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

中府

中府(zhōng fǔ)穴,屬手太陰肺經之脈,位於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在胸大肌、胸小肌處,內側深層為第1肋間內、外肌;上外側有腋動、靜脈,胸肩峰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部病證;肩背痛。操作方法為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基本信息

穴位簡介

簡易取穴簡易取穴

出處:《素問•離合真邪篇》

別名:膺中外俞膺俞膺中俞 肺募 府中俞

命名:中,中氣也,天地之氣,亦指中焦,胸中與中間;府,聚也;  中府,天地之氣在胸中聚積之處。

所屬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 ;針灸學(二級學科) ;腧穴(三級學科)

穴位定位

1、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是雲門穴,由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處即是本穴。

2、男性乳頭外側旁開兩橫指,往上直推三條肋骨處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間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定位取穴

1.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2.取法:
a.仰臥位,在胸壁的外上部,平第一肋間隙,距胸骨正中線6寸處取穴。 
b.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端下緣的三角窩處為雲門,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即本穴。
c.男性乳頭外側旁開兩橫指,往上推三條肋骨即本穴。
3.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肌筋膜、胸大肌、胸小肌。皮膚由頸叢的鎖骨上神經中間支分布。皮下組織內有胸肩峰動脈的終末支穿胸肌及其筋膜至皮下組織及皮膚。胸肌筋膜覆蓋於胸大、小肌,兩肌之間有來自臂叢的胸前神經和胸肩峰動脈胸肌支,支配並營養此兩肌。
4.特異性:肺之募穴;手、足太陰經之交會穴。

主治疾病

主治有肺病:咳嗽,氣喘,肺脹滿;胸病:胸悶,胸痛;經脈病:肩背痛。配陽交,主治喉痹;配意舍,主治胸滿。

功效作用

宣肺理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 
主治:
①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②肺結核、肺與支氣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現壓痛,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③運動系統疾病: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

刺灸法

剌法:
①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
②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項:針尖不可向內斜刺,以免誤入胸腔,刺傷肺臟。
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15分鐘。

附註

①本穴是肺募,故是診斷和治療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結核和支氣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異常反應,又因其為手、足太陰之會穴,故又能健脾理氣而治療腹脹
②以下各經穴針灸方法條中,除禁針穴外,一般僅介紹毫針的常規針法;灸法中除禁灸穴及特殊灸法外,一般均可溫和灸10-20分鐘,使局部皮膚發紅,不再一一列述。③層次解剖,由淺入深,分別是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或肌腱或筋膜)、血管、神經。以下各穴只寫穴下的血管和神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