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選擇性地出版我國先秦以來較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中以詩文別集為主;少數著名的總集及影響較大的戲曲、小說也酌量收入。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較長、學術含量較高、體現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品圖書特色的一套大型叢書,也是體現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一個標誌性項目。

意義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1978年恢復建制的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我們編輯出版這套《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就是為了給一般研究工作者、大中學校教師及有關文化工作者提供一套比較系統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資料,以便讀者分析研究,作為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借鑑和參考。
《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前人舊注或集注本,一般均作必要的校勘並加新式標點;有些品種也將採用今人新注的形式。
據此,上海古籍出版社擬定了一個含200種圖書的叢書書目,嗣後根據作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又將書目調整壓縮為100種,開展了廣泛的組稿和編輯、出版工作。值此大地春回、百廢待興之機,上海古籍出版社首先重印或修訂重版了“文革”前十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和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的近10種古典文學典籍整理本,並將其納入叢書之中;隨後出版了朱東潤編年校注的《 梅堯臣集編年校注》、錢伯城箋校的《 袁宏道集箋校》等一批老學者從事多年的整理著作;之後的二十來年間,基本上以每年出版2—4種的速度,不斷推出叢書的新品種。截至2004年底,叢書已出版了85種,估計再花5—10年的時間,這套100種的大型叢書歷經半個世紀幾代學者和出版人的努力,可告完成。

分類

這套叢書無論是在選目還是在整理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從選目上來說,全而見精,勾勒出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概貌。叢書100種,以朝代論,大致為唐前15種,唐30種,宋20種,元明15種,清20種;以文體論,總集3種,文論2種,筆記、小說2種,戲曲2種,詞集4種,余均為詩文別集。從整理方式來看,有標點、校點、校箋、箋注、校注、集注、集釋等。其中箋注、箋校、集注、集釋的占三分之二,多為今人所撰,也有前人舊注。傳世佳注者儘量保留,僅作標點,如《 文選》唐李善注、《 王右丞集》清趙殿成箋注、《 杜詩鏡銓》清楊倫箋注、《 李長吉歌詩》清王琦等三家評註、《樊川詩集》清馮集梧注、《玉溪生詩集》清馮浩箋注、《溫飛卿詩集》清曾益等箋注、蘇軾詩清馮應榴輯注、黃庭堅詩宋任淵注等。宋以前的詩文集前人無注或簡注者,多請當代古典文學名家和史家予以箋注或集注,如高亨的《 詩經今注》、湯炳正的《 楚辭今注》、余嘉錫的《 世說新語箋疏》(修訂本)、詹鍈的《 文心雕龍義證》、瞿蛻園的《 劉禹錫集箋證》、瞿蛻園等的《 李白集校注》、朱金城的《 白居易集箋校》、朱東潤的《梅堯臣集編年校注》、鄧廣銘的《 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夏承燾的《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錢伯城的《袁宏道集箋校》、王蘧常的《 顧亭林詩集匯注》等。這些作者都是他們所研究的領域的一流學者,不少是大師和領軍人物,他們的這些古籍整理著作都反映了他們的治學成果,有的凝聚了他們畢生的心血,代表了一個時期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因此獲得了學術界和讀者的好評。如錢仲聯先生的《劍南詩稿校注》獲1988年全國優秀圖書一等獎;詹鍈先生的《文心雕龍義證》獲1994年首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1991年首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一等獎;瞿蛻園先生的《劉禹錫集箋注》、曹融南的《 謝宣城集校注》和邵海清校、李夢生箋的《 忠雅堂集校箋》分獲1991年首屆、1992年第二屆、1994年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一等獎。

作者介紹

在這套叢書的作者中,錢仲聯先生(1908—2003)是與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時間最久、著述最繁富的一位。在近半個世紀中,錢老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10餘種著作,收入這套叢書的就有《鮑參軍集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全二冊)、《劍南詩稿校注》(全八冊)、《牧齋初學集》(全三冊)、《牧齋有學集》(全三冊)、《牧齋雜著》(全二冊,與前兩種又合為《錢牧齋全集》)、《人境廬詩草箋注》(全三冊)等,達千餘萬字。錢先生從青年時代開始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長達70餘年的治學生涯中,以學問廣博、勤於著述而享譽學界。他的《人境廬詩草箋注》193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建國後分別於1957年、1981年由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他的最後一部古籍整理著作《牧齋雜著》收入《錢牧齋全集》,於2003年9月在他逝世前不久出版。記得書出版後,我與編輯室同仁到蘇州大學他的寓所夢苕庵看望他,商談續訂著作權事宜,當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不久他就以95歲的高齡辭世。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以成果豐碩而論,與錢先生相媲美的只有比錢先生小四歲的王利器先生。
這套叢書的出版,也凝聚了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以擁有不少學者型編輯而聞名於業界。先後擔任過這套叢書的不少編輯,如陳振鵬、周劭、朱金城、李學穎等先生,本身就是學識淵博、長於古籍整理的資深編輯,有不少著述問世,並且也參與了這套叢書中一些品種的整理,其中朱金城先生有《白居易集箋校》,李學穎先生有《吳梅村全集》,周劭標點了《敬業堂詩集》等。這些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本著敬業和奉獻的精神,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對來稿進行大量補證,甚至做了大量計在整理者名下的校注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陳振鵬先生,他在責編《稼軒詞編年箋注》一書的工作,得到了作者鄧廣銘先生的高度肯定。《稼軒詞編年箋注》一書凝聚了鄧廣銘先生畢生的心血。在半個世紀中,此書多次修訂,直至199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增訂三版,增訂本字數逾60萬字,篇幅比初版增加了一倍以上。增補部分就包含了編輯陳振鵬先生的成果。從1985年接到鄧先生的增補本來稿,到1993年出版,編輯出版工作達8年之久。陳振鵬先生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正如鄧先生在題記中所說:“陳先生對於這本《稼軒詞編年箋注》的審查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簽貼了數以百計的意見,將全稿寄回,要我參照修改。我翻讀之後,覺得他的意見無不確切諦當;他對於原箋原注中的錯誤,都能指點得切中要害;他所建議添換的新的箋注,也都使本書在質量上得到很大提高。”鄧先生在題記中還列舉了陳先生的一些珍貴意見。這篇題記充分表現出鄧先生這位著名學者虛懷若谷的治學態度和對編輯工作的充分尊重。像這樣作者和編輯相互切磋,使著作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的例子,在這套叢書中是不鮮見的。
正是因為有像鄧廣銘先生這樣的治學嚴謹的學者的參與,有像陳振鵬先生這樣的認真負責的編輯的把關,有上海古籍出版社這樣的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始終擔當。
這些集子的原作者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其作品流傳不衰,堪稱中國古典文學的名作;這些集子的整理者均為當代最有造詣的學者,其整理方式嚴謹細緻,堪稱古籍整理的典範。先後擔任過這套叢書的不少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本著敬業和奉獻的精神,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對來稿進行大量補證,甚至做了大量計在整理者名下的校注工作。
正是因為有眾多治學嚴謹的大定、學者的參與,有認真負責的編輯的把關,有上海古籍出版社這樣的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始終擔起出版人責任的出版社的堅持,才有《中國古典文學叢書》這樣的持續半世紀的精品的出現。

出版介紹

上海古籍出版社向以古典文學典籍的整理出版為重點,經過近半個世紀以來的辛勤耕耘,已成為海內外古典文學典籍出版的重鎮。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學出版社和其後組建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就出版了不少經過整理的古典文學典籍,其中有錢仲聯增補集說校的《鮑參軍集注》、馬其昶校注的《韓昌黎文集校注》、錢仲聯繫年集釋的《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蕭滌非整理的《皮子文藪》、鄧廣銘編年箋注的《稼軒詞編年箋注》、夏承燾箋校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王佩諍校的《龔自珍全集》等。這些集子的原作者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其作品流傳不衰,堪稱中國古典文學的名作;這些集子的整理者均為當代最有造詣的學者,其整理方式嚴謹細緻,堪稱古籍整理的典範。這種作品及其整理者、整理方式的選擇,已經為日後上海古籍出版社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叢書目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001.《詩經今注》高亨注[1980]
002.《楚辭今注》[戰國]屈原撰,湯炳正等注[1996]
003.《司馬相如集校注》[西漢]司馬相如撰,金國永校注[1993]
004.《揚雄集校注》 [西漢]揚雄撰,張震澤校注[1993]
005.《張衡詩文集校注》[東漢]張衡撰,張震澤校注[2009]
006.《阮籍集》[三國魏]阮籍撰,李志鈞等校點[1978]
007.《陶淵明集校箋》[東晉]陶潛撰,龔斌校箋[1996]
008.《世說新語箋疏》[南朝宋]劉義慶撰[南朝梁]劉孝標註,餘嘉錫箋疏,周祖謨、余淑宜、周士琦整理[1993]
009.《鮑參軍集注》[南朝宋]鮑照撰,錢仲聯校[1980]
010.《謝宣城集校注》[南朝齊]謝脁撰,曹融南校注集說[1991]
011.《詩品集注》[南朝梁]鍾嶸撰,曹旭集注[1994]
012.《文選》[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注[1986]
013.《文心雕龍義證》[南朝梁]劉勰撰,詹鍈義證[1989]
014.《駱臨海集箋注》[唐]駱賓王撰[清]陳熙晉箋注[1985]
015.《王子安集注》[唐]王勃撰[清]蔣清翊注[1995]
016.《盧照鄰集箋注》[唐]盧照鄰撰,祝尚書箋注[1994]
017.《韋應物集校注》[唐]韋應物撰,陶敏、王友勝校注[1998]
018.《李白集校注》[唐]李白撰,瞿蛻園等校注[1980]
019.《杜詩鏡銓》[唐]杜甫撰[清]楊倫箋注[1998]
020.《錢注杜詩》[唐]杜甫撰[清]錢謙益注[1979]
021.《孟浩然詩集箋注》[唐]孟浩然撰,佟培基箋注[2000]
022.《王右丞集箋注》[唐]王維撰,[清]趙殿成箋注[1961]
023.《柳河東集》[唐]柳宗元撰,[唐]劉禹錫輯[ 2008]
024.《柳宗元詩箋釋》[唐]柳宗元撰,王國安箋釋[1993]
025.《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唐]韓愈撰,錢仲聯集釋[1984]
026.《韓昌黎文集校注》[唐]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1986]
027.《高適集校注》[唐]高適撰,孫欽善校注[1984]
028.《岑參集校注》[唐]岑參撰,陳鐵民、侯忠義校注[1981]
029.《三家評註李長吉歌詩》[唐]李賀撰[清]王琦等評註[1959]
030.《李賀詩歌集注》[唐]李賀撰[清]王琦等注[1977]
031.《樊南文集》[唐]李商隱撰[清]馮浩譯註,錢振倫、錢振常箋注[1988]
032.《玉溪生詩集箋注》[唐]李商隱撰[清]馮浩箋注[1979]
033.《樊川詩集注》[唐]杜牧撰[清]馮集梧注[1978]
034.《樊川文集》[唐]杜牧撰,陳允吉校點[1978]
035.《白居易集箋校》[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箋校[1988]
036.《劉禹錫集箋證》[唐]劉禹錫撰,瞿蛻園箋證[1989]
037.《長江集新校》[唐]賈島撰,李嘉言校點[1983]
戴叔倫詩集校注》[唐]戴叔倫撰,蔣寅校注[2010]
038.《權德輿詩文集》[唐]權德輿撰,郭廣偉校點[ 2008]
039.《溫飛卿詩集箋注》[唐]溫庭筠撰[清]曾益等箋注[1980]
040.《皮子文藪》[唐]皮日休撰,蕭滌非、鄭慶篤整理[1981]
041.《鄭谷詩集箋注》[唐]鄭谷撰,嚴壽澄、黃明、趙昌平箋注[ 2009]
042.《韋莊集箋注》[五代]韋莊撰,聶安福箋注[2002]
043.《歐陽修詩文集校箋》[宋]歐陽修撰,洪本健校箋[2009]
044.《嘉祐集箋注》[宋]蘇洵撰,曾棗莊、金成禮箋注[1993]
045.《蘇軾詩集合注》[宋]蘇軾撰[清]馮應榴輯注,黃任軻、朱懷春校點[2001]
046.《東坡樂府箋》[宋]蘇軾撰,朱孝臧編年校注,龍榆生校箋,朱懷春標點[2009]
047.《欒城集》[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1987]
048.《二晏詞箋注》[宋]晏殊、晏幾道撰,張草紉箋注[2008]
049.《淮海集箋注》[宋]秦觀撰,徐培均箋注[2000]
050.《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宋]秦觀撰,夏承燾箋注[2008]
051.《蘇舜欽集》[宋]蘇舜欽撰,沈文倬校點[1981]
052.《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宋]梅堯臣撰,朱東潤校注[1980]
053.《於湖居士文集》[宋]張孝祥撰,徐鵬校點[2009]
054.《山谷詩集注》[宋]黃庭堅撰,黃寶華點校[2003]
055.《清真集箋注》[宋]周邦彥撰,羅忼烈箋注[2008]
056.《陳與義集校箋》[宋]陳與義撰,白敦仁校箋[1990]
057.《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壽蓀標校[1981]
058.《放翁詞編年箋注》[宋]陸游撰,夏承燾、吳熊和箋注[1981]
059.《劍南詩稿校注》[宋]陸游撰,錢仲聯校注[1985]
060.《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宋]姜夔撰,夏承燾箋校[1981]
061.《李清照集箋注》[宋]李清照撰,徐培均箋注[2002]
062.《稼軒詞編年箋注》[定本][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1962]
063.《雁門集》[元]薩都剌撰,殷孟倫、朱廣祁整理[1982]
064.《揭傒斯全集》[元]揭傒斯撰,李夢生點校[1985]
065.《海浮山堂詞稿》[明]馮惟敏撰,淩景埏、謝伯陽整理[1981]
066.《湯顯祖詩文集》[明]湯顯祖撰,徐朔方箋校[1982]
067.《湯顯祖戲曲集》[明]湯顯祖撰,錢南揚校點[1982]
068.《高青丘集》[明]高啟撰[清]金檀輯注,徐澄宇、瀋北宗校點[1985]
069.《沈璟集》[明]沈璟撰,徐朔方輯校[1991]
070.《滄溟先生集》[明]李攀龍撰,包敬第標校[1992]
071.《袁宏道集箋校》[明]袁宏道撰,錢伯城箋校[1981]
072.《白蘇齋類集》[明]袁宗道撰,錢伯城標點[1989]
073.《珂雪齋集》[明]袁中道撰,錢伯城點校[1989]
074.《震川先生集》[明]歸有光撰,周本淳校點[1981]
075.《陳子龍詩集》[明]陳子龍撰,施蟄存、馬祖熙標校[1983]
076.《隱秀軒集》[明]鍾惺撰,李先耕、崔重慶標校[1992]
077.《譚元春集》[明]譚元春撰,陳杏珍標校[1998]
078.《聊齋志異[匯校匯注匯評本][清]蒲松齡撰,張友鶴輯校[1978]
079.《納蘭詞箋注》[清]納蘭性德撰,張草紉箋注[2000]
080.《吳嘉紀詩箋校》[清]吳嘉紀撰,楊積慶箋校[1980]
081.《方苞集》[清]方苞撰,劉季高校點[1983]
082.《顧亭林詩集匯注》[清]顧炎武撰,王蘧常輯注、吳丕績標校[1983]
083.《安雅堂全集》[清]宋琬撰,馬祖熙標校[2008]
084.《兩當軒集》[清]黃景仁撰,李國章標點[1983]
085.《茗柯文編》[清]張惠言撰,黃立新校點[1984]
086.《敬業堂詩集》[清]查慎行撰,周劭標點[1986]
087.《小倉山房詩文集》[清]袁枚撰,周本淳標校[1988]
088.《劉大櫆集》[清]劉大櫆撰,吳孟復標點[1990]
089.《吳梅村全集》[清]吳偉業撰,李學穎集評標校[1990]
090.《樊榭山房集》[清]厲鶚撰[清]董兆熊注,陳九思標校[1992]
091.《惜抱軒詩文集》[清]姚鼐撰,劉季高標校[1992]
092.《忠雅堂集校箋》[清]蔣士銓撰,邵海清校、李夢生箋[1993]
093.《牧齋初學集》[清]錢謙益撰[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1985]
094.《牧齋有學集》[清]錢謙益撰[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1985]
095.《牧齋雜撰》[清]錢謙益撰[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點[2007]
096.《李玉戲曲集》[清]李玉撰,陳古虞、陳多、馬聖貴點校[2004]
097.《漁洋精華錄集釋》[清]王士禛撰,李毓芙等整理[1999]
098.《秋笳集》[清]吳兆騫撰,麻守中校點[2009]
099.《人境廬詩草箋注》[清]黃遵憲撰,錢仲聯箋注[1981]
100.《嶺雲海日樓詩鈔》[清]丘逢甲撰,丘鑄昌整理[1982]
101.《甌北集》[清]趙翼撰,李學穎等校點[2007]
102.《瓶水齋詩集》[清]舒位撰,曹光甫點校[2009]
103.《龔自珍全集》[清]龔自珍撰,王佩諍校[1975]
104.《歸莊集》[清]歸莊撰[2010]
105.《梁辰魚集》[明]梁辰魚撰,吳書蔭編集校點[201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