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性肝硬化

病理生理乙醇性肝炎為肝硬化的前過程,肝細胞的壞死和炎症,能促髮膠原纖維的形成和增生,並致瘢痕化而形成乙醇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節,勞逸適量。 ④肝昏迷常有反覆發作,但自發性腹膜炎和肝癌發生率較肝炎性肝硬化低。

疾病定義

長期大量飲酒超過機體對乙醇的代謝能力時,可引起乙醇性肝病。

疾病症狀

起病隱匿,常見慢性酗酒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及多發性神經炎。

疾病病理

基礎病理

肝穿刺活組織的系列觀察發現,38%的乙醇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肝臟表面有均勻的細小顆粒,呈小結節性。肝臟大小根據其纖維化、炎症和脂肪浸潤的程度而定。至晚期結節增大,隔以瘢痕,呈大結節性。顯微鏡下可見肝細胞變性壞死、白細胞浸潤,部分肝細胞有脂肪浸潤,尤以小葉中央區最為顯著;在核周圍的肝細胞質內可見Mallory小體;中央靜脈常可發生硬化性透明壞死,引起纖維化和管腔閉塞;纖維組織自壞死塌陷的小葉中央區向匯管區伸展,將肝小時分割成假小葉。可能是因為乙醇含鐵較多之故,肝細胞和星狀細胞內有鐵顆粒沉著,鐵質又可刺激纖維增生,加重肝硬化的形成。

病理生理

乙醇性肝炎為肝硬化的前過程,肝細胞的壞死和炎症,能促髮膠原纖維的形成和增生,並致瘢痕化而形成乙醇性肝硬化。動物實驗證明,乙醇性肝損傷首先集中於肝小葉中心區,引起中心區肝細胞氧供減少,進而發生變性、壞死,呈所謂“硬化性玻璃變性壞死”,即中心靜脈周圍硬化。連續活檢還發現,乙醇性脂肪肝患者40%有中心靜脈周圍硬化,而這種病變最終也可能導致肝硬化。至於脂肪肝能否發展為肝硬化,乙醇性肝炎是否是引致肝硬化的必經階段,尚無一致看法。肝臟對乙醇的代謝和耐受能力具有個體差異,故乙醇性肝硬化的發生可能尚有其他因素參與,如營養不良、免疫和遺傳機制、其他損肝因素存在等。嗜酒者飲食中缺乏蛋白質、祛脂物質和營養不良,雖與乙醇性肝硬化無直接的病因學關係,但可能是重要的誘因。
免疫因素的參與日益受到注意。在乙醇性肝病的肝細胞內有一種粗而不規則的玻璃樣網狀小體,伊紅染色較深,稱之乙醇中毒性玻璃樣小體,亦稱Mallory小體。Mallory小體由肝細胞釋入血液,可致體液及細胞免疫反應。

易發人群和發病率

易發人群

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左右,男性為女性的2倍。

發病率

3000例慢性嗜酒者的肝活檢研究發現有30%顯示為肝硬化,美國每年死於與肝硬化有關的患者中,50%以上由乙醇所致。據流行病學調查,乙醇性肝硬化在西方國家占肝硬化的首位,嗜酒者肝硬化發病率是不飲酒者的6—8倍,在中國則比較少見。

併發症

上消化道出血; 腹水;發生肝性腦病; 感染;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

診斷鑑別

西醫診斷

診斷可根據長期大量酗酒史及有肝硬化的臨床表現,以及肝活檢可確定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血清膽紅素增高,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電泳示β、γ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原減少,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增高。隨著肝損害的發展,由於磷脂膽固醇醯基轉換酶(LCAT)活性減低,血漿膽固醇酯化受抑制,而致α脂蛋白及前α脂蛋白減少乃至消失。

治療用藥

丙硫氧嘧啶。

預防保健

預防

一、戒酒
飲酒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而尤其以傷害肝臟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及疾病康復後,必須絕對禁止飲酒。在臨床上,因不能戒酒使疾病復發以及病情惡化的情況,也不少見,應引以為戒。若能徹底戒酒,消除病因,則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防止疾病的復發、惡化或它變。
二、情志
肝膽之病,易於郁滯,應以疏泄條暢為佳。若情戀不暢,精神抑鬱,則使氣機逆亂,陰陽失調.誘發或加重疾病症狀。應幫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惱怒,憂鬱、疑慮、悲傷、恐懼等不良情緒,樹立與疾病治療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
三、休息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節,勞逸適量。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掌握動靜結合的關係,急性期應採取“以靜為主,靜中有動”的原則,以休息為主,限制過多的活動。穩定期應採取“動靜結合,動靜適度”的原則,做到生活自理,適當休息。恢復期應採用“以動為主,動中有靜”的原則,活動量循序漸進,以無疲乏感為度,避免勞累過度,耗傷氣血。
四、鍛鍊
平時鍛鍊身體,能夠增強體質,減少或防止疾病的發生。在疾病過程中,應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以及體質強弱不同,選擇適當的鍛鍊方法。

飲食保健

患者的飲食應多食素食、宜清淡,忌油膩,富營養,易消化為原則,少食多餐,禁忌生冷、甜膩、辛熱及生痰助濕之品。食鹽有凝滯助水之弊,因而對酒膨者,應給與低鹽、少鹽飲食。有出血傾向者,更應忌酒、煙及辛熱炙搏之品;濕濁之徵明顯者,肥甘油膩尤當所忌;若出現精神障礙,神識不清者,應嚴格控制肉食,供應新鮮流質食物。

飲食要求

1食物宜軟和易消化,不能堅硬;也不宜太熱。因為肝硬化腹水患者往往存在門脈高壓與食管靜脈曲張,堅硬、過熱的食物容易引起曲張的食管靜脈破裂而發生上消化道出血。
2、低鹽少渣,鉀鹽替代普通食鹽。食鹽主要為氯化鈉,體內鈉的增加會導致水的重吸收增加,促進腹水與四肢水腫形成。因此,腹水患者均需要限制鈉鹽,變淡口味。15%的腹水患者僅僅通過限鹽,即可以發生自發性利尿,促使腹水消退。而有的患者腹水治療好轉後,因為不能控制重口味,自己悄悄吃些醬菜、火鍋、滷菜等含鹽較多的食物,而重又誘發腹水。當然,所謂的限鹽,並不是一點鹽都不吃,每天可吃5克左右的食鹽(包括含鹽的食物與藥物)。過於嚴格的限制,一方面使患者難以忍受而自暴自棄;另一方面,易導致低鈉血症,誘發腦水腫,出現噁心嘔吐、頭痛嗜睡、甚至抽搐昏迷等。替代辦法:用鉀鹽替代普通食鹽。
3少吃多餐,注重質量,總量漸增。
血清白蛋白低下是腹水發生的重要原因,由於營養不良包括吸收障礙,白蛋白等合成減少,會使腹水難以消退或加重。有研究表明蛋白質營養不良是肝硬化病人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營養支持治療對於改善慢性肝病患者預後非常必要。可以服用一些蛋白粉、胺基酸等,而對於多數食慾正常的患者,可以少食多餐,並提倡加餐。只要沒有肝性腦病,大便正常,就應該鼓勵進食富含蛋白質的牛奶、雞蛋、魚類、肉類等。
4、促進利尿。向醫生學會使用適量利尿劑,結合食藥選擇有不少食物有促進小便排泄而減輕腹水的作用,可以適當用在膳食中。例如:蘿蔔、赤小豆、西瓜、茶葉、鯽魚、玉米(須)、馬蘭、生薑、豆腐等豆製品,等等。
5學會評估食物是否合適:吃了飽脹不行,吃了便秘或腹瀉都不行,吃了肚子變大即測腹圍增加,或體重短時間增加不行,吃了24小時出入液量缺口大不行。

酒精性肝硬化的特點

①均有較長時間嗜酒史(8-34年),發病年齡偏大,以壯年者多見,我國以鄉鎮幹部和手工業者居多,女性罕見。
②營養狀況和體力減退出現較晚,表現較輕。
③消化道症狀如厭食、腹脹較明顯。
④肝昏迷常有反覆發作,但自發性腹膜炎和肝癌發生率較肝炎性肝硬化低。
⑤住院治療病死率較肝炎性肝硬化低。
⑥血漿總蛋白降低,球蛋白和ASL/ALT比值升高,可作為提示肝硬化的診斷參數,但對鑑別兩種肝硬化無實際參考意義。酒精性肝硬化其病理變化常為laennec或微小結節型,可能有大結節或混合型。緻密的結締組織累及門脈中央區,中央區的瘢痕最嚴重,其膠原纖維含有醛基,此有別於其他肝硬化。

疾病特點

①均有較長時間嗜酒史(8-34年),發病年齡偏大,以壯年者多見,我國以鄉鎮幹部和手工業者居多,女性罕見。
②營養狀況和體力減退出現較晚,表現較輕。
③消化道症狀如厭食、腹脹較明顯。
④肝昏迷常有反覆發作,但自發性腹膜炎和肝癌發生率較肝炎性肝硬化低。
⑤住院治療病死率較肝炎性肝硬化低。
⑥血漿總蛋白降低,球蛋白和ASL/ALT比值升高,可作為提示肝硬化的診斷參數,但對鑑別兩種肝硬化無實際參考意義。酒精性肝硬化其病理變化常為Laennec或微小結節型,可能有大結節或混合型。緻密的結締組織累及門脈中央區,中央區的瘢痕最嚴重,其膠原纖維含有醛基,此有別於其他肝硬化。

飲食注意

一:蛋白飲食慎量。雖然強調患者需進高蛋白飲食,但是有肝性腦病者應低蛋白飲食。
二:進食慎量。進食量以八成飽為佳,切勿過量,以進食後不感到腹脹為度,有餐後腹脹者,應減少進餐前後的湯量。
三:對症。食物品種應以易消化食物為主,黃疸時減少蛋白質的攝人,等黃疸消退再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以免誘發膽囊炎發作,加重黃疸或使黃疸不易消退。
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飲食可選用的食物為魚、青菜、豆芽、豆製品等,水果以橙子、蘋果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進食水果,
五:衛生。肝硬化調理過程中,所有食物均應新鮮乾淨,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現腹瀉等腸道感染表現而加重病情。
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飲食食物不宜過於粗糙,以免誘發曲張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