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於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舉行。4月18日,非遺節首次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據了解,本屆非遺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後,舉行的首個大型綜合性非遺活動,也是非遺節落戶四川後的第一屆。活動將匯聚國內外上千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舉辦各類展示、展演、展銷和交流活動200多項。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主辦,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以“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為主題的首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在四川成都舉辦。在此次非遺節上,中國518項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悉數齊聚成都,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第一次大規模集中亮相、展示。

於2007年、2009年舉辦的前兩屆國際非遺節期間,舉辦各類非遺主題的文化活動500多項,10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國內各省(區)市的代表、國內外280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00多萬遊客和市民參與各項節會活動。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參與的國際論壇形成並發表了《成都宣言》、《成都共識》,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經文化部批准,國際非遺節將定點成都、每兩年在全國文化遺產日期間舉辦一屆。本屆國際非遺節是落戶四川後的首次舉辦,又適逢國家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並於6月1日起正式實施,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和第六個全國文化遺產日,因此,具有更加深刻的意義。

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是成都市第一次舉辦國家級文化活動,成都市委、市政府給予高度重視,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活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有效的形式和載體。非遺節的舉行也充分表明中國非遺保護工作與世界同步。

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將於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在成都舉辦,這是在國家頒布《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下簡稱《非遺法》)之後的全國首個以非遺文化為主題的重大國際節會活動。非遺節將以“弘揚人類文明,共建精神家園”為節會主題,在充分體現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突出傳承與發展主題。

指導思路

(一)把宣傳非遺節與宣傳非遺保護、《非遺法》、文化遺產日結合起來,大力普及《非遺法》相關知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的良好氛圍。

(二)把宣傳非遺節與宣傳災後文化重建結合起來,向國際社會、全國人民全面展示中國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災後文化重建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相關亮點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亮點一、非遺節:文化樂民
本屆非遺節期間將安排眾多的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參與性、傳承性和國際性活動。

截至目前,已經報到參加非遺節活動的國家有53個、520多人,國內有60支觀摩代表團、1200多人參與,連同參加表演、展覽和通過其它途徑參加節會活動的人員,參會總人數已超過1萬人。在近二十天的節會活動期間,直接參與活動的國內外代表、遊客和成都市民將超過10萬人次。豐富的活動、廣泛的參與和國際化的平台,將充分體現“文化樂民”的時代主題,將使非遺節成為“文化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亮點二:開幕大戲:天府大巡遊
5月23日上午即將隆重上演的非遺節開幕大戲――天府大巡遊,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大聚會。來自非洲、歐洲、美洲、亞洲的11支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隊伍,和來自新疆、吉林、西藏、雲南、貴州等11個省、區、市的21支表演隊伍,共2000多人,將共同演繹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和美麗。其中聞名於世、原汁原味的巴西森巴舞第一次來到中國,充滿神秘色彩的藏傳佛教寺廟莽號第一次走下高原。

亮點三:非遺節:薈萃人類文化多樣性
本著尊重文化多樣性,共享人類智慧,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宗旨,非遺節期間,將聚集了111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90個項目和入選首批國家保護名錄的518個項目,在成都兩河森林公園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還將有236個項目的傳承人到現場進行展演,集中展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亮點四:成都論壇:搭建政府間學術界的交流平台
非遺節期間還將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議,研究探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課題,制定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規則。同時,國內外從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數十位專家學者,也將匯聚成都,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論壇”,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都宣言》。

重點活動

1、開幕式暨展演活動——天府大巡遊;
2、“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精神家園”;

3、“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國際論壇——形成《成都倡議》”;
4、“戲劇優秀劇目展演——中華梨園”;
5、“中國古琴藝術大展——高山流水”;
6、“閉幕式暨頒獎晚會——天府神韻”。

主題公園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責任——傳承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選址成都市金牛區兩河城市森林。兩河城市森林是成都市和金牛區兩級政府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而共同打造的重點項目之一,總面積444公頃。國家公園將分三期建成,一期工程(國家公園核心區)占地1400畝。目前,已建成1個110000平方米的風情小鎮、1個4000平方米的藝術館和3000平方米的運營中心,在建60000平方米的海外風情小鎮和5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今年5月10日前完工。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項目建設,按照“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文化遺產、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園”的要求,堅持“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與產業化相結合、與市場化相結合”,形成文化內涵豐富、生態環境優美、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主題公園,並將努力打造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AAAA級文化旅遊景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5月23日-6月9日,“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以節慶的形式,打破時空限制,集中展示我國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精華。主要內容包括:舉辦具有互動性、參與性的國際原生態民歌、民樂、民間舞蹈和民間絕技、絕活以及特色文化展演活動;開展國際民間民俗文化巡演;舉辦“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開展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舞台精品會演活動;舉辦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大觀園活動;集中展示民間文學、美術、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社會——和諧開放社會——和諧開放

社會——和諧開放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城西清新的空氣和流水,歷來受到無數名流的青睞與讚賞。
形、色、味、態俱佳的美食文化與閒情、精彩、時尚並存的都市休閒文化使得金牛閃爍出迷人的生活氣息和質感,使金牛成為了各方人士鍾情之地。這裡交通便捷順暢,距離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0公里,區內形成了“六縱六橫”的道路網路,擁有成都火車北站、城北汽車客運中心、茶店子汽車客運中心,直通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溝、黃龍、廣漢三星堆等旅遊景點,素有“旅遊黃金通道”的美稱。這都為營造一個和諧開放的金牛創造了極佳條件,金牛區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非常活躍。

這裡生態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到30%。區內現代成熟居住小區廣布、教育機構與醫療網點分布合理、運動休閒設施齊備、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金牛區現已在全省率先撤消鄉建街道辦事處,目前共有社區112個,實現了城鄉經濟統籌發展。

展望——日新月異
金牛人不遺餘力的努力,使這片福地愈發風生水起。
當前,金牛區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追求目標:積極爭創成都現代商貿業第一區、都市旅遊業第一區、宜居住宅業第一區和工業成長第一區,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全市科學發展先導區、城鄉統籌示範區、和諧社會真善區。
金牛區政府還將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放在了戰略高度上予以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公園落戶金牛區,將有助於進一步培育金牛區文化產業的新增長點,推動全區旅遊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山水——氣聚風藏山水——氣聚風藏

山水——氣聚風藏
風從北來,水向東去。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篁。作為成都的北大門和向西道路的起點,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金牛區自古以來就是自然山水氣聚風藏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巴蜀大地接受華夏文明和中原文明新風的一扇視窗。好山、好水、好風光,面向外部世界開闊的視野,帶來了經濟的匯聚、文化的匯聚、財富的匯聚。

成都人熱愛城西。在這片方圓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為68萬金牛人所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是這裡有聞名全國的“羊西線美食一條街”,也不僅僅是這裡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絕佳人居環境。這塊氣聚風藏的寶地,讓每一個到這裡的人,充滿激情地生活、創造、收穫。
金牛區率先推行了三大國際認證:是國內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最大的行政區域,率先啟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人文——綿長錦繡
金牛地名的來歷,歷來就有多種美好的傳說:金牛壩、金牛古道、牛郎織女……而隨著主體部分位於金牛區的金沙遺址傳奇般問世,更給這片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土地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金沙出土的珍貴文物“太陽神鳥”,已被定為我國文化遺產標誌。那金光熠熠的太陽神鳥,不知包藏著多少精彩絕倫的故事!3000年的歷史既短暫又漫長,勤勞智慧的金牛人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耕耘勞作、修建城市、創造文明、經營商貿,過著一種既富有詩意,又充滿豪邁壯志的生活。
天回鎮自古流傳著古蜀王杜宇“天隳”和唐明皇“天回龍返”的美麗傳說。被稱為“中國的佐拉”的現代著名作家李劼人,以這裡為背景創作了小說名篇《死水微瀾》。駟馬橋則留下了司馬相如“不乘高車駟馬,不復此過”的千古名言,“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愛情詩篇至今為人頌揚。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也誕生於此。
現代金牛因為得益於自然、人文和經濟傳統的孕育,在進入21世紀以後,爆發了巨大的能量,正在向世人展現一幅更加美好的圖畫。今天,金牛區文化、體育科技衛生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先後獲得了“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區”、“全國科普工作示範城區”、“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區”、“全國城區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創建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示範城區先進單位”、“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意義深遠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天府大巡遊生動詮釋文化多樣性。國際非遺節的天府大巡遊將成為一場視覺盛宴和民眾狂歡,來自斯里蘭卡、澳大利亞、捷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表演團隊,以及山東膠州秧歌、甘肅蘭州太平鼓、廣東揭陽晉寧英歌等30餘支巡遊表演隊伍,將在載歌載舞中詮釋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國際非遺博覽園開門迎客。國際非遺節落地四川、定點成都後,成都市為辦好每一屆的活動,專門規劃建設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作為主會場。博覽園將伴隨第三屆國際非遺節的開幕,正式對社會開放。
突出非遺生產性保護產品和非遺特色文化商品展銷。第三屆國際非遺節國際非遺博覽會除了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實物、活態展示等手段,全面展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以及四川省絢麗多姿的非遺資源,還將專門舉辦非遺生產性保護產品和非遺特色文化商品展銷會,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手段,開拓非遺傳承保護和發展之路。

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同期在成都舉行。第三屆國際非遺節期間,將有近30台戲劇精品、一大批戲劇名家薈萃成都,角逐中國戲劇梅花大獎,打造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戲劇文化大餐。

國內外積極參與。從2010年冬天開始,陸續有國家、港澳台地區和一些省、市通過不同途徑了解第三屆國際非遺節的情況,表示出濃厚的參與興趣。籌備工作開始後,發往國內外的邀請函得到了積極的回響,已確定有50多個國家將參加本屆國際非遺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對國際非遺節大力支持,參與主辦,並將派員出席活動,參加成都國際論壇。論壇將圍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這一主題,按照前兩屆的慣例,形成並發表成果檔案——《成都倡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