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李白研究會

中國李白研究會

中國李白研究會是文化部下屬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於1987年11月4日。現有會員189名,分布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另有香港、台灣等地客座會員19名。會址設在李白生前多次駐足之所和死後長眠之鄉——安徽省馬鞍山市。

機構發展

早在1985年,馬鞍山市即成功舉辦了“中日李白詩詞研討會”,袁行霈、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等國內知名學者紛紛與會,為日後發起、成立中國李白學會奠定了基礎。1987年11月3日至5日,馬鞍山市隆重舉行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活動。會議期間,由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羅宗強、喬象鍾、李從軍、葛景春10位學者發起簽署了倡議書,建議成立“中國李白學會”,會址和《李白學刊》編輯部設在馬鞍山市李白紀念館。這一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回響。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49位代表又正式聯合簽署了倡議書,籌備建立中國李白學會。11月4日,中國李白學會籌建大會正式召開。

會議選舉詹鍈先生為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羅宗強、郁賢皓、裴斐、張成德7位同志為副會長,郁賢皓同志兼任秘書長。理事會由詹鍈等27人組成。同年12月,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成立“李白學刊編輯部”作為學會的辦事機構,同時負責編輯出版學術刊物《李白學刊》 ,暫定編制4人。1990年6月21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成立該社團,同時建議定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1991年6月7日,中國李白研究會經民政部註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李白學刊》亦從第1992年12月,馬鞍山市又決定將原隸屬於市城鄉委的“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與原隸屬於市文聯的“馬鞍山市李白研究室”合併,成立“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的專職辦事機構,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由文化局代管。核定編制8人,事業費由市財政全額撥款。1993年6月,市編委又發文,同意“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增掛“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牌子。

1997年10月19日,中國李白研究會在四川省萬縣進行了換屆選舉,選舉郁賢皓教授為會長,薛天緯、葛景春、閻琦、詹福瑞教授以及張成德、錢嘯森同志為副會長,李子龍同志為秘書長。推舉詹鍈教授為名譽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先生為顧問。1999年1月,經文化部批准,確定李子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法定代表人。同年,經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批准,增補馬鞍山市副市長陳大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至此,中國李白研究會共有理事39名,其中常務理事17名。

主持活動

中國李白研究會成立以來,共成功舉辦了8次國內、國外學術討論會,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編輯出版《李白學刊》、《中國李白研究》11輯380萬字,為海內外廣大的李白研究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發表和交流學術研究成果的陣地,對推動李白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現狀

目前,中國李白研究會正在積極籌建國際李白資料中心。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蒐集到與李白研究有關的文史古籍圖書10000餘冊,20世紀中國大陸李白研究論文3200篇,論著200多種,李白研究專家學者檔案120份。同時在馬鞍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後添置了電腦掃瞄器、複印機、傳真機等現代辦公設備,“ChinaLiBai”網站已進入實施階段。在馬鞍山市建立“機構健全、資料齊全、服務周全的國際李白資料中心”這一構想正在逐步實現過程中。

相關材料

中國李白研究會通過民政部年檢
中國李白研究會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家全國性的學術研究社會團體,我市市民對中國李白研究會能設立在李白的終老之鄉深感榮幸與自豪。鑒於目前仍有幾個省級的李白研究會欲爭奪“國”字號李白研究會的這塊牌子,中國李白研究會秘書處十分重視每年的年檢工作。
2010年3月,秘書處收到年檢公告通知後,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列印材料,填寫各類表格,查閱數據,分別三次去省民政廳及財政廳辦理帳戶的申請與備案等事宜,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的文字材料、數據表格的錄入工作,於5月31日前上報了年檢材料與數據軟碟。
8月8日,民政部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告知中國李白研究會順利通過2009年年檢。中國李白研究會年檢工作的順利通過,保證了馬鞍山在全國李白學術研究的中心地位。

國學研究和教育機構

近幾年來,國學的復興已然成為一種時尚與熱潮。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國學院、儒學院等各類傳統文化的研究機構。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進全國大大小小的國學研究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