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炎陵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炎陵紀念館

炎陵縣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紀念館(洣泉書院)位於株洲市炎陵縣,1977年9月15日,郭沫若題寫了陳列館館名。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炎陵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炎陵紀念館
炎陵縣紀念館即洣泉書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28年3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團攻克炎陵縣城,第一團團部設在泉書院。1928年4月中旬,毛澤東率部隊從井岡山來到炎陵,迎接朱德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部隊,毛澤東就在後廳左廂房住宿、辦公,親自部署、指揮了接龍橋阻擊戰,掩護了朱德部隊向井岡山轉移。洣泉書院始建於宋代,原名烈山書院,清嘉慶2年(公元1797年)增修齋舍,因縣境內有耕熟嶺,山下出泉,清純不染,涓涓不息,是為洣水之源,學者誠如泉水,則百川歸海,無所不包,故改名為洣泉書院。
1928年3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離開井崗山,接應湘南暴動部隊。途中,第一師第―團首次攻克酃縣(今炎陵縣)縣城,並在洣泉書院門前大操坪召開上千人的民眾大會。同年4月下旬,毛澤東率軍隊湘南回師井岡山時,再次來到酃縣縣城,當晚,他就住在?泉書院後廳右側的房子裡,第一團團部亦設在書院內。毛澤東和團長張子清等在這裡部署了接龍橋戰鬥,勝利完成了掩護湘南暴動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的任務。
泉書院原名烈士書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黃龍書院舊址上興建。嘉慶二年(1797年)增修齋舍,並根據縣有洣水發源南境之根索嶺下,自東南流入西北,瀠洄澄澈,環帶一邑,改名為“洣泉書院”。書院呈三進兩廂式建築形式。1970年,在書院左側興建了“毛澤東在酃縣革命活動陳列館”,陳列了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老―輩革命家和工農紅軍在炎陵縣的革命活動及奉縣的革命鬥爭史。1977年9月15日,郭沫若親自題寫了陳列館館名。

建立

洣泉書院洣泉書院
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的湖南炎陵縣(原酃縣),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軍轉戰於此,建立了蘇維埃紅色政權,寫了近萬條宣傳標語。 2006年9月26日,全國第一個紅軍標語紀念館主體工程在炎陵縣開工建設,老區人民歡欣鼓舞。洣泉書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洣泉書院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啟迪後人的宣教陣地,也是頗具古色古香民俗文化特色的觀光勝地。1997年省文物局定為“中國工農紅軍在炎陵縣革命活動紀念地”並改館,注入三部分宣教內容,以圖文並茂形式再現歷史事實,對外開放展出。第一部分為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紀念館;第二部分為十八年改革開放建設成就展;第三部分為炎陵縣博物館炎陵名人陳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