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是一個有著近50年發展歷史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其前身是1951年5月創建的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70年4月隸屬國家地震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是一個包括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的綜合性、多學科的社會公益型基礎科學研究機構,是國內唯一的以研究新構造運動和現今地質作用為主的國家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震地質、活動構造、深淺結構、現今地球動力學、地震和火山的形成機理及其災害的預測等,在國內外地球科學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基本概況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是一個有著60多年發展歷史的國家級科研機構
,其前身是1951年5月創建的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70年4月隸屬國家地震局,1978年1月改名為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1998年再度改名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主要職責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是一個包括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的綜合性、多學科的社會公益型基礎科學研究機構,是國內唯一的以研究新構造運動和現今地質作用為主的國家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震地質、活動構造、深淺結構、現今地球動力學、地震和火山的形成機理及其災害的預測等,在國內外地球科學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現任領導

所長

張培震,男,1955年12月23日出生在河南省固始縣。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73項目“活動地塊邊界帶動力過程與強震預測”的首席科學家。
1982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行星與地球科學系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1987-1991在美國內華達大學新構造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1991-現在,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已培養博士8人,碩士1人,現有在讀博士生4人。
1992和2003年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併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5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收錄37篇。2001年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Article” 一篇,並被列為該期的“亮點”(high light)論文,同年還以第二作者和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一篇。SCI檢索表明,截至2005年3月,論文被引用673次(其中他引597次)。 長期從事地震地質和新生代構造地質研究,在中國大陸現今構造變形、青藏高原生長與動力學、活動斷裂習性與強震復發規律、新構造與氣候變化、利用GPS技術研究構造變形與地震活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

副所長

歐陽飈
1962年8月出生,江西瑞金人。1983年畢業於武漢測繪學院,1983年至1987年在國家地震局天津第一測量大隊香山地震台工作,1987年—1990年在局地質所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1994年—2001年在中國地震局人事教育司工作,任副處長、處長,2001年—2010年在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2003年評為研究員。現在局地質所工作,任黨委書記、副所長,主持所黨委的工作,分管所辦公室、離退休工作辦公室、後勤服務中心和開發服務中心工作。
主要負責過職稱評審、專家管理、計畫財務、後勤服務、基本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主持完成中國地震局“九五”重點項目“跨世紀科技人才培養系統工程”;負責完成中國地震局“十五”《中國數字地震網路工程》重大項目“中國地震科學探測台陣”建設工作;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畫“華北克拉通破壞研究共享資料庫”重點項目和地震行業專項“地震台陣觀測技術研究與規範制訂”項目研究工作。曾獲國家人事部第三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
江釗
江釗,1952年3月生,副研究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主管黨政、人事、離退休工作。
1977年2月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物探系,在國家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從事大地電磁測深研究。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在日本國際地震與地震工程研究所研修。1995年獲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2005年分別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
馬勝利
1960年4月出生,理學博士,研究員,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理事。
研究領域為實驗構造物理學,包括實驗岩石變形與顯微構造摩擦滑動及物理效應,震源過程及前兆物理機制的實驗研究,斷層幾何與地震活動,岩石物理力學性質等。曾作為負責人或骨幹完成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課題 1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60餘篇,獲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獎3項,現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研究工作。
1982年1月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力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後分配到陝西省地質局工作。
1986年8月畢業於中國科大研究生院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大地構造物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作。
1987年晉升助理研究員,1994年晉升副研究員。
1997年8月獲理學博士學位,同年晉升為研究員。
1998年起任構造物理研究室主任。
2003年任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992年10月~1993年10月作為訪問學者留學於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1995年6月~8月赴美國地質調查局參加合作研究。
徐錫偉
1962年11月生於江蘇無錫。1979年入成都地質學院三系放射性礦產地質專業學習,1986年7月和1989年12月分別獲構造地質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年12月起在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從事活動構造研究,1993年至1994年東京大學理學部地理系作博士後研究,1996年12月起任活動構造研究員,1994年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1999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人選,2000年和2003年分別獲中國地震局“地震科考勇士”稱號,2001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8年被中國科協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09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010年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目前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主管科研和外事副所長,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獲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工作成果獎二等獎3項。
據國家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檢索可知, 截止2011年6月共發表SCI收錄論著46篇,他人引用878次;在CSCD資料庫中被收錄151篇,他人引用1512次。

學術委員會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 任:何昌榮
副主任:何宏林 單新建
委 員:馬宗晉 馬 瑾 鄧起東 丁國瑜 張培震 歐陽飈 馬勝利
 徐錫偉 冉勇康 何宏林 楊曉平 韓竹軍 許建東 魏海泉
 李 霓 鄧志輝 何昌榮 劉力強 楊曉松 周永勝 陳 傑
 鄭德文 單新建 甘衛軍 王 敏 聶高眾 李志強 蘇桂武
 周本剛 閔 偉 周 慶 湯 吉 詹 燕 陳小斌 尹功明
秘 書:尹功明

學位委員會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主 任:冉勇康
副主任:馬勝利 許建東
委 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國瑜 馬宗晉 馬勝利 馬 瑾 鄧志輝 鄧起東 冉勇康
劉力強 湯 吉 許建東 何宏林 何昌榮 張培震 沈正康
陳 傑 單新建 周本剛 徐錫偉 聶高眾
秘 書:萬景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