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蛇

中國水蛇

泥蛇是中國水蛇(學名:Enhydris chinensis)為游蛇科水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泥蛇。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32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它體內含有豐富EPA成分,是蛇油一種主要成份。 無毒,長50~70厘米。背面暗灰棕色,有不規則小黑點,腹面淡黃色,有黑斑,尾部略側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中國水蛇 中國水蛇

體粗壯,尾短。雄蛇全長263至490厘米,平均379.2厘米;雌蛇全長275至834厘米,平均482.2厘米。蛇體前部呈深灰色或灰棕色,具有大小不一的黑點,排成3縱行;背鱗最外行暗灰色,外側2至3行紅棕色。腹鱗前半暗灰色,後半黃白色;上唇緣亦為黃白色。頭較大,與頸可明顯區別。吻端寬鈍;吻鱗寬度超過高度,從背面能見其上緣;鼻孔位於吻背面,左右鼻鱗彼此相切,鼻間鱗呈菱形,較小,位於左右鼻鱗之後中央,與頰鱗不想切或偶相遇;前額鱗較小,額鱗窄長,其長度等於從它到吻端的距離。背鱗平滑;雄蛇腹鱗平均148.4枚,雌蛇平均143.3枚;肛鱗二分;尾下鱗雙行,雄蛇平均48.6對,雌蛇平均42.6對 。

棲息環境

一般生活於平原、丘陵或山麓地區,棲息於溪流、池塘、水田或水渠內,其生存的海拔範圍從沿海低地至海拔320米之間 。

生活習性

水蛇吞鯰魚 水蛇吞鯰魚

長年生活於淡水中,偶爾會離開水面 ,對水質要求不高,能在惡劣水質中生長。白天及晚上均見活動,食性雜 ,主要以魚類、青蛙以及甲殼綱動物為食 。

分布範圍

分布圖 分布圖

廣泛分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台灣都有相關記載。同時,也分布於越南北部 。

繁殖方式

中國水蛇於7月末8月初精子發生開始新的周期性復生,大部分為精母細胞。10至12月以至次年1月初大部分為成熟精子及變態中的精細胞,精子貯於附睪或輸精管中過冬。11月至次年5月大部分輸卵管中也存有精子。雌水蛇一年一次排卵,卵胎生。5月末至6月初見有蛇胚,孕妊期78—84天,8月中旬至9月中旬產仔蛇,每胎產仔6至21條 。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並無亞種分化 。

種群現狀

中國水蛇廣泛分布在中國各地區,雖人們會因為蛇肉和蛇皮而捕獵中國水蛇,但這些活動並沒有對該種群造成威脅,反而由於中國水蛇較強的適應性,其活動範圍和個體數都呈現增長化。因此,對於該物種並沒有保護措施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主要價值

肉可供食用,強身健體,入藥有祛風濕之功效 。

人工養殖

育苗

可以直接從野外捕種蛇,或收購個體色澤好、母蛇腹大的作種。放入3-10平方米的繁育池內,公母比例1:3。繁育池保持淤深30厘米,水深30厘米,並適量放入乾稻草或其他乾草,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晰便於觀察,繁殖期間保持種蛇食源豐富,一旦產仔應在半天內分離,投入過渡池培養。幼蛇以熟蛋黃黃稀飯、紅蟲等飼餵。

建池

以100平方米為宜,,挖深1米以上,回填淤泥或熟田土30厘米,注水40厘米以上,按池面積1/4加鋪乾稻草或乾草10厘米,在池塘周圍砌1米高的防逃防鼠牆。

放養

泥蛇從過渡池撈出後,按大小強弱分開放養入池,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0條,池內可加放繁殖快的小型魚類伴泥蛇共同生長。

飼餵

泥蛇食性雜,個體小進多餵些黃粉蟲、蚯蚓、明蟲和甲魚料、鰻魚料,大蛇可飼餵各種動物下腳料、死動物、魚蝦等。也可裝黑光燈誘蟲餵蛇。

管理

堤埂可種植各種瓜果菜,但不能使用農藥,池周圍可適量栽種茭白或深水稻。高溫季節、常換水降溫,低溫季節加投乾草入水保溫,上市規格150-500克,泥蛇病害比較少,一旦發現泥蛇有異可用魚愛的新等藥物防治,個別體表病用新潔爾來清洗消毒。不能讓農藥入水。養殖場地周圍做好防鼠工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