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中國風格、中國流行風尚]

中國風[中國風格、中國流行風尚]

中國風即中國風格。它是以中國元素為表現形式,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並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有著自身獨特魅力和性格的藝術形式。在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之後,中國風開始流行於文化、藝術領域,如廣告、電影、音樂、服飾、建築等。中國風格即中國或中華文化的風格或風尚。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或東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中國元素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中國風。它給人一種感受:聽到樂曲就會聯想到中國特色,中國元素,中國味道。這些東西深深打動著我們。

基本信息

簡介

想像中國的方式有很多種,審美的想像或許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一個。當時尚領域開始想像中國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出現在了設計師的作品中,最終匯聚成風靡全球的“中國風”。它縱橫在時裝建築、室內裝潢、工業設計、珠寶首飾、音樂這些行業之中,將圍繞著長城四合院、竹林、窗格等等東方獨有形象的圖案與符號抽離出來,重新建構,創造出帶有空靈飄逸、趣味獨特的生活產品和日常美學。

近代歐洲

中國風戲劇中國風

歐洲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時(此時中國正值清朝康乾盛世時期)曾長時間流行“中國熱”,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對中國風(Chinoiserie)的狂熱追逐曾經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時尚。

1700年,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里舉行盛大的舞會時曾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里出場,使得全場頓時發出一片驚嘆聲。

這種中國風尚體現在當時整個歐洲社會中,並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受中國風影響的洛可可風格與中國式園林亦在歐洲各國王室流行。

歐洲的中國風尚在18世紀中葉時達到頂峰,直到19世紀以來才消退。

音樂

中國風,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國古代一些典故作為創作背景,用現代的音樂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樣。曲風偏向傳統的東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東方樂器,通曲音調婉轉,迴環,有一種傳統東方的美感,因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標準。其他之前產生的作品,還是一種近似中國風形態,一種探索懷舊的嘗試(如,後窗,十面埋伏,雙節棍,等);中國風詞風注重語言的簡潔,精煉及語境的意用,用一些詩詞文的化用,通過漢語的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來以表現曲的意境,如《公公偏頭痛》、《紅塵客棧》等。

詳細釋義

中國風中國風

1.中國風的音樂多採用“宮調式”的主鏇律。(五音調式是我國特有的民族調式。五音的名稱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分別代表西方音樂中的“doremisolla”(中國古典音樂中沒有“fasi”音),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2.在音樂的編曲上大量運用中國樂器:如二胡、古箏、簫、琵琶……

3.唱腔上運用了中國民歌或戲曲方式。

4.題材上運用了中國的古詩或者傳說故事。

中國風就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鏇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於純粹中國風的歌曲。

中國風讓歌曲創作的範圍一下子拓展開來,作為音樂創作者,可以不只停留在現代人的情感基礎上,而是積極努力的去學習歷史,學習中國文化,把我們的國粹一一挖掘出來,表現在大眾傳播的歌曲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方向。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中國風。它給人一種感受:聽到樂曲就會聯想到中國特色,中國元素,中國味道。這些東西深深打動著我們。我們愛並喜歡著,喜歡著那一首首“攙雜”著京劇、黃梅戲,嗩吶、二胡,琵琶,笛的中國風。昨天,它們似乎剛剛離我們遠去;今晨一覺醒來,又仿佛赫然站立我們身邊……

中國風歌曲

周杰倫

《東風破》:是中國風歌曲類最具里程碑意義的一首標準的中國小調歌曲,是最標準最完整的中國風歌曲代表作,渾然天成的鏇律,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詞風,仿佛真有首宋朝傳世的詞牌叫《東風破》。中國風在周杰倫詮釋下已獨具特色!仿古小調曲風,輔以二胡與琵琶的融入,復古的曲風,聽來讓人容易進入唐詩宋詞的世界與遐想。

《發如雪》:歌中演繹中國傳統色彩是短詩,繼續走五音宮調路線,延續了《東風破》中式古典的哀怨婉約,RAP兒話音的加入使音樂層次更豐富。

《千里之外》: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是誰為塵世灰暗的色調鋪上了一層面紗,讓我們看不清世間的風雨?那沾滿露水的風鈴依舊發出響亮的碰撞聲,卻沒有了年少時的清脆,那份熾熱,都如秋風般蕭瑟的逝去。淒涼婉轉的意境,而感傷卻不頹廢的淡淡憂傷更是絕妙,一曲終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青花瓷》:宛然一出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雲萌動之間依稀可見伊人白衣素袂裙帶紛飛。

蘭亭序》:因典於書聖王羲之的名作,很細膩,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滄桑與無奈。

《煙花易冷》:描述的是皇家將領與其所傾慕之女子間的愛情,很悽美。

《皮影戲》:時而文言,時而詼諧,周杰倫則將文字里表現的幽默化成音樂,那卡西節奏與古典的中國風趣味結合,再加上嘻哈融合中國的五聲音階和京劇唱法,以及類似聖歌的電子琴彈奏,令人聽起來出神入化。

近似中國風歌曲

張雨生

《後窗》:這是一首較早的中國風歌曲,其中民族樂器的使用後來的華語樂壇很具指導意義,整首歌曲詞絕曲更絕,影響很大。

S.H.E

《BELIEF》:雖然取了個洋名字,但卻是有十足的中國古典味道。

《長相思》:歌詞不僅有十分哀婉的古典味道,而且還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聲聲慢》作為RAP詞,曲調悠揚,有一種詠嘆的感覺。

《十面埋伏》:這是首十分有現代感的歌曲,但前奏取材於國樂《十面埋伏》,古典與現代的。

王力宏

《心中的日月》:不斷隱隱約約穿插出現的笛聲與古箏與R&B節奏的自然搭配;

竹林深處》:西藏女聲吟唱、中國鼓聲、笛聲與西方HipHop擊掌聲節奏相互呼應

《在那遙遠的地方》:不單sample了這首華人耳熟的民謠,當中反覆出現的陶笛聲、揚琴與鋼琴如風般的對話,聽起來就像這些樂器與元素本來就是一體的,沒有什麼東西之分。

《蓋世英雄》、《在梅邊》:用中國的戲劇與R&B結合,做出具東方特色,但與西方結合得更好,讓西方人也能聽得懂,進而欣賞喜愛的無國界音樂。

一些近似中國風歌曲

周華健:刀劍如夢、醉、天下有情人、神話情話、難念的經、問情劍、風笑痴、江湖笑、瀟瀟雨未歇、

《水滸108》、《江湖》、《水滸三部曲》

周杰倫:公公偏頭痛,紅塵客棧,發如雪,亂舞春秋,雙截棍,雙刀,龍拳、霍元甲,本草綱目,雨下一整晚

林俊傑:江南,熟能生巧,曹操,不死之身,醉赤壁、美人魚、殺手、主角、一千年以後

後弦:東愛,十有八九,九公主,橋段,逃學書童,踢館,小白,花甲,蘇州城外的微笑,西廂,昆明湖

陶喆:孫子兵法,月亮代表誰的心,今天沒回家,小鎮姑娘,望春風

王力宏:伯牙絕弦,龍的傳人,花田錯

SHE:中國話、再別康橋、我愛雨夜花、店小二、一眼萬年

南拳媽媽:小時候,牡丹江,花戀蝶,破曉

薛之謙:黃色楓葉,紅塵女子,釵頭鳳

胡彥斌:願望,葬英雄,蝴蝶,紅顏,和尚,訣別詩,月光,瀟湘雨,鴻門宴。

Tank:三國戀,千年淚

信樂團:北京一夜

范逸臣:醉青樓

李玉剛:新貴妃醉酒,鏡花水月,花滿樓,清明上河圖,水墨丹青,逐夢令

屠洪剛:精忠報國、中國功夫、霸王別姬

卓定濤:遊蕩白居易,浮雲,潑墨成歌

吳克群:將軍令

蔡依林:獨占神話、冷暴力

黃閱:折子戲

馬天宇:青衣

吳品醇:憶長安,心水,大話李白

by2:紅蜻蜓、曾經的約定。

汪蘇瀧:三國殺,掩耳,英雄。

毛阿敏:四海盟約。

金莎:星月神話,相思垢。

費玉清:一簾幽夢、一剪梅。

鳳凰傳奇:最炫民族風,荷塘月色,桂林美,一代天驕,綠鏇風,相約北京

原·味:褐瞳,黛眉,唐三彩

魏晨:少年游

許嵩:驚鴻一面

詞曲來源

中國風中國風

中國風主要以文言文或古詩詞為主要辭藻風格。有了這個標準,就能夠排除掉某些歌曲不屬於中國風。如陶喆的《月亮代表誰的心》,歌曲很美,改寫帶給人無限驚喜,但由於辭賦使用現代文色彩,只能被定位為一首R&B式的改唱歌曲。

類似的例子還有香港的衛蘭改唱《今夜你不會來(粵)》,很成功,但是由於其辭賦風格以現代語為主,應該歸入R&B風格。

無論如何,中國風對辭賦的要求應該是越高越好,古今參夾某種程度上也是考慮了兩大原因。一、市場需要的原因;二、鏇律的改變,讓詞沒有一定的格式規律,這個也是現代文參進的客觀原因。但作為一種屬於中國的樂種,讓國外翹首的樂種,從音樂的角度說,要繼承和延續蘇東坡、柳永……等詞人在辭賦上的藝術精神追求。有了這點抱負和追求,古今結合還是完全回到古老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了。

常見唱法

借用R&B唱法

R&B曲風本身就是融合很多種元素的音樂形式,R&B歌手,對於曲風融合,吸收各種音樂元素非常感興趣。R&B因為中國風,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R&B的流行,轉音被大眾接受,而且R&B帶來的是更新的轉音方式,代入中國古鏇律,我們的好多國粹級轉音也有了新的市場;另外,R&B本來就是多種樂種結合發展而來的,它的輕鬆,跳躍,Blue,多合性,能夠在中國音樂的情緒上得以最佳結合。

借用其他國家的傳統唱法

這一點是有一定爭議:靈歌,黑人音樂,Rock,Rap都可能成為中國風裡面的元素。中國是現代的中國,所以除了歷史和文化,要藉助外方的新東西,表現新形態。中國也是面向世界的中國,不但要做音樂給中國人聽,同時也要做音樂給外國人聽。

中國風成功後,處處跟風的很多。對古風鏇律的追求,或者是對歌詞的用“古”的追求現象層出不窮。但是說到底,中國風並非是僅僅融合古樂,或者僅僅用上幾個古詞的大拼盤就算是了。真正的中國風,還是需要對內容的追求,還是需要真正有內涵,而不是浮於表面的東西。中國風,不是那么簡單的三個字,而是中國文化的融合,而文化,是沉重的。

發展歷程

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的發展並不是同步的。中國沒有經歷過西方的大工業時代,也沒有一個文藝復興時期,因而中國的音樂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著農業時代的原始形態。這恰恰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作曲家與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擁有廣闊而豐厚的未開墾的處女地。 因此,前輩作曲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重視對中國民間音樂的開掘和研究,儘管各自的途徑和方式大不相同。蕭友梅、黃自等前輩,就曾倡導用民歌的素材來創作外來形式的器樂音樂。肖友梅先生所說的“從舊樂及民樂中蒐集素材,作為創造新國樂的基礎”,就是這個意思。在四十年代,賀綠汀根據一首蒙古族民歌改編成同名管弦樂《森吉德瑪》,馬可根據一組陝北民歌創作了《陝北組曲》,冼星海以五首中國民歌為素材在蘇聯完成了管弦樂《中國狂想曲》。與此同時,另一些從歐洲、日本回國的作曲家,如馬思聰、丁善德、譚小麟、鄭志聲、江文也等,也在創作實踐中探索民歌鏇律同西方作曲技法的結合。馬思聰的《思鄉曲》就直接引用了《城牆上跑馬》這首內蒙民歌,他的《迴旋曲》主題用的是另一首內蒙民歌《你走那天颳了一陣風》。江文也的《台灣舞曲》不僅在和聲方面,同時也在節奏組織和管弦樂配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這些探索,為後來中國民族交響音樂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經驗。

交響音樂(這裡指的是用交響樂隊演奏的各種形式和體裁的器樂音樂)是伴隨歐洲工業革命產生和發展的西方現代文明的精華。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偉大創造,它已經成為西方音樂中表現力最豐富,適應性最廣泛的音樂藝術形式。在同世界各民族獨特的傳統音樂相融合的過程中,又產生了一大批反映不同民族社會生活,表現不同民族心理素質的風格多樣的交響音樂作品,並成為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但是,我們所說的包括交響音樂在內的歐洲專業音樂,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特定地理疆域產生的人類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涵蓋地球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極其豐富的音樂遺產。歐洲專業音樂是從西方宗教音樂發端而以嚴格的節拍記譜法和統一的和聲理論為基礎的,它一方面拓展了音樂的多聲部張力,完善了音樂的邏輯性結構,另一方面卻使鏇律、音色和節奏的發展以及音樂的個體表現力受到了制約。而這些方面,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則有著西方專業音樂難以望其項背的獨特神韻和豐富積澱。這些未被現代文明異化的,古老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燦爛音樂遺產向我們展示了無比廣闊的藝術創造天地。“中國風”的宗旨,就是以交響音樂這種開放的藝術形式,作為聯結東方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空間差的橋樑,作為聯結古代與現代不同時代審美需求時間差的橋樑,使中國傳統音樂打開同世界文化隔絕,同現實生活隔絕的封閉狀態,從而在去粗取精,消化融匯和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取得開放性發展。

真正被提出“中國風音樂”這個概念的應該是在1980年。

一九八零年全國交響樂音樂作品評獎,幾部主要獲獎作品,象王西麟的《雲南音詩》、劉敦南的《山林》鋼琴協奏曲、李忠勇的《雲嶺寫生》都是雲南少數民族題材。當然這些作品都是一九八零年以前創作的。雲南確實民族眾多,民歌豐富,而且未經開發,所以全國各地的作曲家都到那裡去採風。五十年代馬思聰根據一位雲南人寄給他的幾首少數民族民歌曲譜創作的管弦樂組曲《山林之歌》,對後人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那確是一組奇妙的音畫,引人入勝。但是我想,中國其他地方的民歌也並不遜色,漢族民歌更有著自己的悠久傳統,而我們自己總覺得司空見慣,不以為奇,反倒被忽略了。

在外國音樂史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歐洲一些作曲家曾經對西班牙語系包括一些南美洲國家獨特的民間音樂發生興趣,並以那些地區的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過一些作品,如格林卡的《馬德里之夜》、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的《西班牙隨想曲》等等。後來,西班牙語系的作曲家登上樂壇,如西班牙的德一—法亞、阿爾貝尼茲、格拉納多斯、巴西的維拉—羅勃斯、墨西哥的恰維斯,他們創作了韻味純正的西班牙和南美洲的拉丁民族專業音樂,這就使其他民族的作曲家在這一方面望塵莫及。對西亞音樂也是如此。十九世紀末,俄國作曲家曾經一窩蜂地注視使他們感到神奇的東方音樂——實際上是西亞阿拉伯風格的音樂。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鮑羅丁、莫索爾斯基、居伊,甚至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都寫過類似風格的音樂。後來,外高加索地區的三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成長起來一批優秀作曲家,如亞美尼亞的哈恰圖良、阿魯秋年、巴巴扎年,喬治亞的塔克塔基什維里、秦差澤,亞塞拜然的阿米羅夫、卡拉耶夫。其中,哈恰圖良以其特有的西亞風韻和絢麗的管弦樂技巧在世界樂壇獨樹一熾,成了西亞風格專業音樂開宗立派的大師。其他地區的作曲家如無特殊需要,再也不必光顧這塊人家自己民族的領地了。

“一首農民歌曲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範”

關於民族傳統音樂的藝術價值,許多大師有極其精闢的論述。引用了兩句話:一是郭沫若的名言“風的價值高於雅,雅高於頌”。另一句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說的:“一首農民歌曲就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典範,它足以同巴赫的賦格曲或莫扎特的奏鳴曲樂章相媲美。”巴托克在這裡充分肯定了民歌的藝術價值。

實施《中國風》計畫,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的。

這時,隨著全球政治兩極體系的瓦解和冷戰的結束,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東西方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差別急劇縮小。同時,西方文化由高度生產力而形成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隨經濟發展而日漸復興的東方文化的猛烈衝擊。中國古老的精神文明,正以浴火再生之勢,醞釀著下個世紀的蓬勃發展。

這時,中國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不僅再是單向從西方吸收,中國需要世界文化,要“洋為中用”,世界也需要中國文化,需要“中為洋用”。

然而,這時,我們卻發現,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了解,遠不及我們對西方文化的尊重和了解。即使是在號稱“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美國,我所看到的事實是,不要說音樂會和廣播、電視這些公眾媒介,就是在專門蒐集非歐音樂的資料館和研究所里,中國傳統音樂的比重甚至不如日本、非洲、印度和南太平洋地區。

同時,我們還發現,我們的交響音樂創作雖然已經從最簡單的結構方式跨入了最複雜的序列體系,但我們卻未曾系統地把我們中國原生音樂精華通過藝術音樂的形式介紹給當今世界。這一方面是由於歷史上戰爭、政治運動和各種思潮的影響而被耽擱。一方面也由於在此之前,我們自身的思想,藝術條件尚未成熟。

中國風迅速走上國際樂壇,是隨著東方文明的復興而成為現實的。但是,我們豐富的傳統音樂遺產還遠遠未被世界所認識。這首先需要我們的專業作曲家正視這個現實,以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而我們對這件工作的意義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藝復興運動,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藝術相互融合為基礎的。中國藝術家為重構自己民族的新音樂文化,在洋為中用的路上已經苦苦探索了整整一個世紀。這個世紀,該是我們沿著中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時代了。

廣告

中國風廣告中國風廣告

中國風廣告是在廣告創意中融入中國特色的剪紙、京劇臉譜、中國書法寫意畫、鬥神等中國元素的廣告。

隨著2006年“中國元素國際廣告創意大賽”的創辦,中國風廣告在國內外廣告界引起了極大反響,第一屆就收到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地區的作品,5000多份。

在2007年和2008年結合社會時事發起了分別以“中國元素—奧運精神”和“盛世中國紅”為主題發起了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元素國際廣告創意大賽”。

2009年,在以“中國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大賽也已經成功舉辦。

伴隨著大賽的開辦和進行在中國廣告界引領了一股風潮,包括長城獎、艾菲廣告獎在內的很多其他廣告節的參賽作品和獲獎作品中運用“中國元素”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風廣告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和歡迎。

建築

差異

中國風建築中國風建築

“中國風”(更多人稱為“中式”)建築採用的工藝一般為:手工木藝、木雕、磚雕、石雕、彩繪等,其工藝及造型十分精美,有的已近乎失傳。祖宗時代里,“中國風”曾經遍布神州大地,其風格因南、北、東、西也有一定的差異。

中國建築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築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築組群、單體建築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築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供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築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後室之分。殷商時已出現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並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戰國時期更有建築圖傳世。京邑台榭宮室內外樑柱、斗供上均作裝飾,牆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築日趨成熟,建築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築組群。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築採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築興盛,商業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築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近現代中國建築藝術則在繼承優秀傳統相吸收當今世上建築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發展,有所創新。

傳承

中國風-江南風格建築中國風-江南風格建築

“中國風”的建築應該能夠做到首先是現代的,然後是中國的。這樣的建築,其存在的生命力將會很強,而且具有延續性和普及性。

在討論建築本土化風格時有人不願意用“中國風”這個詞,認為那是“流行”、“風流”和“時髦”的代名詞。其實,“中國風”固然是應運“歐陸風”而產生,但它更重要地是在呼喚著對中國本土“風格”回歸的探討。

事實上,對於中式風格的追求,建築史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七十年代貝聿銘的北京香山飯店、九十年代上海陸家嘴金貿大廈都成功地探索了中國的民族建築形式。而在今天市場機制下,“中國風”的再次吹起,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開發商、建築師追求本土建築意識的覺醒。以前有人總是批判我們的建築過分西化、照搬照抄,“歐陸風”盛行,終於有人來做中式風格的探討了。

辨析

廣義上,“中國風”的定義不應當只局限在北京四合院、江南民居等粉牆黛瓦的建築形式上,比如上海的石庫弄就很有中國味兒,天津小洋樓也已經是天津的一種特色建築,甚至哈爾濱的那些俄羅斯的建築,都已屬於中國土生土長的地方建築,成為這些城市獨有的風格。“中國風”的探索需要延伸,不能只局限於一種類型之上,要形成本土化,不同的地點就應該有不同的內容。“把粉牆黛瓦的民居簡單地搬來搬去恐怕就得鬧笑話”。

對“中國風”的認識,要有一個討論的過程。從開發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三大類型:第一是純粹地模仿,做出來的產品與一、二百年前所做的那些十分相似,這種模仿是有價值的,不少文人墨客喜歡,但它絕對不能多;第二是傳統與現代結合型,在形式上它是純粹傳統的,但在功能上它是現代的;第三是意念上的創新,首先在程式上它是現代的,用現代的材料、結構和現代的理念做出來的,但它又表達著中國常見的習俗和符號,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中國風”的建築應該能夠做到首先是現代的,然後是中國的。這樣的建築其存在的生命力將會很強,而且具有延續性和普及性。

茶具

釋義

中國風茶具中國風茶具

中國風陶瓷茶具是以中國吉祥圖案、神話傳說、姓氏文化、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等為題材,以景德鎮優質陶瓷為載體,運用歷代精湛的制瓷技藝,創造出的青花、玲瓏、粉彩、色釉陶瓷茶具,精美的茶具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演繹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瓷質優、造型美、工藝精、品位高的茶具精品,充分彰顯出陶瓷茶具實用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種類

中國風陶瓷茶具品種繁多、造型優美、裝飾豐富、風格獨特,融入的中國元素具有特有的藝術魅力。從工藝角度劃分有青花、玲瓏、粉彩、色釉、綜合裝飾等陶瓷茶具,從文化內容劃分有吉祥圖案系列、神話傳說系列、姓氏文化系列、詩詞歌賦系列、小說戲劇系列等古典文化陶瓷茶具。不同的分類方法有助於人們識別陶瓷茶具的特性和製作者傳達的精神文化內涵。

動漫

功夫熊貓、龍、孔子等等,現在這些名詞會讓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迅速聯想起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中國風。近幾年,中國風在國外大片中的頻頻成功運用令國內動漫界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倍感尷尬,一些業界人士開始反思中國民族動漫業的發展之路,中外動漫產業都不約而同地對具有鮮明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創動漫作品表現出高度關注。

中國風開始盛行,表明國產動漫行業開始由“眼光向外”轉為“眼光向內”,開始重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寶”。然而,中國元素的嫁接,是否意味著國產動漫原創的覺醒?中國風的盛行,真的就能刮來民族動漫產業前行的“曙光”呢?

對於國產動漫產業勁刮“中國風”現象,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認為,一方面,相對於過去盛行模仿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畫風的做法,中國動漫的原創作品增加,尤其是具有中國元素的原創作品大量出現,表明了國內動漫產業開始在中國文化寶庫裡面“尋根”,也表現出了國內動漫企業樹立品牌、展示實力的渴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所謂的中國風只是簡單嫁接、套用傳統文化的“外殼”,而忽視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則於產業長遠發展無利。

事實上,近年來以中國風、地方特色為主題的原創動漫作品並不少,但是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創意,又能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並不多;即使少數知名度較高的作品,作品本身的局限性也比較大,跟國外動漫產品差距明顯。

美國的好萊塢文化流水線始終確立著自己的基本元素:欲望、愛情、自由等等。這些在每一部好萊塢大片中幾乎都能找到,是其核心競爭力。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動漫的文化尋根也應儘快確立自己的文化內涵。

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說“優秀的動漫作品不僅只是輕鬆幽默的娛樂或引人入勝的故事,還應體現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這正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卡通片輝煌的關鍵。比如《鐵扇公主》《神筆馬良》和《大鬧天宮》等等優秀的國產卡通片,因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才直到今天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從種類繁多的中國題材日本漫畫,到動畫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中國風已經越來越走向國際化,成為國際動漫作品的創作源泉之一,也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藝術感染力和巨大的影響力,可以說,中國動漫有著走向世界的豐厚基礎。

遊戲

中國風中國風

在遊戲中融入中國風格、中國藝術、中國美術、中國人物等中國元素。中國風遊戲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在適應全球遊戲發展趨勢的同時又保持自身獨特魅力和風格,把中國風的展現形式融入遊戲創作中。

設計理念:追求水墨韻味,人物服裝造型採用了民族化的設計元素,美術貼圖繪製上採用國畫的手法。

遊戲背景故事:紮根於中國民族文化、歷史題材,把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人物巧妙的融入到整個遊戲場景中,如封神榜3就是以商周文化為背景,結合道教文化,再現商周戰場時期的諸侯混戰。

遊戲背景音樂: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古箏、編鐘、笛子、琵琶等樂器的大量使用,打造遊戲中的音樂有南方的溫婉靈動、北方的宏偉豪邁、西域的熱情神秘等風格。如劍俠情緣系列,音樂帶有靈動柔美的清新;封神榜3音樂中則充滿宏偉空曠的編鐘元素。

遊戲場景:取材於中國現實的名山大川,細膩柔和的風格盡顯山水風景的生機秀麗。

遊戲人物:寫實派畫風展現仙風道骨的修真風範。

遊戲怪物:藝術想像與精巧構思相結合,生動形象,大氣磅礴。

中國風遊戲,正在不斷的蓬勃發展,國內知名的遊戲公司不斷在推出重量級的中國風遊戲,風格不斷變化,形式也漸趨多樣化,在遊戲產業領域已經蔚然成風。其中以封神榜3為代表,其在遊戲背景,人物,場景,音樂等,完全是中國元素,特別是在遊戲劇情和操作體驗的融合做得很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