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

中國水資源

據水利部門估算,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為271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立方米(地質部門計算為8700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兩者之間有一部分重複量,經計算這部分重複量為7279億立方米。扣除重複水量後,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

概況

據水利部門最近估算,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為 2711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立方米(地質部門計算為8700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兩者之間有一部分重複量,經計算這部分重複量為7279億立方米。扣除重複水量後,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中國水系流域圖
地表水資源

中國河川年徑流總量為 27115億立方米,占全世界徑流量的5.8%,占亞洲徑流總量的18.8%。但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擁有水量尚不及2700立方米,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1/4。 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76億千瓦。
河川徑流地區分布特點 中國河川徑流雖豐,但地區分布卻很不均勻,全國徑流總量的96%都集中在外流流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64%),內陸流域僅占4%(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36%)。
中國各河徑流量的大小相差懸殊,長江 為中國最大河流,其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9755億立方米,占全國徑流總量的1/3以上,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剛果河,居世界第3位。其次為珠江 ,為3360億立方米。雅魯藏布江 第3,為1395.4億立方米。黃河 雖是中國第2大河,但水量卻只居第8位。
河川徑流時間分布特點 徑流的季節分配主要取決於補給來源及其變化:①冬季(12月~翌年2月)是中國河川徑流最枯季節。除台灣東北部冬季徑流可達年徑流的25%以外,南方地區河流占年徑流的8~10%,華北和西北大部地區占年徑流的4~8%,東北和內蒙古 地區均不足年徑流的 2%。②春季(3~5月)是中國河川徑流普遍增多季節,增長最多者為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地區及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和新疆塔城等地,春季徑流可達年徑流的30~40%,為一年中徑流最多季節。東北地區春季徑流可占年徑流的15~25%。華北山地則可占10~15%,而平原僅占6~8%。滇中、滇南地區春季徑流只占年徑流的6~8%,為一年中徑流最少季節。③夏季(6~8月)是中國徑流最多的季節,緯度越高,夏季徑流越集中,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夏季徑流可占年徑流的50~60%,或甚高達60~70%。南方除雲貴高原四川盆地 等地夏季徑流可占年徑流的50~60%外,長江以南和南嶺以北地區夏季徑流一般只占年徑流的30~40%。海南島的夏季徑流只占年徑流的30%左右。就全國而論,夏季河流普遍進入汛期,同期亦多洪、澇災害。④秋季(9~11月)是中國河流普遍減水季節。 海南島 地區為中國秋季徑流最多者,可占年徑流的一半以上。次為滇中、滇北、秦巴、關中地區,占30~40%。此外,華北平原、松遼平原秋季徑流亦可占年徑流的30%左右。秋季徑流最少的是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的地區,只占年徑流的10%左右,為一年中徑流最少季節。西北地區秋季徑流亦只占年徑流的15~20%。
中國河流各年的徑流量也很不同,各河最大年流量和最小年流量的比值差異很大,如長江漢口站實測最大年流量為3.11萬立方米/秒(1954年),實測最小年流量為1.44萬立方米/秒(1900年),兩者的比值僅2.2倍。而淮河 蚌埠站實測最大年流量為2280立方米/秒(1921年),實測最小年流量為117立方米/秒(1966年),兩者的比值達19.5倍。
中國河流普遍具有豐、枯水段交替循環的現象,但各河的循環期長短不一,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循環期較短者,可以長江為代表,漢口站自1865~1969年的100多年中,大致可分為5個豐枯循環期,一個循環期最長的是26年,最短的為16年,無固定周期。循環期中的豐水段為8~18年,枯水段為9~16年,長短不一。淮河 和西江也屬此類型。另一種為循環期較長者,可以永定河為代表,官廳站近40多年的年徑流變化基本上可視為一個循環期。從1926~1948年為枯水段,1949~1970年為豐水段,豐、枯水段徑流量的增減,一般北方河流都較南方河流幅度為大。
中國河流還有連續幾年豐水和枯水的現象,一般北方河流持續時間較南方河流為長。豐、枯水段徑流量的增減幅度亦較大。
中國大河豐、枯水遭遇呈現非常複雜的情況,一般而言,全國主要大河同時遭遇的機會不多,且往往出現相反情況。如1921年西江、長江、淮河、黃河都是豐水年,而永定河和松花江則為枯水年。相反,1929年、1941年長江、淮河、黃河、永定河是枯水年,而松花江則為豐水年。類似情況歷史上也曾發生多次,因此,在中國就形成了一種“南旱北澇”或“南豐北枯”的概念。但在稀遇的年份也有幾條大河同時出現豐水年或枯水年的,如1954年為長江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的豐水年;同年,南至西江、北至松花江 普遍都出現了豐水年,僅各河豐水程度不一。
中國河川徑流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長需水量最多的夏季,是個有利條件,但也有不利之處,有些地區春季徑流少,易受春旱,而夏秋季徑流又過多,易遭洪澇災害。據不完全統計,從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2155年期間,就發生較大水災1092次,較大旱災1056次,幾乎平均每年發生一次水災或一次旱災
水利建設 除在歷史上早已聞名於世的都江堰 和貫通南北的京杭運河 外,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又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建設,至1990年,已整修、新修堤防、圩垸、海塘22萬公里,疏浚了排水河道,開闢了海河、淮河的排洪出路;修建各類水庫8.33萬多座,塘壩640萬處,總庫容4660.31億立方米,相當於全國總徑流量的1/6;灌溉面積4740多萬公頃,其中機電灌溉面積占57.3%;建設了萬畝以上灌區5363處;初步治理了1933萬多公頃易澇地,改良了鹽鹼地499.5萬多公頃;水力發電裝機1900多萬千瓦。這些水利工程已基本控制住普通洪水災害。
地下水資源 中國的地下水資源約為8288億立方米/年(或8700億立方米/年),相當於河川徑流總量的30%左右。但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北方15個省、市、自治區和蘇北、皖北地區的地下水資源為3000多億立方米/年;南方各省、市、自治區為5000多億立方米/年。
中國地下水資源 從開發利用來看,集中分布在幾個大平原和盆地地區。全國14個主要平原和盆地的面積僅為全國的16%,而其地下水資源約1900億立方米/年,占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3%。這些平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其中最多的有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天山山前平原、三江平原等。北方地區由於平原面積大,耕地面積占全國的50%以上,但因地表徑流不豐富,故地下水占有重要地位。全國現有井灌面積1130多萬公頃,地下水年開採量400億立方米,而具備井灌條件的耕地面積共約3300多萬公頃,因而地下水還有很大的開發前景。至於山區,主要是基岩 裂隙水,一般埋藏深而水量分貧乏。
地下熱水資源 中國還有豐富的地下熱水資源,全國出露地面的溫泉就有2600多處。中國地下熱水主要分布在:①藏滇地熱帶,②台灣地熱帶③東南沿海地熱帶④郯廬斷裂地熱帶⑤川滇南北向地熱帶⑥汾、渭張北地熱帶。此外,天津、北京、福州等城市已經普遍利用地下熱水資源。
中國許多重要工業城市,如北京瀋陽太原西安 等供水水源主要為地下水。與地表水相比,它有著水量穩定、 水質較好、 水溫低和可就地開採利用等優點。但隨城市人口增加與工農業生產發展,部分城市已出現地下水位 迅速下降,地面發生沉降與塌陷及地下水污染 等問題。

基本特點

1、水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27115億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m3,重複計算水量為7279億m3。

我國水資源總量不少,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1995年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按國際上現行標準人均年擁有水資源量在1000~2000立方米時,會出現缺水現象;少於1000立方米時,會出現嚴重缺水的局面。我國黃河、淮河、海河流域(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在350~750立方米之間,松遼河流域(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1700立方米,這些地區的用水緊張情況將長期存在。

中國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分布圖

2、河川徑流年際、年內變化大

我國河川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大。在年徑流量時序變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現過連續豐水年和連續枯水年的現象。例如黃河曾出現過連續11年(1922~1932年)的枯水期,其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份少24%;也出現過連續9年(1943~1951年)的豐水期,其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份多19%。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現了連續枯水年。這種連續豐、枯水年現象,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和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的重要原因。

我國降雨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汛期。長江以南地區河流汛期(4-7月)的徑流量占年徑流總量60%左右,華北地區的部分河流汛期(6-9月)可達80%以上。但由於我國的雨熱同期優勢,農作物可以儘量利用天然降水,為提高農業產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3、水資源地區分布與其他重要資源布局不相匹配

我國水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勻,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相差懸殊,與人口、耕地、礦產和經濟的分布不相匹配。根據1993年資料統計,北方五片(松遼河、海河、黃河、淮河和內陸河片)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國的65.3%,GDP占全國的45.2%,水資源只占全國的19%;南方四片(長江、珠江、東南諸河、西南諸河片)人口占全國的53.5%,耕地占全國的34.7%,GDP占全國的54.8%,而水資源量為全國的81%。北方五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127立方米,僅為南方四片人均占有量的1/3。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