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山水旅遊詩選講

中國古代山水旅遊詩選講

山水風景詩是我國詩歌寶庫的珍品,吟誦這些篇章,如同歌唱一曲曲祖國山河的讚歌。它們又是一幅幅優美的自然畫卷,使我們欣賞大自然之美,陶冶健康的情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壯遊祖國名山大川、遊覽名勝古蹟,吟詠古人的名篇佳章,對於開闊眼界,拓展胸襟,增進知識,提高旅遊質量,以及發展旅遊文化事業,都是有益的。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該書精選了魏晉以來不同詩派的古代山水旅遊詩的名篇佳作,加以注釋、點評,使讀者能夠領略到此類詩歌的精華。與一些詩詞鑑賞類圖書旁註過多、釋言過細,完全替代讀者欣賞的做法不同,本書所選精當,評點亦平實可靠,有較強的引導作用,為讀者留下自己感受原作的空間。是一本較為理想的普及性讀物。

作者簡介

圖書作者:夏傳才圖書作者:夏傳才

夏傳才,1924年生,安徽毫縣人。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經學會會長。194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早年積極投身革命,組織地下工作。解放後轉而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尤專《詩經》,造詣深厚。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圖書目錄

【魏】曹操

觀滄海1

【魏】曹丕

芙蓉池作詩3

【晉】陶淵明

游斜川5

【南朝宋】謝靈運

登池上樓7

入彭蠡湖口10

【南朝齊】謝脁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2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14

【南朝陳】陰鏗

渡青草湖16

【北朝】王褒

渡河北18

北朝民歌

敕勒歌20

【唐】王勃

滕王閣21

【唐】盧照鄰

長安古意22

中國古代山水旅遊詩選講目錄【唐】宋之問

度大庾嶺28

【唐】陳子昂

登幽州台歌30

度荊門望楚32

【唐】張九齡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33

【唐】王之渙

登鸛雀樓35

【唐】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36

臨洞庭37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39

宿建德江40

【唐】崔顥

黃鶴樓41

行經華陰43

【唐】王維

終南山44

漢江臨眺45

山居秋暝47

輞川集(選四首)48

山中50

鳥鳴澗51

【唐】張旭

桃花溪52

【唐】李白

蜀道難53

峨眉山月歌57

游泰山58

登太白峰60

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61

望廬山瀑布63

渡荊門送別64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65

獨坐敬亭山66

望天門山67

鸚鵡洲68

登金陵鳳凰台69

早發白帝城70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至洞庭(選二首)71

憶秦娥73

【唐】杜甫

望岳74

春夜喜雨76

江畔獨步尋花77

絕句78

蜀相79

詠懷古蹟五首80

旅夜書懷81

閬水歌82

登岳陽樓84

秋興85

白帝86

登高87

【唐】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89

【唐】張繼

楓橋夜泊90

【唐】張志和

漁歌子91

【唐】韋應物

滁州西澗92

【唐】孟郊

洛橋晚望93

【唐】韓愈

山石94

【唐】柳宗元

江雪97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98

【唐】劉禹錫

巫山神女廟99

自江陵沿流道中101

望洞庭102

西塞山懷古103

石頭城104

烏衣巷105

【唐】李紳

宿揚州106

【唐】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107

暮江吟108

錢塘湖春行109

春題湖上111

餘杭形勝111

憶江南(二首)112

【唐】許渾

汴河亭114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115

鹹陽西門城樓晚眺116

【唐】杜牧

過華清宮118

赤壁119

泊秦淮120

江南春絕句121

山行122

題揚州禪智寺123

【唐】雍陶

題君山124

【唐】李商隱

樂遊原125

馬嵬126

隋宮128

詠史130

【唐】溫庭筠

商山早行131

【唐】皮日休

汴河懷古133

【唐】陸龜蒙

吳宮懷古134

【五代】韋莊

菩薩蠻(其二)135

台城136

【宋】王禹偁

村行137

【宋】寇準

書河上亭壁139

【宋】林逋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140

【宋】楊億

夜宿山寺141

【宋】柳永

望海潮(東南形勝)142

【宋】曾公亮

宿甘露僧舍144

【宋】梅堯臣

魯山山行145

【宋】歐陽修

晚泊岳陽146

豐樂亭遊春147

採桑子(二首)148

【宋】蘇舜欽

初晴游滄浪亭150

【宋】曾鞏

西樓151

【宋】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懷古)152

登飛來峰154

泊船瓜洲155

北山156

江上157

【宋】蘇軾

游金山寺15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60

飲湖上初晴後雨162

望海樓晚景162

題西林壁163

惠崇春江晚景164

浣溪沙165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166

【宋】黃庭堅

登快閣168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169

【宋】秦觀

泗州東城晚望171

望海潮(梅英疏淡)171

【宋】陳師道

十七日觀潮174

【宋】張耒

初見嵩山175

【宋】曾幾

三衢道中176

【宋】陳與義

襄邑道中177

【宋】陸游

游山西村178

臨安春雨初霽179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180

劍門道中遇微雨182

三峽歌182

【宋】范成大

鄂州南樓184

【宋】楊萬里

過揚子江186

【宋】朱熹

觀書有感187

水口行舟188

【宋】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189

【宋】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91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194

青玉案(元夕)195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96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98

【宋】姜夔

揚州慢(淮左名都)200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選二首)203

【宋】戴復古

山村204

【宋】周密

聞鵲喜(吳山觀濤)206

【金】完顏

梁園207

【金】元好問

泛舟大明湖208

游黃華山210

游天壇雜詩211

台山雜詠212

【元】耶律楚材

陰山213

【元】馬致遠

(越調·天淨沙)秋思214

【元】白樸

(越調·天淨沙)秋215

【元】陳孚

居庸疊翠216

【元】於石

瀟江亭217

【元】趙孟

岳鄂王墓218

【元】馮子振

登金山219

【元】張養浩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221

登泰山222

【元】楊維楨

廬山瀑布謠 並序223

【元】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225

念奴嬌(登石頭城)227

上京即事228

次韻登凌歊台229

【明】劉基

閩關230

菩薩蠻(越城晚眺)231

【明】高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232

【明】李東陽

游嶽麓寺234

【明】文徵明

滄浪池上236

【明】李夢陽

出使雲中237

泰山238

【明】李攀龍

杪秋登太華山絕頂239

【明】徐渭

五月燕京歌241

【明】王世貞

登太白樓242

【清】吳偉業

登縹緲峰243

【清】顧炎武

龍門244

【清】王士禎

秦淮雜詩(之一)246

真州絕句(二首)247

【清】丁澎

度嶺見長城248

【清】孔尚任

北固山看大江249

【清】查慎行

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250

【清】王圖炳

渡江252

【清】厲鶚

蒙陰253

【清】鄭燮

瓜洲夜泊254

【清】袁枚

渡江大風255

馬嵬256

同金十一沛恩游棲霞寺望桂林諸山257

【清】紀昀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260

【清】林則徐

出嘉峪關感賦261

【清】魏源

湘江舟行262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264

三湘棹歌(選二首)266

【清】康有為

過虎門269

【清】譚嗣同

潼關270

【清】陳去病

中元節自黃浦出吳淞泛海271

圖書樣章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①。

天似穹廬②,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③。

【作者簡介】

本篇是北朝民歌名作,屬《雜歌謠辭》。敕勒是北方一個少數民族,北齊時居於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帶。據《樂府廣題》等記載:534年,東魏高歡率軍攻打西魏玉璧,士卒傷亡過半而久攻不下,軍心動搖。高歡召集各貴族將領商議,令斛律金唱其本族的古老牧歌《敕勒歌》,他親自和唱,軍心為之感奮(《樂府廣題》) 。可見,遠在六世紀前葉,這支牧歌已在敕勒人中廣泛流傳。它原用鮮卑語歌唱,後譯為漢語,故句式不齊。

【注釋】

①敕勒川:敕勒族所居住的草原地帶。 陰山:山脈名,起於河套西北,至內蒙古自治區與內興安嶺相接。

②穹廬: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圓頂,今稱“蒙古包”.

③見:同“現”,呈現、顯現。

【點評】

本詩用極簡練的篇幅展現了內蒙古大草原遼闊蒼茫的景象,熱情讚美了陰山下草原的壯麗和恢宏。全詩只是寥寥幾筆,幾個特寫鏡頭,就突出了內蒙古草原的特殊風光,傳達出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