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集校注

《高適集校注》所的高適詩,以《四部叢刊》本《高常侍集》為底本,參校以《全唐詩》本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同時也注意參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劉開揚的《高適詩集編年箋注》等。《高適集校注》在註解與評析的過程中,參考並吸收了前人及時賢的研究成果。

基本信息

作者:(唐)高適著 /孫欽善校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1984-02-01
頁數:411

定價:56
開本:32開
圖書品相:九品
裝幀:平裝
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統一書號:10186-436

內容簡介

高適(702─765),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南)人。祖父高侃高宗時的名將,封平原郡開國公。父親尚文,“位終韶州長史”(參周勛初《高適年譜》)。高適“少濩落,不事生業,家貧,客於梁宋,以求丐取給”(《舊唐書》本傳)。天寶四載(745)曾與李白杜甫共游汴、宋,登臨唱和。他自言“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天寶八載(749)因人舉薦,“舉有道科中第”,授汴州封丘縣尉。哥舒翰鎮河西,高適投其幕府作記事參軍。安史之亂後,得肅宗重用,累官四川節度使,終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封勃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本傳說他:“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其詩以自嘆遭遇不偶者為多數,但其邊塞詩歷來備受關注,詩風激昂雄健,風骨遒上,尤以七言歌行見長。他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與岑參並稱“高岑”。但二人的邊塞詩風格有異,元陳繹《吟譜》云:“高適詩尚質主理,岑參詩尚巧主景”。有《高常侍集》十卷。詩存二百餘首。今人整理的注本主要有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中華書局1981年)、孫欽善《高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