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茅盾研究會

中國茅盾研究會

中國茅盾研究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在1983年發起成立的一個專門研究茅盾的學術性組織。任務是發展和促進茅盾研究,目前有會員200多名。

簡介

故居北京茅盾故居塑像

中國茅盾研究會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在1983年發起成立的一個專門研究茅盾的學術性組織。馮牧周揚臧克家巴金等作家都在茅盾研究會工作過。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九個國家都有研究茅盾的組織和學者。
中國茅盾研究會是要發展和促進茅盾研究。我們幫助整理、編輯出版了《茅盾全集》。設立了茅盾研究獎,鼓勵更多青年學者對茅盾的關注與研究。目前,研究會的會員共有200多人,大部分是一些著名高校中文系的教授和副教授。

原任會長是葉子銘教授。2006年後由萬樹玉代會長,秘書長為周明。

茅盾研究》至2006年12月,已經出版10輯。

中國茅盾研究會的聯繫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13號茅盾故居,郵編:100009 電話:(010)64044089 (010)64079611 聯繫人: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兼總幹事 蔡連全

章程

故居故居紀念

詳見本詞條的後的維吧。

領導人名單

著作茅盾著作

名譽會長:孫中田名譽副會長:陳建功
會長:葉子銘常務副會長:萬樹玉
副會長:莊鍾慶吳福輝李岫鍾桂松
茅盾基金會負責人:韋韜
秘書長:周明
常務副秘書長:宋懷冰
副秘書長:王中忱李亦飛
《茅盾研究》主編:葉子銘孫中田常務副主編:李岫

茅盾簡介

盾茅盾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1981年辭世。

評介

在烏鎮的故居在烏鎮的故居

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於19世紀法國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國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里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於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札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說,直至80年代現代派的先鋒小說興起,一種更偏於個人內心的新一代敘事風行於世。這並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所充任的,也是這種“新興”作家的角色。繞開茅盾是不成的,試圖把一個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樣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學承傳是“積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對上一代“狂轟亂炸”,採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頭來你會發現手中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們永遠要為獲得現代知識的ABC而繳納昂貴的“學費”。實際上,後現代派的作品與評論,並沒有把現代派的一切都掃蕩乾淨呀!現代派對寫實派也不像人們想的是掃地出門。我們今天讀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們“寓言”式的結構的同時,會覺得故事、環境、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潑潑地存在著,它們只會變形,而不會徹底消失。茅盾小說的意義正在這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