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紀聞

中外紀聞

《中外紀聞》於1895年12月16日正式刊行,雙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冊註明出版年月,無編號,封面有紫紅色“中外紀聞”四字。

簡介

中外紀聞中外紀聞
康有為在“ 公車上書”之後不久,創辦了《 萬國公報》。《萬國公報》自1895年8月17日開始正式刊行,為雙日刊,每冊有編號,無出版年月。報名與 英國美國傳教士所辦之報相同,因為 上海廣學會編的《萬國公報》在政府官僚中行銷有年,故襲用其名,以利推廣。《萬國公報》每冊有論文一篇,長篇則分期連載,除轉載廣學會和其他報刊外,撰文未署名,實際出於梁啓超、麥孟華之手。 北京強學會成立以後,“先以報事為主”,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 梁啓超汪大燮為主筆。《中外紀聞》於12月16日正式刊行,雙日刊, 木活字印刷,每冊註明出版年月,無編號,封面有紫紅色“中外紀聞”四字。《中外紀聞》發刊一個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但“譯印西國格致有用之書”,在今存各冊中,有 《英國幅員考》《西國鐵路考》《地球奇妙論》等。《中外紀聞》是 資產階級早期政治團體的機關刊物,它除選登“閣抄”、譯載新聞外,又載“ 格致有用之書”,探討“萬國強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議,在中國近代政治史、新聞史上有一定地位。

歷史相關

京師強學會成立後,在1895年將〈萬國公報〉改名〈中外紀聞〉並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梁啓超、汪大燮主編,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報刊的萌芽。是維新派北方的代表。《中外紀聞》:京師強學會的機關報,維新派的重要輿論機關,其前身是《萬國公報》,由梁啓超,任大燮任主編,是中國資產階級政黨的報刊的萌芽。該報的出版使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漸知新法之益”,為改良派政治團體的建立和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有力條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是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實質性標誌。

特點

《中外紀聞》特點:1:刊登外文報紙,外文電訊的譯文。2:介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情況和自然科學知識,也評論中西方社會的得失,宣傳中國應該向西方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