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是鏈球菌屬中的一種,具有致病性強的特點。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也稱乙型溶血,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該菌的致病力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基本內容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又稱A群溶血性鏈球菌,是鏈球菌屬中的一種,具有致病性強的特點。

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也稱乙型溶血,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該菌的致病力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溶血性鏈球菌常可引起皮膚、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發性流行以及新生兒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和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變態反應。溶血性鏈球菌的致病性與其產生的毒素及其侵襲性酶有關,主要有以下幾種:

1、鏈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O和S兩種,O為含有-SH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S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較小,故無抗原性。

2、致熱外毒素:曾稱紅疹毒素或猩紅熱毒素,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毒性物質,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紅疹、發熱、疼痛、噁心、嘔吐、周身不適。

3、透明質酸酶:又稱擴散因子,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故能增加細菌的侵襲力,使病菌易在組織中擴散。

4、鏈激酶:又稱鏈球菌纖維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纖維蛋白酶原變成纖維蛋白酶,具有增強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作用,該酶耐熱,100℃50分鐘仍可保持活性。

5、鏈道酶:又稱鏈球菌DNA酶,能使膿液稀薄,促進病菌擴散。

6、殺白細胞素:能使白細胞失去動力,變成球形,最後膨脹破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