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已於2010年11月20日更名為中國通用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原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是直屬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的多專業綜合性國家一類科研院所。全院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7000萬元,下設工程部、研究所、合(獨)資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化肥、電站、環保、燃氣、船舶等行業通用機械、化工設備及專用機電設備的設計開發、製造、檢測和相應的工程承包、工程監理、設備成套。掛靠有四個國家級標委會、四個分標委會和三個行業標委會,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學會和流體工程學會掛靠單位,編輯出版有《壓力容器》《流體機械》《包裝與食品機械》及英文版《Journal of Pressure Equipment & Systems》雜誌。有國家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石化總公司合肥設備失效分析與預防研究中心、通用機械九大產品的質量監督與檢測中心、認可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

部門簡介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原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是直屬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的多專業綜合性國家一類科研院所。全院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7000萬元,下設工程部、研究所、合(獨)資公司。主要從事石油化工、化肥、電站、環保、燃氣、船舶等行業通用機械、化工設備及專用機電設備的設計開發、製造、檢測和相應的工程承包、工程監理、設備成套。掛靠有四個國家級標委會、四個分標委會和三個行業標委會,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學會和流體工程學會掛靠單位,編輯出版有《壓力容器》《流體機械》《包裝與食品機械》及英文版《Journal of Pressure Equipment & Systems》雜誌。有國家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石化總公司合肥設備失效分析與預防研究中心、通用機械九大產品的質量監督與檢測中心、認可實驗室、博士後工作站。

研究成果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50年來,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承擔並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各類重大裝備攻關課題,取得各類科研成果2500餘項,為國內外提供了大量的石化通用機械、食品包裝機械、化工設備,並完成了大量的化肥

、石油化工、環保、儲罐、液化氣空氣混合、燃燒裝置等項目的工程成套。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通過了ISO9000、ISO14001及OHSAS18001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具有工程總承包、工程勘察設計、壓力容器設計、機電設備成套、機電設備安裝、建設工程設備招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檢驗等資格。目前我院正加速向工程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已形成工程承包、產品生產、科研開發、職業教育四位一體的新格局。

專業介紹

壓力容器專業

專業介紹專業介紹

壓力容器專業始建於1957年,是該院最早設定的專業研究室,也是壓力容器行業技術歸口單位。主要從事壓力容器、超高壓容器的設計和結構強度的試驗研究,壓力容器安全評定和斷裂力學套用研究等,先後與有關單位合作研製成功繞帶式、多層包紮式、多層繞板式、多層熱套式等高壓容器,發明了鑲絲雙錐密封結構,解決了合成氨廠高壓合成塔泄漏問題,榮獲國家科委頒發的創造發明四等獎。近年來,壓力容器專業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項,省部級獎勵20多項。

根據市場的變化,1996年組建了壓力容器與化工裝備研究工程部(簡稱容器部或一部),主要從事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現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80餘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3人,高級工程師14人,工程師21人;博士5人,碩士8人。該部是國家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業務範圍:

1、球罐與大型裝備工程;

2、石化設備成套;

3、燃油燃氣工程;

4、特種材料化工設備;

5、節能環保成套設備;

6、壓力管道;

7、膨脹節;

8、密封結構;

9、應力分析與結構強度;

10、計算機輔助設計。

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和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業集團委託的科研課題,開發高性能壓力容器與管道材料,研製重大技術裝備,滿足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西氣東輸、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在高性能壓力容器用鋼在球形儲罐上的套用,高耐蝕材料制化工設備開發及套用,電工行業真空乾燥設備開發及推廣套用,燃油燃氣工程承壓設備開發及在燃氣、冶金企業的套用,大型低溫液體(液化天然氣、乙烯等)儲運設備開發國家戰略石油儲備10萬m、12.5萬m、15萬m大型油罐開發等方面取得突出技術成果。

泵專業介紹

泵

原水泵專業建於1958年,是全國往復泵、船用泵(包括離心泵、螺桿泵)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技術、標準和科技情報的歸口單位,曾為化工、石油、軍工、造船等部門提供了多種高技術產品。承擔過國家和行業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行業檢測及行業標準的起草、修訂工作。目前,是全國泵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容積泵分技術委員會的掛靠單位。

先後研製生產有禁止泵、鏇渦泵、高粘度計量泵、高粘度轉子泵、磁力泵、高速泵、化工高壓往復泵、軸向柱塞泵、滑片泵、高精度計量泵、小流量高揚程離心泵、化工流程泵、艦船用泵、成套加藥裝置等。四十多年來,經過幾代技術人員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獲得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石油裝備專業

石油裝備研究所是以石油鑽采機械與裝備為主要科研方向的部門。該所主要從事石油鑽采機械與裝備的成套研究與設計、海洋石油設備的工程設計以及新型鑽機設備的研究工作。其發展方向是針對國內外陸地、海洋石油裝備市場,開發具有特色技術的產品並逐步形成產業化能力。

科普裝備專業

科普裝備專業形成於1998年,主要從事科普場館及流動科普的展示教育裝備研究工作。2003年成為安徽省科技館協會的副理事長單位,2004年加入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委員會,2006年又被吸納為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單位。

科普裝備專業先後承擔了中宣部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下達、以及中國科協委託的多項科研課題,開發了一系列專題展示教育裝備,研製我國首輛專用流動科普大篷車,編撰專業技術手冊與資料庫,制定行業標準與發展規劃,獲得了中國機械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為我國的科普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製冷空調專業

製冷空調製冷空調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製冷空調專業成立於1957年,是全國製冷空調行業的技術歸口所,是國家壓縮機製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所在地,是全國製冷空調設備生產許可證審查部和全國冷凍空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掛靠單位。主要從事製冷空調技術、特種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產品測試技術設備研究。技術領域涉及製冷、空調、流體機械、自動控制、儀器儀表及檢測和軟體開發等。現有長期從事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80餘人,其中教授級高工、研究員5名,中高級職稱40名。

先後研製成功中小型活塞式單級製冷壓縮機,螺桿和離心式製冷壓縮機,單、雙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半封閉製冷壓縮機等,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近十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加強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的力度,通過與日本橫河、小野測器、OMROM、美國Honywell等國際著名設備儀器成套商的密切合作,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機電一體化技術,開發出製冷空調產品檢測裝置6大類14個品種,在64家企業中得到了成功的套用。共獲得十多項省部級,獲國家和省級新產品2項。

風機專業介紹

風機風機

風機專業成立於1956年,先後完成多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設計和研究,如2.5萬噸合成氨廠用水煤氣壓縮機,8萬噸/年合成氨廠用透平循環機和30萬噸/年合成氨廠用空氣壓縮機,50萬大卡、100萬大卡、120萬大卡氟利昂透平冷凍機,大型同位素工程用透平壓縮機等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長輸管線及輸送硝酸氣、石油精製氫氣等到離心壓縮機;低噪聲風機的研製;3萬噸腈綸項目中聚合物輸送鼓風機和纖維輸送風機的研製等一批技術難度較高的產品,並以成功套用於石油、化工、環保、核工業、軍工,船舶等領域。

過濾分離機械

過濾分離機械過濾分離機械

分離機械專業成立於1958年,是我國過濾與分離機械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是全國分離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分離機械分會和中國流體工程學會分離機械專業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單位,同時也是中國機械工業分離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負責組織制定過濾與分離機械行業各類標準一百多項,標準的產品復蓋率達95%以上。2003年,分離機械專業委員會代表我國擔任世界過濾組織的理事。 該院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螺鏇卸料離心機機頭可靠性的研究、離心機、分離機減振降噪技術、國產過濾介質的性能研究、分離機械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密封專業介紹

密封橡膠密封橡膠

密封專業建立於1964年,主要研究機械密封和非金屬材料密封技術。是全國機械密封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是國家機械密封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掛靠單位;是機械密封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機械密封及填料靜密封的秘書單位;是流體工程學會密封專業委員會的秘書單位,機械工業機械密封及柔性石墨密封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國家技術監督局授權的壓力管道元件製造許可的評審單位和型式試驗單位,是國家船檢局,海軍裝備部認可的艦船用密封件產品型式試驗單位。美國潤滑工程學會(ASLE)會員。

四十多年來,先後完成了多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參加了《機械工程手冊》的編寫工作,參與起草制訂了30多項機械密封、填料密封有關測試方法和產品的標準。取得一大批水平較高的科研成果,先後獲得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閥門專業介紹

閥門閥門

閥門專業成立於1961年,主要從事閥門行業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閥門驅動裝置的研究、基礎件攻關、各種基礎性研究以及標準化、學會和產品檢測工作。先後組織了高壓氮肥閥、低壓閥和中壓閥等新產品聯合設計、組織了全國閥門產品的統一設計以及鑄鋼閥、鍛鋼閥和低壓閥門產品的更新設計;進行了閥門密封面材料配對和擦傷性能的試驗研究以及閥門填料技術攻關、密封面比壓、流體阻力、靜壓壽命等基礎科學的試驗研究;組織制訂了170多個閥門標準,編寫有《閥門設計》、《球閥設計與選用》等大型設計手冊。並取得了多項省部級的科研成果。

該院是全國閥門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和測試中心,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學會管道閥門專業委員會秘書單位,全國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掛靠單位。負責我國閥門產品標準制訂、產品設計、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科研攻關、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管道與閥門專業委員會等技術工作;是國家技術監督局中國機械閥門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單位和船用閥門質量檢測站單位,“特種設備製造許可”評審和型式試驗單位。負責進行各類產品的質量檢測、安全閥和疏水閥生產許可證發證檢查等。

閥門專業擁有多套試驗裝置,具有較先進的測試手段。主要有閥門耐火試驗裝置、安全閥試驗裝置、流阻試驗裝置、閥門壽命試驗裝置等。可以進行:PN≤32MPa、DN200的閘閥、截止閥、球閥、蝶閥等靜壓壽命試驗;PN≤32MPa、DN300的各類閥門強度、密封試驗;DN≤300的各類閥門流阻係數和流量特性試驗;安全閥(≤19MPa)冷態全性能試驗;PN≤42MPa、DN400的閥門耐火試驗;閥門電動裝置性能及壽命試驗;管件爆破試驗;彈簧拉壓試驗;各類閥門的型式試驗,並可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各種閥門的委託試驗。

壓縮機專業

壓縮機壓縮機

壓縮機專業成立於1956年,隸屬二室(壓縮機、泵、風機),60年代初成立壓縮機研究室,1991年成立壓縮機分所,2005年更名為壓縮機研究所。主要從事各種容積式壓縮機的新產品設計和研製、新技術開發、壓縮機零部件的研究和基礎技術攻關、壓縮機行業標準化以及全國壓縮機產品的質量監督和性能檢測工作。

五十年代末與行業廠合作自行設計製造我國第一台動力用L型空氣壓縮機。六十年代組織壓縮機行業聯合設計固定空氣壓縮機系列產品。自主開發活塞空氣壓縮機,方缸空氣壓縮機,小型和微型空氣壓縮機系列,固定式和移動式螺桿空氣壓縮機及化工石油等流程用壓縮機。

九十年代以來,積極開發新型螺桿-活塞串聯高壓壓縮機機組、高壓純淨壓縮空氣充氣機、車載高壓空氣淨化系統、化工用噴水內冷螺桿壓縮機、高壓空氣乾燥過濾、艦船用高壓空氣壓縮機組等一批高新技術產品。並成功套用到石油、化工、原子能、航空、艦船以及國防尖端技術領域。先後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勵。

包裝機械專業

包裝機包裝機

包裝機械專業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通用所一室的機器組,最初主要從事化工行業中非標機器設備的設計、研究。1980年該院組建包裝機械研究室。包裝機械研究室在承接科研項目的同時,還協助機械部包裝司組建發展這一新的行業,編制行業發展規劃、國內外現狀調查、科研計畫指南和企業投資建議,參與組織首屆全國包裝展覽會等工作。在此期間,包裝機械研究室也獲得上級的有力支持,六五期間,機械部投資建設包裝機械試驗室,建立和初步完善試驗手段。

1985年,機械工業部批准成立包裝機械分所,明確為包裝機械行業的技術歸口單位,負責行業的技術開發、標準制修訂、產品質量檢測和行業信息等,國家專項投資建設包裝機械研究大樓和增添試驗設備。1986年,機械部和國家質檢局又批准在我所成立部級包裝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1985年編輯出版全國首份包裝機械技術刊物——《包裝與食品機械》。1997年通用所批准成立第四裝備工程部。2005年更名為包裝機械研究所。同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備案,成為與安徽農業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碩士學位聯合培養授予點。

包裝機械專業為我國的包裝機械發展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先後共完成重大科研課題數十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及其他各類獎項。2001年獲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和中國包裝總公司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包裝企業技術創新獎”。

研究領域涉及包裝機械的絕大多數門類,尤其是中袋的立式袋成型自動計量充填封口機、灌裝設備、大袋包裝機和裹包機等。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在立足於包裝機械研究開發、推廣套用的同時,致力於市場急需的各種非標設備的設計、研製和生產線的成套供貨。近年來,發揮機電儀一體化的優勢,成功開發研製出十多種滿足企業特種需求和用途的專用非標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以及各種生產線,並在積極推廣套用。

換熱器專業

換熱器專業成立於1964年,原為第一研究室的換熱器組。1978年和1988年先後兩次以換熱器研究室建制。1998年換熱器專業主體進入儲運與換熱石化裝備工程部,2005年以全院換熱器專業人員為主成立特種設備設計生產部。

換熱器換熱器

換熱器專業取得了顯著的科研和套用成果。我國第一台波紋管換熱器、第一台防腐塗層換熱器都是從換熱器試驗室插上騰飛的翅膀。完成的《固定管板換熱器型式與基本參數》、《立式熱虹吸式重沸器型式與基本參數》和《管殼式換熱器製造技術條件》三項標準對我國早期石化裝置設備的選型起到了重要的指導意義。

還先後完成“風冷水冷冷凝器系列更新”、“固定管板換熱器薄管板試驗研究”、“大型可拆式螺鏇板式換熱器的研製”、“針翅式油冷卻器”等部級課題。完成了國家“十五”重大技術裝備研製攻關計畫專題“大型多股流纏繞管式換熱器的研製”、中國石化“高壓加氫裂化裝置大型纏繞管換熱器的攻關” 等科研攻關項目。從1985年到2005年,換熱器專業共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五項。

學術期刊

包裝與食品機械

包裝與食品機械包裝與食品機械

包裝與食品機械》雜誌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會刊。1983年創辦,是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包裝機械所主編的大型技術刊物。該刊為膠印彩色封面,大16開本,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34-1120/TS,國際刊號:ISSN1005-1295,廣告經營許可證:皖合工商廣字0018。國外發行代號:Q4791。

《包裝與食品機械》雜誌主要報導國內外包裝與食品機械研製設計、包裝工藝、工藝裝備、包裝材料、食品包裝等方面的內容,辟有專家論壇、試驗研究、設計探討、技術套用、行業發展、技術綜述、經驗交流、標準規範、供求信息、簡訊、信息窗等欄目。該雜誌宗旨是傳遞國內外包裝與食品機械研製開發信息,促進我國包裝與食品機械科研和生產的發展。該刊以全國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特色,讀者面廣,信息量大,已出版發行116期,深受讀者歡迎。

流體機械

流體機械流體機械

《流體機械》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分會、中國製冷學會第二專業委員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合辦的大型技術刊物,主要報導有關流體機械和製冷空調行業的試驗研究、設計計算、產品開發、製造技術、檢測技術、套用技術、故障診斷、技術進展、經驗交流和技術信息等,旨在促進行業的學術交流、技術進步、設備更新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流體機械》於1972年創刊,1973年第一機械工業部以(73)一機情字1493號文批准改為《化工與通用機械》,主辦單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限國內發行。1983年8月國家科委以(83)國科發條字546號文批准更名為《流體工程》,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學會主辦,正式作為學會會刊,機械工業部通用機械研究所編輯出版。1993年國家科委以(93)國科發信字014號文批准將《流體工程》更名為《流體機械》。1994年國家科委以國科函117號文批准《流體機械》登記地由北京改為合肥,刊號改為CN34-1144/TH。

《流體機械》從創刊至2006年9月,總計出版34卷411期,發表文章約5800篇。出版增刊2期,發表文章169篇。1972年6月~2000年3月主編為鄧立文,2001年4月至今主編為宋東嵐。

近年來,《流體機械》雜誌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圍繞著“打造行業知名期刊”的中心任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進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5年獲得安徽省第五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30多年來,《流體機械》雜誌一直堅持“高品位、高質量,理論性、套用性並舉”的辦刊方針,以“學術性、綜合性、指導性”為刊物特色,堅持報導前沿研究成果,促進行業技術交流;推廣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科研成果套用;交流生產使用經驗,滿足經濟建設需要;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為我國流體機械和製冷空調行業的技術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是中國壓力容器行業1981年創辦的大型技術刊物,主要報導有關壓力容器及其附屬檔案的標準規範、試驗研究、材料工程、設計計算、結構分析、製造與安裝、技術進展、安全分析、檢驗與修復、使用管理、經驗交流和技術信息等,旨在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壓力容器行業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

壓力容器壓力容器

《壓力容器》雜誌為月刊,大16開,64頁,每期約10萬字。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發行代號:26-10;海外發行代號:1529BM。

《壓力容器》的前身為《國外壓力容器》,是1981年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編譯出版委員會以科情編字(117)號文批准創辦的,主辦單位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1983年8月國家科委以(83)國科發條字546號文批准《國外壓力容器》更名為《壓力容器》,正式作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會刊,刊號為:CN34-1058/TH,1984年1月正式出版,當時為雙月刊,96頁。2000年5月中國科協宣傳部以科協宣發字027號文批准《壓力容器》由雙月刊改為月刊,頁碼由96頁改為64頁。實際到2002年1月《壓力容器》正式改為月刊。

《壓力容器》從創刊至2006年5月,總計出版23卷161期,發表文章3367篇。出版增刊1期,發表文章108篇。1984年1月~2002年1月主編為鄧立文,2002年1月至今主編為岳洋。

20多年來,《壓力容器》雜誌一直堅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辦刊方針,努力將雜誌打造成行業知名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獲得安徽省第五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隨著我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戰略措施的實施。《壓力容器》雜誌將堅持報導前沿研究成果,促進行業的技術交流,推廣高新技術產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全國壓力容器的同仁攜手,共同推動我國壓力容器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

組織機構

· 院領導
院長 陳學東

副院長 賈曉楓 、許 強、史 敏、竇萬波、王 冰、李 鯤、田旭東

院長助理 張志勇 、 胡佳寧 、汪 兵、孫澤慧、 楊鐵成 、金維亞、章小滸、周昌農




黨委書記 陳學東 黨委副書記 賈曉楓 紀委書記 董愛存

· 管理服務部門

綜合管理部 人力資源部 資產財務部 稽查審計部

資本運營與戰略規劃部 經營管理部 科研管理部 質量標準部

信息化管理部 國際貿易部 後勤與保衛部


· 專業研究所

壓力容器與管道技術基礎研究部 壓力容器與儲運裝備工程部 製冷空調與環境控制研究所 流體機械研究所

包裝機械研究所 軍品與壓縮機研究部 閥門研究所 科普裝備研究所

石油裝備研究所 過濾與分離機械研究所 閥片公司 節能環保開發部

壓力容器流體機械編輯部




· 院屬全資及控股企業

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壓力容器檢驗站 合肥通安工程機械設備監理中心 合肥豪克化工設備節能工程技術公司 安徽省機械工業設計院
合肥通用環境控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合肥通用特種材料設備有限公司 合肥無損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合肥天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中機電氣設備江蘇有限責任公司 合肥通用機械產品認證中心 合肥通用職業培訓學校

盤點有關機械研究所

機械原指“巧妙的設計”,作為一般性的機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工具。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