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情

河水流量和水位隨時間的變化。是河流水文情勢的簡稱。水位和流量有日、月、季、年和多年變化。它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徵,也是河流分類和水文區劃的重要依據之一。

河流水情

正文

 由於氣候的季節更替,河流在一年中各個時期的水情也隨之變化。中國河流水情一般分為春汛、夏季洪水、秋季洪水及平水、冬季枯水四個階段。
春汛 中國北方河流由於春季積雪融化和河冰解凍(見河流冰情)而形成春汛。春汛歷時和流量主要決定於流域上的積雪厚度和熱量情況。東北、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西北的阿爾泰地區,積雪較厚,因而春汛流量較大,歷時較長。華北地區,因積雪不多,春汛主要由河冰解凍融水形成,春汛不如上述地區顯著,歷時也較短。黃河下遊春季解凍時,冰凌阻塞河道,水位明顯上漲,形成凌汛。中國南方河流,因雨季早臨,也出現春汛。春汛流量和總量,主要取決於流域上的降雨特性。洞庭湖和鄱陽湖兩水系是中國南方春汛較顯著的地區,春季徑流約占年徑流的40%。春汛開始日期根據雨季的開始來定,終止日期則難確定。蘇聯、加拿大和北歐一些國家的河流春汛也很顯著。
夏季洪水 夏季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控制了中國廣大地區,長江中下游和江南丘陵地區出現梅雨天氣,東南沿海地區颱風活動頻繁,各地降水普遍增多,西部高山地區的冰川大量融化,中國河流進入夏季洪水期。中國大多數河流最大流量和最大月總量都出現在夏季洪水期,特別是7、8兩月。北方河流夏季洪水總量一般占年徑流量的50%,甚至可達60~70%。北半球河流普遍有洪水。
秋季洪水和平水 中國多秋雨的地區,秋季也發生洪水。例如,秦嶺、大巴山一帶,西南季風控制的西南和華南部分地區,秋季多颱風的東南沿海和海南島地區等。其中有些地區秋季洪水總量占年徑流的30~40%,海南島可高達50%左右,是中國秋季徑流最多的地區。秋季洪水往往是夏季洪水的繼續,因此,兩者之間很難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自夏季洪水或秋季洪水過渡到冬季枯水,一般有一短暫的平水期。平水期開始於前期洪水退落之時,終止於出現枯水流量之時。
冬季枯水 冬季是中國的旱季,河流主要由地下水補給,幾乎無地面徑流注入,流量減少,成為中國河水最枯的季節。除少數地區外,冬季枯水徑流量還不到年徑流量的10%。一年中的最小流量和最小月總量大都出現在這一時期。東北北部的小河冬季因凍結到底而斷流。西北和內蒙古的乾旱及半乾旱地區的小河,因河槽下切淺,以致無地下水補給而乾涸。由於北方部分河流冬季枯水期基本上與封凍期一致,因此,封凍和解凍日期可作為冬季枯水期的開始和終止日期。在南方則應在流量過程線上找到秋季徑流中止之時,作為枯水期的開端,而將春季徑流開始上漲之時作為枯水期的終止。台灣省的東北部,與其他地區不同,由於冬季正當東北季風的迎風面,成為中國冬雨最多的地區,冬季河流也可出現洪峰。冬季水量可占年徑流量的25%以上。
水文年 日曆年的開始日期(1月1日)正處在冬季枯水期間,一般不作為徑流調節和水文計算的起始時間,而採用水文年則較為方便。水文年一般指由當年枯季末至次年枯季末所經歷的時間,包括了一年中河流水情的各個階段。水文年的劃分還有其他方法,如把河流從以地下水補給為主轉變到地面水補給增多的時候作為水文年開始;按這種方法一些河流一般取春季開始作為水文年的開始,而蘇聯對其歐洲部分的河流,則取秋季作為水文年的開始。另一種分法是把降水稀少或流域內開始積雪、地面徑流基本停止時作為水文年的開始。按這種分法,水文年的開始可選擇流域內日平均溫度低於零度的月份,相當於冬季開始之時。中國北方河流採用這種分法。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中國自然地理》編輯委員會:《中國自然地理·地表水》,科學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