐵路公司就合併計畫進行商討,預計6個月內完成磋商,可望於2005/06年度落實兩鐵合併安排。對此,社會各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合併後可節省行政開支,使票價有下調空間。有人則認為合併會令該系統成為“獨立王國”,造成壟斷局面。

2006年4月11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公布,行政會議通過兩鐵合併方案,決定將九廣鐵路公司多條鐵路、接駁巴士和物業的經營權轉交捷運公司50年,提供一連串車費減免方案(包括取消轉車閘費及引入“可加可減機制”),並儘早處理沙中線轉車問題及除部份兩鐵轉車站轉車閘機。進一步工作只等待捷運有限公司股東同意,兩鐵合併即會落實。
2007年10月9日,捷運股東特別大會通過兩鐵合併方案,兩鐵將會在2007年12月2日正式合併,宣告九鐵將結束其鐵路營運業務。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九廣鐵路正式結束其長達97年的鐵路服務,並與捷運合併成為港鐵。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

機車

九廣鐵路九廣鐵路工程車

克萊德工程(ClydeEngineering)(澳大利亞)G12機車:5部柴油機車(1954-1957,51號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展示,其餘均已運返澳大利亞)
ClydeEngineering/GM(澳大利亞,1961-1966)G16機車:4部柴油機車
通用汽車(澳大利亞,1974-1977)G26CU柴油機車:3部柴油機車
西門子公司德國,2003)ER20機車:5部柴油機車
Adtranz-SLMLok2000機車:2部電力機車(1997)
0-4-4T(英國,1924):2部蒸氣機車2
2這兩台蒸氣機車曾用於沙頭角支線,是九廣鐵路現存唯一採用蒸氣發動的機車,當支線在1928年停開後退役,之後流落海外。購回後陳列在大埔香港鐵路博物館中。
客運列車
主條目:港鐵客運列車

東鐵:
主條目:東鐵線都城嘉慕電動列車和SP1900/1950型電動列車

英國都城嘉慕制列車(1982-1992):351節車卡(其中348節車卡(29組12卡)於1996年至1999年間接受翻新工程)3
日本近畿車輛制SP1900型電車:96節車卡(8組12卡,2001)

西鐵:
主條目:SP1900/1950型電動列車
日本近畿車輛/川崎重工業制SP1900型電車:154節車卡(22組7卡,2002-2003),九龍南線通車後將增加42節車卡(6組7卡,其中4組全新,2007,另外兩組由馬鐵的4卡調住西鐵,增長為7卡,2004-2007)

九廣鐵路 未翻新前的都城嘉慕列車,俗稱“黃頭車”,列車於1999年完成全面翻新
馬鐵:
主條目:SP1900/1950型電動列車
日本近畿車輛制SP1950型電車:原72節車卡,現只有64節車卡。(18組4卡,2003-2004,其中兩組已調住西鐵)

輕鐵:
主條目:輕鐵Comeng輕軌車輛輕鐵川崎輕軌車輛輕鐵Goninan輕軌車輛

第1期車輛:澳大利亞Comeng制,原70卡,現只有69卡。(編號1001-1070,1988年通車時一併投入服務)5
第2期車輛:日本川崎重工業制,共30卡,編號1071-1090及1201-1210。編號1201-1210為拖卡,無附設駕駛室。(1992至1993年間投入服務)
第3期車輛:澳大利亞A.Goninan制,共20卡(編號1091-1110,1997至1998年間投入服務)

跨境鐵路(服務來往九龍及廣東的客運直通車):

日本近畿車輛制Ktt客車:12節車卡(1998年)4
3車組E44(車箱144-244-444)並沒有被翻新
4所有近畿車輛的電車都是從日本購買和製造
5車隊編號1013因交通事故報廢

巴士:
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英國,1987-1989年)101-139已全數退役
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英國,1980年首次登記,1988-1989年)140-159(二手車)已全數退役
豐田Coaster(日本,1988年)160-171已全數退役
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英國,1990-1991年)201-224(201-205現已退役)
富豪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英國,1997-1998年)225-239
三菱MK117J(日本,1991年)301-311
三菱BM117L(日本,1992年首次登記,1994年加入九鐵)312-317(二手車)已全數退役
三菱MP618NRAGDA(日本,1994年)318已退役
富豪B10M(瑞典,1995年)401-415
丹尼士飛鏢(英國,1995年)501-503
丹尼士三叉戟11.3米(英國,2000年)601-622
丹尼士三叉戟10.6米(英國,1999年首次登記,2004-2005年加入九鐵)701-747(二手車,原屬新巴16XX,但因車輛不足才向新巴購入)
丹尼士三叉戟11.3米(英國,1999年首次登記,2005年加入九鐵)748-753(二手車,原屬新巴14XX,但因車輛不足才向新巴購入)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500Euro4(英國,2008年)801-809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200Dart(英國,尚未投入服務)

合併前計畫

九龍南線: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西鐵鐵路延伸之一,全長4.5公里,共3個車站。從西鐵的南昌站開始,向南延伸,中途經過九龍西站,再連線現時東鐵的總站尖東站。延線建成後,西鐵將可由屯門區連線到紅磡,但東鐵則不能進入尖東站。屆時紅磡站會成為東鐵和西鐵的終點站。東鐵將使用紅磡站的1號月台及4號月台,西鐵則使用2號月台及3號月台。工程於2005年第四季開始,預計2009年竣工。
北環線: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西鐵鐵路支線之一。在錦上路站,將會興建一條新支線,接駁到東鐵的落馬洲支線落馬洲站。
沙中線(即沙田至中環線):九廣鐵路公司計畫中的路線之一。計畫中的路線分為三大部份:大圍至鑽石山鐵路線、東九龍線及第四條過海鐵路。整個計畫由沙田區的大圍站開始,穿過大老山到達鑽石山,再沿東九龍線前往啟德新發展區、再駛入馬頭圍,然後進入土瓜灣,再駛進何文田,才到達紅磡,之後駛進西鐵的九龍南線,成為西鐵的一部分。屆時,西鐵將由現時的終點站南昌站經九龍南線伸延至紅磡站,再進入東九龍線,然後進入大圍至鑽石山鐵路,再跟著現時的馬鐵駁進烏溪沙站。而第四條過海鐵路則和東鐵合併,經由第四條過海鐵路到達香港島的會展站,最終以中環南站為終點站。整條沙中線全長17.1公里,將會興建10個車站。建成後,將會是九鐵第一次有載客列車駛到香港島,與捷運作正面競爭。可是,由於兩鐵合併計畫的進行,該線的設計可能有重大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