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

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

2007年初,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立。這支被稱為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的隊伍,匯集了12 位來自中國氣象局等部門的權威專家,其中包括8位院士。“智囊團”的一項日常工作就是“為坐在談判桌上的人輸送武器彈藥”。2009年12月6日,“智囊團”成員何建坤和潘家華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專家,先期抵達哥本哈根,為此次氣候大會中方談判代表出謀劃策。

成立

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發布評估報告

國正面應對氣候問題的國際角力。作為高層對氣候問題決策的智囊團,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07年初成立並正式開展工作。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

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成立,成為1990年代以來中國氣候決策上的重要突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成立“不亞於中國加入WTO,壓力非常大”。

成立目的

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副司長巢清塵介紹,氣候變化對國家的影響非常廣泛,政治、經濟、能源乃至國家安全問題都和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成立跨部門、跨學科的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從科學層面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科學諮詢與服務,有助於增強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進一步提高中國科學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成立背景

2003年,美國國防部給布希政府遞交了一份“秘密報告”。報告指出:持續的全球變暖過程,會導致全球氣候在2010年前後發生一次突變。次年,英國《觀察家報》披露了這份“秘密報告”的內容:《氣候突變的情景以及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同年,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戴維.金在《科學》雜誌上撰文稱:氣候變化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最為嚴重的問題,甚至比恐怖主義還要嚴重。
此後,英國、加拿大、韓國等都設立了最高層面的科學顧問或顧問組,這些顧問為政府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措施提供科學基礎和決策依據。2007年初,美國成立了一支由國防部資助的“氣候變化智囊團”,由11名高級退休軍官組成,其中包括前美國中央司令部負責中東地區的司令等。
2005年,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聯名其他8名院士,向中央建議成立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2007年初,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也宣告成立。委員會由12位專家組成,其中包括8位院士,被譽為中央“氣候變化智囊團”。其中,中科院前副院長孫鴻烈院士為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院士、清華大學前副校長何建坤教授為副主任委員。

成立歷史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孫鴻烈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孫鴻烈

中國政府一直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高度重視。1990年,中國政府在當時的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下設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協調小組。

1998年,在中央國家機關機構改革過程中,設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是中國政府關於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跨部門議事協調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討論涉及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問題,協調各部門關於氣候變化的政策和活動,組織對外談判,對涉及氣候變化的一般性跨部門問題進行決策。

200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新一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成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擔任組長,成員單位有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民航總局。

2005年6月,葉篤正、劉東生、何祚庥、孫樞、孫鴻烈、巢紀平、吳國雄和秦大河等八位中科院院士,聯名向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提出了設立國家氣候變化科學特別顧問組的建議。胡錦濤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成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

2006年8月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組建完畢。

2007年1月12日,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組成

中國氣候變化智囊團成員由孫鴻烈丁一匯何建坤巢紀平郎四維李烈榮林而達潘家華吳國雄尹改蔣有緒周大地12人組成,其中,孫鴻烈院士為主任委員,丁一匯院士、何建坤教授為副主任委員。他們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清華大學、國家海洋局、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國土資源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環保總局、中國林業科學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職責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丁一匯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丁一匯

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副組長、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稱,專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為我國政府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戰略方針、政策法規和措施提供科技諮詢和政策建議。“許多國家都把應對氣候變化提升到保障國家安全的高度來對待。”秦大河說,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等都在國家最高層面設立了有關的科學顧問或顧問組,為政府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措施提供科學基礎和決策依據。

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將以專題組的方式對氣候變化進行研究,課題可以由政府部門根據需要提出,也可以由委員結合自己的專業向政府申報。2007年,專家委員會將設立三個專題組,分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的主要結論,提煉重大關鍵問題,研究報告對未來氣候變化走向、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及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並向國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我們的工作就是將科技界各方面的專家聯合起來,把大家的智慧吸收進來,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建立在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政策建議。”孫鴻烈院士表示。
據悉,智囊團擁有一個獨立的信息傳達機構,可以把專家報告、意見直接送達國務院主管部門。智囊團的一項日常工作是“為坐在談判桌上的人輸送武器彈藥”。在本次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際,智囊團的核心任務就是為中國代表團的氣候變化談判提供諮詢意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