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成立於1979年3月,是由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與教學的專業人員組成的學術團體,屬於國家民政部管理的一級學會。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從事古代文學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同志,加強本學科的研究,開展學術討論,促進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提高教學質量,普及古代文學理論知識,培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隊伍,促進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體系的建設。

成立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

1979年的春天,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一屆年會在昆明溫泉賓館拉開序幕,溫泉文論會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的奠基大會。遙想當年,群賢畢至,激揚論壇,一時之間盛況空前,成為學會歷史上永遠的美好記憶。2007年冬天,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年會再度回到春城。本屆(第十五屆)年會於12月1日至3日在美麗的雲南大學召開,由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雲南大學中文系、雲南曲靖師範學院中文系、雲南大理學院中文系聯合主辦。來自80所大學與科研機構的150多位專家學者蒞會,提交會議論文120多篇。

名譽會長徐中玉先生,會長郭豫適先生由滬抵昆參加本屆年會。當年作為溫泉文論會承辦單位雲南大學中文系主要負責人的張文勛先生,為本屆年會奉獻出記載溫泉文論會珍貴史料的專輯《螳川集翠》。三位老先生雖屆耄耋之年,卻依舊神采奕奕,他們的遠見卓識為本屆年會增添了幾多傳奇色彩。參會的中青年學者們則以深厚的學力,敏銳的洞察為本屆年會注入新鮮的活力。正如會長郭豫適先生在年會開幕式上所指出的,老、中、青三代學人共同成就了28年之後的又一個學術嘉年華。

相關研究

中國古代文論現代化的論爭

隨著中國當代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性轉換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話題,近十年來更是成為學界面對的現實處境。本屆年會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層次的理性思考。

堅守古代文論現代性轉換之中的本土性立場成為清醒共識。四川大學曹順慶先生認為失語症是古代文論的現代化性變異,解決的途徑必須立足於失語產生的根源,應當走以我為主的中西融合的現代性重建道路。華東師範大學朱志榮先生探求發揮古代文論具有可對話的潛能,使其與西方文論當下文學實踐兼容與接軌。武漢大學高文強先生追問“失語·轉換·正名”的古代文論十年轉換之路,指出追求古今融合的“正名”之路對於走出“現代轉換”困境的啟示與意義。揚州大學古風先生反思20世紀中國古代美學的研究方法,汕頭大學張衛東先生分析中國文論的“理論性”,浙江大學張節末先生張揚所謂復古主義的旗幟,都是意在昭示古代文論所固有的歷史性?地方性?語境性。

古代文論現代性轉換應當採取何種路徑也備受關注。安徽師範大學顧祖釗先生主張現代理性分析方法與人類文化學原理的結合,在兼容與溝通之中尋求新的高度。中國傳媒大學張晶先生認為應當以當代人的觀念闡釋古代文論之中有生命力的?獨特美學價值的話語?範疇?命題乃至於體系。上海師範大學楊文虎先生主張應當重視中國古代文學之中“常”的因素,回復古代文學傳統的合理性。

廣西師範大學彭會資先生主張通過傳統核心範疇“和”的標舉與弘揚自覺振興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美學文藝學,從而順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世界文明進步的需要。南開大學張毅先生強調面對文學在後現代消費社會的現實處境,中國文學批評與文藝理論可以從後經典敘事學與後結構主義的“互文”話語裡獲得古代文論現代性轉換的另類思路。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係
面對新世紀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應當何去何從的現實選擇,學者們從文化研究的理路尋求古代文論研究的新出口,為激活古代文論的生命力做出種種可貴的努力,同時展示出古代文論研究朝向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立足本土文化的拓展視角成為主流方向。華東師範大學胡曉明先生從分析中國古典詩歌意象“離騷”、“孤”與“落花”的文化內蘊著手,主張建構詩與思相結合的文化意象詩學。這是深具中國文化意味?對於傳統重新闡釋的心靈詩學與文化詩學,由此擺脫西方話語的主宰,成為重新復活古代文論的重要思路。

雲南大學陳紅映先生認為孟子以及孟子以前的原始儒學的民主觀念在當前存在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四川師範大學李凱先生提出建構儒家和諧詩學的新理路。四川大學劉文勇先生從思想史與學術史的角度重新闡釋漢代文學思想。北京師範大學姚愛斌先生?南京大學周欣展先生從古代文體的範疇內涵出發尋求古代文論研究的可能性出路。贛南師範學院吳中勝先生分析古代文論與中醫相類似的思維方式以此重新認識古代文論的固有價值。

跨文化的研究理路方興未艾,成為不可忽略的研究動態。山東師範大學周波先生的《中國文論研究的跨文化反思》表達了這一鮮明立場。香港城市大學張萬民先生認為古代文論研究完全可以借鑑海外學者比較詩學研究中主張超越歷史與文化差異的對流研究形態。中國海洋大學薛永武先生認為古代文論研究只有在突破經典自在性與注重概念範疇之間的關係互動的間性拓展之中尋求出路。武漢大學張思齊先生指出賦作為中國文學的獨特文體可以在中西比較的視域之中發揮中國固有文學理論對於世界文學理論的能動作用。日本南山大學蔡毅先生的《潘飛聲<在山泉詩話>所收日本漢詩》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日本漢學研究思路。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與文學批評的關係
文學批評的視角仍然是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強大傳統。學者們從不同的層面細緻深入地開掘古代文論研究的發展空間,並湧現出一批令人可喜的新成果與新突破,由此表明文學批評的視角仍然具有相當的生命力。

傳統批評方法顯示出內在的活力。華東師範大學彭國忠先生從語源?學源?文本三個方面重新權衡可能被過高評價的李清照《詞論》尤其是其中“別是一家”說的學術價值。吉林大學王汝梅先生以考證方式論證謝肇氵制評《金瓶梅》專論中的小說理論價值。清華大學張海明先生從訓詁的角度澄清歐陽修《試筆》相關問題的考釋。復旦大學陳引馳先生從音韻的角度指出目前永明聲律研究的關鍵在於探究四聲理論的佛教詩學來源。香港教育學院曹順祥先生從經學與詞論的關係論證身為經學家的朱彝尊的詞論實質上是經學家的詞論。韓國延世大學琴知雅女士認為翁方剛是以儒家理法說明用禪家語言表現的神韻說的境界。

《周易》別致的理論構架為古代文論研究提供了相當的靈感。雲南大學張國慶先生認為《二十四詩品》模仿《周易》結構,有著嚴整的理論結構以及由此產生的豐富深刻的理論內涵。這一論題同時引發與會學者們對於《二十四詩品》作者真偽的關注與興趣,成為近年來《二十四詩品》研究熱點的重要反響。香港城市大學鄭滋斌先生指出鍾嶸《詩品》揉合《周易》不易與變易的原則成就頗富創意的詩學理論,其中提升女性作家地位的論述尤其令人耳目一新。

借鑑西方批評方法同時成為古代文論研究的一個趨勢。上海藝術研究所周錫山先生借鑑王國維悲劇理論以及西方的意志學說,意圖正式確立以元雜劇與明清傳奇為主體的“意志悲劇”與“意誌喜劇”。復旦大學汪涌豪先生從文學發生學與文學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古代文論“貶躁主靜”的泛道德主義的局限性,並論證心理的躁動乃至於生命的躁動對於文學創作的積極意義,從而提出“揚躁抑靜”的翻案性思路。蘇州大學張麗華女士運用黑格爾的歷史與邏輯的切分方法重新展示唐宋詩之爭與文變觀的發展。

此外,西北大學張弘先生探討《文心雕龍》審美範疇的佛學源頭。北京大學盧永瞞先生對古代文論中“情”與“志”的關係作了明顯不同於成說的新解。在傳統研究思路繼續發展的同時,龍學研究呈現出以當代審美眼光來更新龍學闡釋的新動態。台灣佛光大學黃維梁先生獨闢蹊徑,活用《文心雕龍》的知音理論批判德國漢學家顧彬對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不公正評價,成為古代文論在當下所發出的一個強有力的聲音。遼寧大學塗光社先生重申《文心雕龍》的通變精神,“通”是通曉,是對於“變”的一種把握,由此從當前審美趨勢解釋《文心雕龍》是肯定個性的個人主義之書。台灣清華大學朱曉海先生從文學創作的根本性質重新審視《文心雕龍》的通變論。與會學者們在研討學術的同時開始關注古代文論寫作與教學的現實問題,認為古代文論寫作與教學應當進一步明確跟進古代文論研究新方法與新成果的前沿意識,從而更好地推進古代文論研究。

名譽會長徐中玉先生在年會閉幕式上所作的總結之中,指出本屆年會開得隆盛認真圓滿,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這次研討會出現的各抒已見?多元共存的繁榮局面,其中湧現的新思路新思維新討論法必然成為今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新方向。這次提交論文數量最多,質量進步,申請入會踴躍,顯示中國古代文論充滿著朝向未來的生命力。本屆年會同時完成第6屆理事會與第7屆理事會的換屆選舉,並接納了不少新會員,胡曉明先生當選為新任會長。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將再次從生氣盎然的春城出發,開始一個新的歷程。

重要年會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十六屆年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十六屆年會
由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第十六屆年會暨楊明照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於2009年11月21日—23日在成都金河賓館召開。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侯雄飛,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黃啟國,四川師範大學校長周介銘,四川大學副校長趙昌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鬍曉明,四川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鍾仕倫等領導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成都市文聯、楊明照先生故里重慶市大足縣、母校大足中學、我校黨委宣傳部、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楊明照先生的親屬和弟子出席開幕式。國內外各高校、科研機構的160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我校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曹順慶主持。
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侯雄飛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回顧一百年以來的中國古代文化與文論研究,無論是研究範圍的拓展還是研究方法的更新,無論是文化原典的闡釋還是文學現象的探研,都取得了海內外公認的學術成就。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是老一輩學者辛勤耕耘的結果,也是各位中青年學者銳意進取的見證。學者們的這些富於創新性的研究昭示著華夏後人對祖先文化遺產的珍愛與文化精神的繼承。在這些巨大的成就中,就有“龍學泰斗”楊明照先生的《文心雕龍》研究。老先生的研究之所以能在龍學界獨樹一幟贏得持久不衰的學術榮譽,與其是蜀學的現代傳人密不可分。楊先生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蜀學精神融入到對《文心雕龍》的研究中,既是蜀學的繼承又是蜀學的光大,對現代學術研究有重大的啟發性意義與價值,值得當今中國學者特別是四川學者深入思考。他強調,紀念楊明照先生誕辰百年的最好紀念是把他身上的蜀學精神傳承下去,並用之於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中,希望通過努力使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取得更大的成績,也使楊明照先生的學術精神代代相傳。
四川師範大學校長周介銘教授在會上致辭。在簡要介紹了四川師範大學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相關情況後,他表示,希望研討會的召開在梳理目前國內有關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成果的同時,紀念楊明照先生對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作出的貢獻,表達我們對楊明照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
我校副校長趙昌文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楊明照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是中國古代文論學界的盛會,也是整個文學理論界的盛會。中國古代文論是中華民族無比燦爛的傳統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文論的突出代表,它與西方文論一起,共同構成了世界文學理論王冠上的璀璨明珠。因此,它既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的文化遺產。對這一優秀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發掘,並把它發揚光大,是我們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楊明照先生之後,又有項楚教授、曹順慶教授等學者繼承和發揚了先生嚴謹求實的學統與精神,做出了新的成就。在重點介紹了我校人文社會學科的相關情況後,他強調,學術之道,貴在傳承,更貴在創新。在中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在中國學術科研蒸蒸日上的今天,四川大學作為國家布局在西部的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作為爭創世界先進水平的“985工程”高校,理應和其他眾多高校一起,秉承楊明照先生等先賢的遺志,充分發揮文學、歷史、哲學等基礎學科在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上的優良傳統和戰略優勢,在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成為先行者,成為頂樑柱,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楊明照先生的女兒楊珣,重慶大足縣政府副縣長陳濤,大足中學校長龔愛華,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黃啟國先後在會上致辭。遵照楊明照先生的遺訓,會上還進行了楊明照先生著作捐贈儀式。我校文學與新聞學院黨委書記熊蘭、楊明照女兒楊珣將楊明照先生的部分著作和藏書交到大足縣副縣長陳濤、大足中學校長龔愛華手中。
在為期三天的學術研討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古代文論三十年”的主題進行了充分研討。研討議題包括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範疇研究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方法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重要理論家研究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名著名篇研究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文獻整理三十年、中外文論比較研究三十年、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中國文論與中國思想等。11月23日,大會閉幕儀式舉行。會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先後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會議決定下屆年會在吉林大學舉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名譽會長郭預適宣布大會勝利閉幕。
學術名家楊明照先生(1909—2003)介紹
中國著名《文心雕龍》和古典文獻研究專家。193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國文系,1939年燕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師從於著名學者郭紹虞。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中國大學、四川大學。曾任中國古代文論學會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名譽會長、全國蘇軾學會會長、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四川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全國首批博士生導師。
楊明照先生長期致力於研究《文心雕龍》和中國古典文獻,尤其在《文心雕龍》校勘注釋和研究上“蜚聲國際”、“舉世罕匹”(台灣著名學者潘重規評語),被學術界公認為“龍學”泰斗。其《文心雕龍校注》(1958)一書被日本著名學者戶田浩曉評為“自民國以來一直到戰後《文心雕龍》的名著。”台灣著名學者王更生稱為“在《文心雕龍》研究上,為後人樹立了一個新的斷代。”其《文心雕龍校注拾遺》(1982)一書被學界譽為“研究《文心雕龍》的小百科全書”,成為“譽滿中外的洋洋巨著。”(牟世金評語)其82萬字的《抱朴子外篇校箋》(1998)被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評為“具有奠基性的貢獻”之著,被學界譽為“皇皇巨獻,真可謂千秋大業,萬世宏功”。(台灣王更生評語)其主要著作有:《學不已齋雜著》、《文心雕龍校注》、《劉子校注》、《文心雕龍校注拾遺》、《抱朴子外篇校注》等。

國學研究和教育機構

近幾年來,國學的復興已然成為一種時尚與熱潮。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國學院、儒學院等各類傳統文化的研究機構。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進全國大大小小的國學研究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