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

既望

一月內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稱呼,十六稱既望“望”即“望日”,指陰曆每月十五。“既”表示達到的狀態(例如,易經中的“既濟”)既望就是農曆十六日。表示滿月後一天。錢塘江大潮也以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見南宋文人周密的《觀潮》)。在古籍文獻中,對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還有特定的名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故又稱“上元日”,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五月初五為“端五”、“端午”、“端陽”。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基本簡介

一月內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稱呼,十六稱既望

“望”即“望日”,指陰曆每月十五。“既”表示達到的狀態(例如,易經中的“既濟”)

既望就是農曆十六日。表示滿月後一天。

錢塘江大潮也以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見南宋文人周密的《觀潮》)。

朔日 shuòrì 中國農曆每月初一

朔望 shuòwàng 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朔月 shuòyuè 月朔。舊曆每月初一

紀日術語類編

既望既望

在古籍文獻中,對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還有特定的名稱。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為“死魄”或“旁死魄”,三日為“哉生明”或“月出”,八日為“恆”或“上弦”,十四日“幾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後一天為“晦”。

此外,一年中還有一些特定的歲時節日,如夏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為“元日”、“元旦”、“元辰”、“端日”。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故又稱“上元日”,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節前一日為“寒食”。五月初五為“端五”、“端午”、“端陽”。七月初七晚叫“七夕”。七月十五為“中元日”。八月十五為“中秋日”。九月初九為“重陽日”、“重九日”。十月十五為“下元日”。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一年最後一天叫“歲除”,晚上叫“除夕”。

出自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觀潮】周密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前赤壁賦》蘇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