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靜

宋明理學家的道德修養方法。

基本信息

主靜

正文

中國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提出的一種修養方法。周敦頤認為人性原是善的,偏離中道便會成惡。周敦頤特彆強調:“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在他看來,要想使善不轉化成為惡,就要做到“中和”與“中節”。而要想達到“中和”的道德境界,必須在修養上堅持“主靜”的原則。他說:“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太極圖說》)。怎么才能做到“主靜”呢?周敦頤的解釋是:“無欲故靜”,“無欲則靜虛而動直”。他認為“無欲”是“主靜”的重要條件。又是成聖人的基本途徑。
周敦頤宣揚 “無欲”、“主靜” 的僧侶主義哲學,始終與成聖成賢聯繫在一起,以便同佛、道劃清界線。朱熹曾經談到:程頤覺得周敦頤過分強調“虛靜”有些過偏,乃將“主靜”改為“主敬”,以免墮入釋老,產生誤會。但不論“主靜”或者“主敬”,都是脫離實際,強調精神作用為主的唯心的修養方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