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序

【題解】作者趙學敏(公元1719~1805年),字依吉,號恕軒,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拾遺》及《串雅》等共十二種,稱為《利濟十二種》。《串雅》是一部關於走方醫醫術和驗方的專著,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序文首先追溯了走方醫產生的歷史,分析了其受到社會輕視的原因,接著通過批評“國醫”存在的弊端,表明走方醫固有很多陋習,但不可因此一概而論的道理;隨後敘述了自己廣讀醫書而涉及走方醫、卻又無從深入的遺憾;最後交代了由此而終於幸遇具有真才實能的走方醫、族人趙柏雲,得其傳授,經整理編次而著成《串雅》的經過,並舉例說明了走方醫術獨具價值、不可輕視的觀點。
原文注釋:
周禮》分醫為四[1],有食醫、疾醫、瘍醫、獸醫[2],後乃有十三科[3],而未聞有走方之名也[4]。《物原》記岐黃以來有針灸[5],厥後巫彭製藥丸[6],伊尹創煎藥[7],而未聞有禁、截諸法也[8]。晉王叔和纂《脈經》,敘陰陽、內外,辨部候、經絡、臟腑之病為最詳,金張子和以吐、汗、下三法,風、寒、暑、濕、火、燥六門,為醫之關鍵,終未聞有頂、串諸名也[9]。有之[10],自草澤醫始[11],世所謂走方是也。人每賤薄之[12],謂其游食江湖[13],貨藥吮舐[14],跡類丐[15];挾技劫病[16],貪利恣睢[17],心又類盜。剽竊醫緒[18],倡為詭異[19]。敗草毒劑,悉曰仙遺[20];刳滌魘迷[21],詫為神授[22]。輕淺之證,或可貪天[23];沉痼之疾[24],烏能起廢[25]?雖然誠有是焉[26],亦不可概論也。為問今之乘華軒、繁徒衛者[27],胥能識證、知脈、辨藥、通其元妙者乎[28]?儼然峨高冠、竊虛譽矣[29]。今之游權門、食厚奉者[30],胥能決死生、達內外、定方劑,十全無失者乎[31]?儼然踞高座、侈功德矣[32]。是知笑之為笑[33],而不知非笑之為笑也。
[1] 周禮:儒家經典之一,主要記述周代的典章制度。 分醫為四:即將醫生分為下文所謂食醫、疾醫、瘍醫、獸醫四類。見《周禮·醫師章》。
[2] 食醫:相當於後世的營養師。 疾醫:內科醫生、 瘍醫:外傷科醫生。
[3] 十三科:明·陶宗儀《輟耕錄》引《聖濟宗錄》謂為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兼婦科、眼科、口齒兼咽喉科、正骨兼金鏃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明史·職官志》載:“太醫院掌醫療之法。凡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接骨,曰傷寒,曰咽喉,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與《輟耕錄》所載略有不同。
[4] 走方:《串雅內編·緒論》:“負笈行醫,週遊四方,俗呼為走方。”
[5] 物原:書名。明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羅頎所著。羅因宋代高承著《事物紀原》一書,不能黜妄崇真,故另著《物原》,以求事物之起源。後人認為羅書不著出典,亦頗有粗誤。
[6] 厥:其,那。代詞。 巫彭:相傳為黃帝時的醫官,精於藥物炮製。
[7] 伊尹:商湯之臣,名摯,初為湯妻陪嫁的奴隸,任廚師,善烹飪,長於調養,相傳《湯液經法》為其所著。後因佐湯伐夏桀有功,尊為阿衡(宰相)。
[8] 禁:指走方醫中使用禁方、禁藥以及帶有神秘迷信色彩的祝由、水法等驅病之法。 截:指用單方重劑、使疾病截然而止的治法。
[9] 頂、串:《串雅·緒論》:“藥上行者曰頂,下行者曰串;故頂藥多吐,串藥多瀉。頂串而外,則曰截。……此即古汗吐下三法也。然有頂中之串,串中之頂。”
[10] 之:指上文所謂“走方、禁、截、頂、串”等。
[11] 草澤醫:即走方醫。
[12] 賤薄: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鄙視,瞧不起。
[13] 游食:原謂不事生產,遨遊逐食。《荀子·成相》:“臣下職,莫游食。”楊注:“游食,謂不勤於事,素飡游手也。”後亦指奔走謀生。
[14] 貨:名次活用作動詞,賣。 吮(shǔn順上聲)舐(shì世):吮癰舐痔。《莊子·列禦寇》:“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又《漢書·鄧通傳》:“文嘗病癰,鄧通常為上嗽吮之。”後以喻謅媚貪利之徒的卑劣行徑。
[15] 跡:形跡,行為。
[16] 劫病:謂掠奪病家錢財。
[17] 恣睢(suī雖):胡作非為。
[18] 醫緒:指殘缺不全的醫學知識。緒,絲端,引申指殘餘之物。
[19] 倡為詭異:妄稱是詭秘奇異的醫術。倡,稱說。
[20] 遺(wèi謂):贈送。
[21] 刳(kū哭)滌:指走方醫的用刀剖開病人、然後用水沖洗蕩滌的治療方法。 魘(yǎn眼)迷:用符咒噴灑等迷信方法驅病的治法。
[22] 詫:誇耀。此為詐稱之意。
[23] 貪天:“貪天之功、以為己有”之省。天,自然。
[24] 沉痼之疾:經久難愈之症。
[25] 烏:副詞,表反詰,哪裡,怎么。 起:使動用法,使……痊癒(康復)。 廢:指“沉痼之疾”。
[26] 誠:確實。
[27] 為問:試問。 華軒:華麗的車子。 繁: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擁有眾多。 徒衛:僕從。
[28] 胥(xū須):全,都。 元妙:即“玄妙”。“玄”字因避康熙帝玄燁諱而作“元”。
[29] 儼然:莊嚴貌,這裡是“一本正經”的意思。 峨: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高聳,高高地戴著。 高冠:指高大的官帽。 竊:竊居。
[30] 游權門:奔走於權貴門下。 奉:同“俸”。
[31] 十全:語出《周禮·醫師章》,謂十治十痊。全,同“痊”。
[32] 踞高座:盤踞高位。 侈: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誇耀。
[33]“是知笑之為笑”二句:這是只知道被恥笑的人是可笑的,卻不知道沒有被恥笑的人才是更可笑的。是,這。“是知笑”的“笑”,指被譏笑、恥笑的走方醫。之為,固定結構,“之”作助詞,協調音節,為,是。非笑,指沒有被譏笑、恥笑的“國醫”。
予幼嗜岐黃家言[1],讀書自《靈》、《素》、《難經》而下,旁及《道藏》、《石室》[2];考穴自《銅人內景圖》而下[3],更及《太素》、《奇經》[4]。傷寒則仲景之外,遍及《金鞞》、《木索》[5];本草則《綱目》而外[6],遠及《海錄》、《丹房》[7]。有得,輒鈔撮忘倦[8],不自知結習至此[9],老而靡倦[10]。然聞走方醫中有頂串諸術,操技最神[11],而奏效甚捷。其徒侶多動色相戒[12],秘不輕授[13]。詰其所習[14],大率知其所以[15],而不知其所以然[16],鮮有通貫者[17]。以故欲宏覽而無由[18],嘗引以為憾[19]。
[1] 岐黃家言:指醫學著作。岐黃,代指醫學。
[2] 旁:廣泛。 道藏:道教經書之總集。現存明輯印本之《道藏》五四八六卷,其中收醫籍多種。 石室:疑為《石室秘録》,系傅青主之遺著,由陳士鐸整理而成。論述128種治法,有獨特見解,頗多新意。
[3] 考穴:探討穴道。此泛指研究經絡學說。 銅人內景圖:指北宋王惟一所著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4] 太素:指隋代楊上善編纂的《黃帝內經太素》。 奇經:疑指李時珍所著之《奇經八脈考》。
[5] 金鞞(bǐ比)、木索:疑指明代盧之頤所著之《傷寒金鞞疏鈔》及《摩索金匱》。
[6] 綱目:《本草綱目》的簡稱。
[7] 海録、丹房:疑指唐代李珣所著之《海藥本草》及獨孤滔之《丹房鏡源》。一說,海錄或指《海錄碎事》(《本草綱目》中引此書)。
[8] 輒:就。 抄撮:摘記。鈔,抄。
[9] 結習:指積久難除之習慣,養成習慣。
[10] 靡:不。 倦:厭倦。
[11] 操:運用。
[12] 動色:示意。 戒:同“誡”。
[13] 秘:神秘。
[14] 詰(jié傑):問。
[15] 大率(shuài帥):大都。 所以:指使用的方法。
[16] 所以:……的原因。 然:這樣。
[17] 鮮:很少。通貫:融會貫通。
[18] 宏覽:廣泛閱覽,擴大眼界。 由:機緣;途徑。
[19] 嘗:通“常”,常常。
宗子柏雲者[1],挾是術徧游南北[2],遠近震其名[3],今且老矣[4]。戊寅航海歸[5],過予譚藝[6]。質其道[7],頗有奧理,不悖於古[8],而利於今,與尋常搖鈴求售者迥異[9]。顧其方[10],旁涉元禁[11],瑣及遊戲[12],不免夸新鬬異[13],為國醫所不道[14]。因錄其所授,重加芟訂[15],存其可濟於世者,部居別白[16],都成一編[17],名之曰《串雅》[18],使後之習是術者,不致為庸俗所詆毀,殆亦柏雲所心許焉[19]。昔歐陽子暴利幾絕[20],乞藥於牛醫;李防禦治嗽得官[21],傳方於下走。誰謂小道不有可觀者歟[22]?亦視其人善用斯術否也。乾隆己卯十月旣望[23],錢塘趙學敏恕軒撰[24]。
[1] 宗子:同族兄弟輩中排行最大者。
[2] 挾(xié斜):依靠。 是術:這種醫術,指走方醫術。
[3] 震:響,傳遍。
[4] 今且:如今。且,用以協調音節的助詞,無實義。
[5] 戊寅:指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
[6] 過:訪。 譚:通“談”,唐代避武宗李炎諱改“談”為“譚”,後遂沿用。 藝:指醫術。
[7] 質:問。
[8] 悖:違反,違背。
[9] 尋常搖鈴求售者:指“鈴醫”,即走方醫。鈴,指串玲,走方醫行醫時的標誌性宣傳工具。 迥異:大不相同。迥,遠,明顯。
[10] 顧:連詞,表輕轉,只是。
[11] 元禁:即“玄禁”,亦即玄虛,指玄虛的治病方法。
[12] 瑣:猥瑣。
[13] 夸新鬥異:謂故意標新立異。
[14] 國醫:指正統醫生。 不道:不齒,不願提起,即瞧不起。
[15] 芟(shān山)訂:刪改訂正。
[16] 部居別白:按類編排,區分清楚。部,名詞活用作狀語,按部類。
[17] 都:匯總。
[18] 名之:名次活用作動詞,命名。
[19] 殆(dài代):副詞,表推測,大概。 許:贊同。
[20]“昔歐陽子暴利幾絕”二句:《醫說》卷六《車前止暴下》:“歐陽文忠公嘗得暴下,國醫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藥,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輩臟腑與世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便以國醫藥雜進之,一服而愈。召賣藥者厚遺之,求其方,乃肯傳。但用車前子一味為末,米飲下二錢匕。云:此藥利水道而不動其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谷髒自止矣。” 歐陽子: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暴利:大下大瀉。 牛醫:獸醫,此指走方醫。
[21]“李防禦治嗽得官”二句:《醫說·治痰嗽》載:李防禦初為醫官時,宋徽宗嬪御閤妃患痰嗽,李治之無效,後向走方醫買藥十帖,妃服後病癒,李才得以繼續為官。 防禦:宋代軍醫稱作防禦,又作醫官的通稱。 下走:指走方醫。
[22] 小道:義同“小技”。 觀:這裡是“重視”的意思。《論語·子張》:“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23] 乾隆己卯:指公元1759年。 既望:夏曆十五日稱“望”,夏曆十六日稱“既望”。
[24] 撰:“撰”的異體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