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黏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藥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

基本信息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藥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引起的皮膚和(或)黏膜損害的不良反應,謂之藥疹。為皮膚科急診中常見的病種。中毒性表皮壞死型藥疹是一類伴有多系統損害的重症皮膚病。受損面積大,死亡率高等特點的藥疹。
疾病別名:藥疹
所屬部位:皮膚
就診科室:手外科,皮膚科
症狀體徵:發熱 吞咽困難 耳溢液 潰瘍 昏迷

病因

大多數藥物都具有引起藥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藥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多為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藥,酚酞青黴素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藥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症狀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TEN)為最重型藥疹,一般均在急診中先見到。

1.引發藥物磺胺類,水楊酸鹽,保泰松、氨基比林等解熱鎮痛藥,酚酞,青黴素,四環素,巴比妥,苯妥英鈉等。

2.臨床表現起病急,伴有高熱、煩躁、嗜睡、抽搐、昏迷等明顯全身中毒症狀。皮膚表現為表皮全層壞死及表皮下大皰形成。開始時為大片鮮紅斑片,繼而紫褐色,1~2天內斑上出現大皰並擴展,副合成幾十厘米大小,呈現出多數平行性條狀縐紋。大皰極易擦破而出現大片糜爛,類似Ⅱ度燙傷Nilolsky征(十),同時,口、眼、鼻、上呼吸道、陰部、食管處黏膜,可廣泛受累。黏膜脫落後出現大片糜爛面。疼痛極著。體溫常持續在40℃上下,歷2~3周不退。心、腎、肝、腦亦常受累。預後嚴重,病死率25%~50%。多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

3.鑑別診斷需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徵相鑑別。

檢查

常規檢查:

1.血常規。

2.尿常規。

3.生化全項。

治療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一)病因治療儘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藥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藥物自體內的排出。

(二)對症及支持療法對重型藥疹的治療原則為及時搶救,儘早收入院治療。

1.抗休克供氧對伴發過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爭,立即皮下或肌內注射1:1000腎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喉頭水腫已堵塞呼吸道時,可考慮氣管切開。

2.激素Steveus-Johson綜合徵、TEN、重症剝脫性皮炎型藥疹者,及早使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為挽救生命的關鍵措施。用量應足以控制臨床症狀為準。症狀控制後應儘快減量至停藥。

3.抗組胺藥選H1受體拮抗劑,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對皮肢瘙癢與水腫的緩解有一定效果。

4.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注意膠體蛋白質的輸入量,必要時輸血或血漿。

5.預防及治療感染。

6.黏膜損害的處理可用3%硼酸水清洗結膜,皮質類固醇眼藥滴眼每3h一次。
 
7.皮膚損害的局部治療選用無刺激、具保護性並有一定收斂作用的藥物,根據損害的特點進行治療。

鑑別

需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徵相鑑別。

預防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藥疹為醫源性疾病,因此,必須注意:

1.用藥前應詢問病人有何種過敏史,避免使用已知過敏或結構相似的藥物。

2.用藥應有的放矢,儘量選用致敏性較低的藥物。治療中應注意藥疹的早期症狀,如突然出現瘙癢紅斑發熱等反應,應立即停止可疑藥物,密切觀察並爭取確定致敏藥物。

3.套用青黴素血清普魯卡因等藥物時應按規定方法作皮膚試驗,陽性者不可用該藥治療。作皮試前,應備有急救藥物,以應急需。目前國家規定皮試液濃度為青黴素500u/ml,鏈黴素5mg/m1,普魯卡因0.25%,破傷風抗毒素1:10,用量均為0.1m1。

4,已確診為藥疹者,應將致敏藥物記入病歷並囑病人牢記,每次看病時應告訴醫生勿用該藥。

併發症

心、腎、肝、腦亦常受累。預後嚴重,病死率25%~50%。多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而死亡。嚴重者常因繼發感染、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或內臟出血及蛋白尿甚至氮質血症等而死亡。

病例

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中毒性壞死性表皮鬆解型藥疹
患者女,84歲。因泌尿系感染於2000年2月10日分兩次口服氟哌酸0.4g,次日晨起發現臀部雙側髖部及腋下皮膚大片剝脫,於午後發展至全身。伴疼痛、發熱,被緊急送往北醫三院,診為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即給予甲基強松龍80mg、紅黴素1.2等搶救治療三天。因家屬為護理方便,於2000年2月14日晚急診收入我院。既往史:“高血壓”40餘年;5個月前曾因喹諾酮類藥過敏患“剝脫性皮炎”;可疑“腦血管病”4個月;3周前骨折未愈;磺胺藥喹諾酮類藥、氧化鋅過敏。查體:T37℃,HR88次/分,R24次/分,Bp210/105mmHg。一般狀態尚可,急性病容,神清語明,強迫體位。面部皮膚、口唇暗紅水腫,露出真皮糜爛面似燙傷樣,以肩、腋下、後背、臀、外陰、四肢近端為重。大量漿液滲出,少部分為血性滲透。前胸、下肢散在數個水皰,尼氏征(十)。左下肢短縮3cm,屈曲內收畸形。大粗隆壓、扣痛,有骨摩擦感。

實驗室檢查:WBC7.4×109/L;,HGB125g/L,尿常規正常。血K、Cl正常,Na134mol/L。血BUN、GLu、ALT、LDH正常,ALB34g/L,AST63u/L。左髖部X光片:大粗隆上移,股骨內收。

入院診斷: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左股骨粗隆骨折

治療經過:隔離病房,空氣消毒,保溫,皮膚創面暴露療法,床上支架覆蓋,創面紫草油外擦。氟美松10mg靜滴,Bid,紅黴素1.2g靜滴,qd,並予保肝、大量補液,為預防應激性潰瘍,給甲氰咪胍靜滴。入院第二天開始出現明顯低K、低Na電解質紊亂,BUN、Cr升高,TP逐漸下降。隨給糾正電解質紊亂、輸新鮮血漿胺基酸等支持療法及對症治療。入院第四天開始給心痛定及尼莫地平口服以治療高血壓。入院後前四天皮損已部分收斂,無明顯擴大。從第四天開始皮膚松解逐漸擴大遍及全身,並出現感染,皮膚有膿性分泌物。低燒,病情惡化,經血培養證實合併了敗血症。家屬拒絕繼續搶救轉入臨終關懷醫院,於2月23日死亡。

2.討論

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是藥疹中最嚴重的一型。最常見的致敏藥為磺胺類解熱鎮痛藥鎮靜安眠藥或抗癲癇藥抗菌素也可引起此病。近年來由喹諾酮類抗菌素引起重症藥疹時有發生[1,2],但口服氟哌酸引起中毒性表皮鬆解症尚很少有報導。本例服藥單一,病史明確,實為典型病例。報導此例以引起同行們在臨床工作中的注意。

許多資料表明,早期大劑量皮質類固醇的套用,有效的預防及控制感染,精心護理,糾正電解質紊亂,是治療成功的關鍵環節。[3]本例儘管治療及時,護理精心,但由於患者年老體弱,又合併左股骨粗隆骨折。軀幹部的暴露治療難以充分。皮膚護理難度大、易感染。另外由於患者有高血壓、在治療中給予了鈣拮抗劑以降壓。因而難以堅持在搶救此類重症藥疹過程中應儘量減少用藥種類,避免用易致敏的藥物的原則,為搶救成功增加了難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