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風毛菊

中間風毛菊

中間風毛菊,風毛菊屬植物。 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廣東、湖南、江西、江蘇。

基本信息

科屬名稱

種拉丁名:Saussurea intermedia Turcz.
種中文名:中間風毛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風毛菊屬
屬拉丁名:Saussurea
命名來源:[Joum.DeBot. 2(19): 339. 1888]
中國植物志:78(2):120
組中文名:全葉組
組拉丁名:Sect.5.Pycnocephala Lipsch
亞族中文名:飛廉亞族
亞族拉丁名:CARDUINAE O.Hoffm.
族中文名:菜薊族
族拉丁名:CYNAREAE Le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根狀莖紡錘狀,頸部被褐色纖維狀的葉殘跡
中間風毛菊
。莖直立,有棱,被長柔毛並雜以腺毛,基部密被深褐色的絹狀長棉毛。基生葉多數,莖生葉少數,全部葉狹線形,長3--45厘米,寬1—2毫米,質地較堅硬,上面無毛,下面被灰白色稀疏短柔毛,邊緣全緣,內卷,頂端急尖。頭狀花序單生莖端。總苞楔鍾狀,直徑2--2.5厘米;總苞片5層,外層卵形,長1.3厘米,寬3--4毫米,頂端漸尖,中層寬橢圓形,長2.5厘米,寬4毫米,頂端長漸尖,內層披針形,長2.3厘米,寬2毫米,頂端長漸尖,全部總苞片邊緣全緣或有細齒,全部或上部及邊緣紫色,頂端具硬刺尖。小花紫色,長1.8厘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1.2厘米。瘦果長4--5毫米,頂端有小冠。冠毛污白色,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5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2厘米。花果期7—8月。

產地分布

雲南,貴州,四川,廣東,湖南,江西,江蘇海拔2200--38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本組概述

根及根狀莖不纖維狀撕裂亦不為纖維所包圍。頭狀花序大,單生莖頂,或有時多少多數密集成總狀花序狀或傘房圓錐狀排列。花托有托片或無托片或托片短尖頭狀。花葯尾部有棉毛或撕裂。瘦果黑色,頂端有小冠,小冠邊緣全緣或有時有鋸齒。冠毛2層。多年生草本,或簇生或單生或莖少數。全組有21種;我國有18種。組模式:大頭風頭菊S.Baicalensis(Adams)Robins.

本屬概述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時為小半灌木。莖高至矮小,有時退化至無莖,無毛或被白色棉毛或柔毛。葉互生,柔軟或堅硬,全緣或有鋸齒至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具多數同型小花,多數或少數在莖與枝端排成傘房花序、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或集生於莖端,極少單生。總苞球形、鐘形、卵形或圓柱狀;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緊貼,頂端急尖、漸尖或鈍或圓形,有時有乾膜質的紅色附屬物,或有時附屬物綠色、草質。花托平或突起,密生剛毛狀托片,極少無托片。全部小花兩性,管狀,結實。花冠紫紅色或淡紫色,極少白色,管部細絲狀或細,檐部5裂至中部;花葯基部箭頭形,尾部撕裂;花絲分離,無毛;花柱長,頂端2分枝,花柱分枝長,線形,頂端鈍或稍鈍。瘦果圓柱狀或橢圓狀,基底著生面平,禾稈色,有時有黑色斑點,極少黑色,具鈍4肋或多肋,平滑或有橫皺紋,頂端截形,有具齒的小冠或無小冠。冠毛(1)一2層,外層短,糙毛狀或短羽毛狀,易脫落,內層長,羽毛狀,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約計400餘種,分布亞洲與歐洲。我國已知約近264種,遍布全國。後選屬模式:S.Alpina(L.)DC.本捲風毛菊的系統基本參照S.Lipschitz的《GenusSaussureaDC.》一書中的系統編排的。屬下共分5個亞屬,即雪兔子亞屬、雪蓮亞屬、附片亞屬、齒冠亞屬與風毛菊亞屬。但前4個亞屬之下,由於所含種類不多,不擬再細劃為組。而在風毛菊亞屬之下,則宜分8組,即裸托組、栗緣組、無莖組、纖維組、全葉組、羽裂組、蓮座組與風毛菊組,組下不再進行劃系處理。

亞族概述

瘦果基底著生面,平或稍見偏斜,頂端有果緣,果緣邊緣多少為鋸齒狀,極少無果緣,無毛,極少有毛。冠毛1一多層,同型或異型。

本族概述

草本或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雌雄伺株或異株,通常含多數小花。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或不明顯覆瓦狀排列,革質或草質,頂端有各式芒刺或膜質附屬物。小花全部兩性或雌性而頭狀花序為同型,或邊緣小花雄蕊發育不全而為雌性,頭狀花序為異型。全部花冠管狀。花托有托片或托毛,很少無托片亦無托毛的,有時花托蜂窩狀,窩緣有鑽狀突起。花葯基部箭形,附屬物各式(流蘇狀、撕裂狀、緣毛狀或糙毛狀)。花柱在分枝處以下有增粗的毛環;花柱分枝分離或大部合生。
本族各屬集中分布於歐洲、北非、亞洲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地中海地區和蘇聯中亞地區有較多的種屬分布。全族約計76個屬,我國41屬。
本族中有下列一些大屬:飛廉亞族(Subtrib.CarduinaeO.Hoffm.)的刺頭菊屬(CousiniaCass.),有600餘種,集中分布於蘇聯中亞及亞洲西南部,薊屬(CirsiumMill。Emend.SCOp.)250—300種,分布歐洲、北美及亞洲,苓菊屬(JurineaCass.)約250餘種,分布於中歐、南歐、蘇聯中亞和西南亞地區,鳳毛菊屬(SaussureaDC.)約300餘種,集中分布歐亞山地;矢車菊亞族(Subtrib.CentaureinaeO.Hoffm.)的矢車菊屬(CentaureaL.)500—600種,主要分布於地中海地區和西南亞地區。除鳳毛菊屬(我國約有200餘種)和薊屬(我國有50種)這兩個屬以外,可以說,我國新疆是處於刺頭菊屬、苓菊屬和矢車菊屬等這三個大屬的分布區的東部周界。新疆地區僅有這三個大屬的一些代表性種類。菜薊族的花粉粒的基本式樣是屬於麻花頭型(serratura—type)的,花粉粒球形,有刺,三孔溝,外壁有兩層柱狀層,內柱狀層厚,外柱狀層薄,細密。
但是,就花粉結構而言,卻表現出明顯的兩種退化傾向:(1)花粉粒表面上的刺退化,但兩層柱狀層仍然是完善的,花粉粒轉變為長球形。這又有兩種程度的差別:(a)花粉粒表面上的刺退化到幾不可察的程度,如牛勞屬(ArctiumL)和苓菊屬(JurineaCass.),(b)刺完全退化,花粉粒表面平滑或幾平滑,如刺頭菊屬(CousiniaCass.)的種(全部種?);(2)內層柱狀層退化,這同樣也有兩種退化程度上的差異:(a)有內層柱狀層,如紅花屬(CarthamusL.)、水飛薊屬(SilybumAdans。)、部分矢車菊屬(CentaureaL.)及部分薊屬(CirsiumMill.Emend.Scop.),(b)內層柱狀層完全退化,腔的形成並伴之以刺的退化。本族染色體x=8、9、10、11、12、13、15、17、19,形成一系列的非整借體。至今未見菜薊族中有無融合生殖現象的報導。

亞科概述

頭狀花序全部為同形兩性的管狀花,或有異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狀;植物無乳汁。

本科概述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
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旋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