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科學院在西北地區最大的研究所之一。經過四十多年的創新曆程,西安光機所已發展成為一個以戰略高技術創新與套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近期所內重點學科領域為瞬態光學、空間光學、光電工程、光電子學、光子技術、信息光子學、水下光學等。所內現有七個研究室、三個中心,其中“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實驗室”系國家重點實驗室。另設有網路信息中心、研究生部等支撐系統。

簡介

(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西安光機所現有職工1200餘人,其中在職職工近700人,科研隊伍中半數以上為高級研究人員,博士生導師19人,研究員50人,副研及高級工程師90多人,著名科學家龔祖同、侯洵、薛鳴球、牛憨笨等院士均出自本所。西安光機所是我國首批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和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所內早在1964年就開始招收培養研究生,現有物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光學、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信號與信息處理五個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光學、物理電子學、光學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六個碩士授予權學科,目前在讀研究生達300餘人。

中國光學學會所屬高速攝影與光子學專業委員會、纖維光學與集成光學專業委員會以及陝西省光學學會掛靠本所。所內建有完善、良好的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所圖書館館藏中外文圖書12萬冊、各類期刊近20萬冊,並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光子學報》 。在科研設施及平台的建設中,不斷加大先進科研儀器設備的更新和投入,目前研究所擁有各類儀器設備近4000台(套)。

西安光機所與國際學術界交往密切,研究所每年向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派遣研究生及訪問學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博士等國際著名科學家都曾來所訪問講學。近年所內與義大利合作成立了“超高速光子網路與通訊聯合實驗室”,並在國內與西北工業大學空軍工程大學等分別共建有聯合實驗室。

建所40多年來,西安光機所為中國“兩彈一星”等國家重大任務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高速攝影、現代光學、光電子學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先後獲科技成果400餘項,其中獲國家及中科院、省部級科技獎200餘項。2001年,西安光機所順利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體系,在促進國家創新事業發展的進程中,更高層次地滿足國家重大任務的需求,先後承擔了中國“載人航天任務”、“繞月探測任務”等重大工程項目及國家攀登計畫、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任務,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西安光機所十分重視研究所的創新文化建設,推崇以人為本、奉獻真誠、成就事業的價值觀;推崇目標一致、系統思考、凝聚智慧、協同負責的核心理念;推崇求真務實、求同存異、協作共享、超越自我的組織信念;推崇鍥而不捨、泰而不驕、周而不比、卓而不群的科研作風,積極營造一個有利於科研人員不斷創新的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氛圍,並孕育研究所實現不斷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面對世紀的挑戰,西安光機所全體職工滿懷激情,堅持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決心把西安光機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促進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地和培養造就高級科技人才的基地,為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再立新功、再創新的輝煌。

教育

(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生教育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位於古都西安,創建於1962年,是中國首批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和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是以套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為主的科研機構,形成了以光學與光學工程為主學科、以“高空間、高時間與高光譜”為特點的學科研究方向,是中國光電技術與系統的主要研究基地。依託本所承擔的國家、國防等重大科研項目,利用現代化的科研、教育環境以及西安地區科技資源優勢,注重對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為研究生開拓創新視野、創新研究創造良好的學習與科研環境和條件。

碩士生在學期間除發放基本獎學金外,同時實行動態獎勵和研究生助研製度。對成績優秀的考生通過選拔實行碩博連讀培養方式,充分調動研究生參與科研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博士後流動站簡介

西安光機所物理學(光學專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1985年11月由國家科委批准首批建站,已進站人員29人,出站19人,目前在站10人。研究所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光子學、光電子學、空間光學技術、光譜成像技術、光電測控技術和水下光學研究室計畫每年招收博士後流動人員10~15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研究員45名、副研究員68名,有一支在光電信息領域中長期承擔國家和國防項目的科技隊伍。2005年進站4人,出站2人,1名已出站博士後獲“陝西省優秀博士後”稱號。

研究所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所長(副所長)負責博士後工作,所學術委員會全面指導科研工作的開展,研究生部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所內各部門密切配合,為博士後流動人員創造了良好的科研與生活環境,大部分博士後在站期間,參與了國家、國防或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研究所在瞬態光學、信息光學、光通信與光網路、雷射與紅外技術、空間光學與遙感、光電探測與儀器、光電信息融合與圖像處理等研究方向為在站博士後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與條件。具有博士學位(獲學位不超過四年)和學歷、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在40歲以下的人員,所學專業與上述各研究方向相近,能夠保證主要精力和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均可申請進入我所流動站;同時,也歡迎與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企業技術進步與地區經濟發展並針對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工作。

研究所為在站博士後人員提供二室一廳的住宿條件,同時他們可享受工資及津貼待遇。工資級別按中級研究人員標準確定,津貼由基本崗位津貼和科研津貼組成,基本崗位津貼標準為:第一年1000元/月,第二年(第二站)1200元/月;科研津貼由博士後所在研究室或課題項目組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發放標準,一般為800~2000元/月。

研究所已出站的博士後人員在光電信息領域為科技發展創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其中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畫”,1人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入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獲得社會力量獎勵;1人入選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材”專家、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1人受聘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榮獲“26屆國際高速攝影和光子學會議”授予的“沙丁金質獎”(國際上榮獲該獎項最年輕的科學家,國內首次)、美國先進光源傑出儀器Halbach獎,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一等獎、二等獎、人事部青年專家稱號、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陝西省科技十傑、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及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等;他們為國家和世界光電信息領域的科技發展增添了榮譽,已成為國家科研和教育戰線上的骨幹和學術帶頭人。

科研機構

(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由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的實驗室。1991年3月開始籌建,1992年9月經中國科學院批准邊建設邊開放。1995年11月正式建成並通過國家計委和中國科學院的驗收。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5人,平均年齡39歲,流動人員28人;其中固定人員中院士1名、研究員20人、副研究員17人,具有博士學位29人,具有碩士學位9人; 3人入選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當選863專家,2人入選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共有35人次榮獲各種科技獎勵和表彰; 吸引碩/博士23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6人。

實驗室現有光學、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碩士點、博士點及光學博士後流動站。累計招收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123人,其中共有13人次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劉永齡獎、大恆光學獎等獎項。

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科技發展目標、國民經濟的重大需求和國際前沿研究課題,以飛秒雷射產生理論與技術研究和高時間、空間分辨診斷研究為基礎,開展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超快現象研究和瞬態光學在信息、生物、醫療、材料等領域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在超短脈衝技術、超高時間分辨診斷技術、超快雷射在超快現象研究及信息的快速獲取與存儲等領域除進行開展了創新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外,還根據國家的重大需求開展了新技術探索和高技術集成研究。

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11月為有利於實驗室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經國家科技部已批准更名為“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轄三個實驗室,兩個新建實驗室。同時學科方向調整為:

A.超快光學技術

1.超短雷射脈衝產生、放大、測量機理與技術

2.飛秒雷射所涉及的非線性光學問題研究

3.飛秒雷射在信息、工業加工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

B.超快現象研究

1. 新型光功能材料超快特性研究

2. 超快分子光學(含光合作用超快過程)研究

C.動態觀測技術

1.超高時空分辨光電診斷技術

2.瞬態場多維信息獲取技術

3.空間光信息獲取與處理

4.高速攝影與光電測量技術

D.信息光子技術

1.超高速、超大容量全光通訊網技術與器件

2.光孤子理論與實驗研究

3.超高密度光存儲技術

E.生物光子技術

1.高散射介質成像機理研究

2.光譜成像技術

3.雷射醫療與診斷技術

學術期刊

(圖)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子學報》

《光子學報》

本刊是中國光學學會主辦並編輯、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承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月刊。宗旨是展示光子學研究領域的新理論、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和新進展,反映代表本學科前沿並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而為國際上關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討論.主要刊登本學科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研究快報,內容涉及光學,尤其是瞬態光學、光電子學、智慧型光學儀器、集成光學、信息光學、導波光學非線性光學、光物理、光化學、光生物學、光通信、光感測、光計算、光神經網路、光子功能材料、光子自身相互作用、光子的經典與非經典效應等。

本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任主編,還聘請了多名院士和專家任副主編和編委。讀者對象:從事光學、光子學及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

盤點有關機械研究所

機械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