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燃機學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CSICE)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於1981年3月批准成立的,是全國內燃機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的學術性的法人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據2019年1月中國內燃機學會官網顯示,該學會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橫向聯繫的民眾性科技團體,其橫向聯繫的有關行業有14個;學會有會員12000餘名,遍及全中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有19個省、市成立了內燃機學會;下設12個分會和1個編輯委員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81年3月,中國內燃機學會成立。

1982年4月,中國內燃機學會加入國際內燃機學會(CIMAC),成為國際內燃機學會的會員國。

1984年5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0年7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5年9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01年6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05年10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10年10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16年10月,中國內燃機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學術年會在上海召開。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內燃機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舉行學術活動和表彰獎勵活動;

五、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六、決定終止以及其他重大事宜。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閉幕期間,領導學會的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制訂學會活動計畫;

五、審議、監督學會經費收支情況;

六、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情況;

七、舉辦學術活動和表彰獎勵活動;

八、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九、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和派出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十、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十一、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十二、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三、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分支機構

據2019年1月中國內燃機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12個分會和1個編輯委員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分支機構簡表
序號各分會和編委會支撐單位中國科協備案情況
1中國內燃機學會大功率柴油機分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2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小功率柴油機分會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3中國內燃機學會汽油機氣體機分會東風汽車公司
4中國內燃機學會燃燒節能淨化分會天津大學
5中國內燃機學會測試技術分會中國北方發動機研究所
6中國內燃機學會基礎件分會山東大學
7中國內燃機學會設計與智慧型製造分會北京理工大學
8中國內燃機學會特種發動機分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9中國內燃機學會燃料與潤滑油分會清華大學
10中國內燃機學會航空內燃機分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1中國內燃機學會後處理技術分會上海交通大學
12中國內燃機學會新材料與表面技術分會上海交通大學
13中國內燃機學會編輯委員會天津大學
說明:“√”表示已備案

組織會員

據2019年1月中國內燃機學會官網顯示,該學會是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橫向聯繫的民眾性科技團體,其橫向聯繫的有關行業有14個;有會員12000餘名,遍及全中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有19個省、市成立了內燃機學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地方學會簡表
序號地方學會秘書長掛靠單位/通訊地址地方科協備案情況
1北京內燃機學會賀燕銘北京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
北京市通州區經濟開發區東區靚麗三街1號
2天津市內燃機學會胡春明天津內燃機研究所
天津市衛津路92號
3上海市內燃機學會呂興才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
4山西省內燃機學會王鐵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西大街79號
5河北省內燃機學會張輝河北華北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中山西路910號
6大連市內燃機學會葉嵐北車(大連)柴油機有限公司
大連市沙河口區中長街51號
7吉林省內燃機學會韓永強吉林大學
長春市人民大街5988號
8黑龍江省內燃機學會李曉波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南通大街145號
9江蘇省內燃機學會李小華江蘇大學
江蘇鎮江市學府路301號
10浙江省內燃機學會吳鋒浙江大學
杭州浙大路38號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
11安徽省內燃機學會左承基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號
12山東內燃機學會李國祥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長青區海棠路5001號
13湖南省內燃機學會鄧國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省長沙市韶山南路498號
14湖北省內燃機學會劉會猛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市珞喻路1037號
15河南省內燃機學會吳健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西苑路48號
16廣西內燃機學會陳乾廣西汽車拖拉機研究所
廣西柳州市魚峰區陽旭東路2號
17陝西省內燃機學會魏衍舉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省西安市鹹寧西路28號
18昆明內燃機學會雷基林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市呈貢新區大學城
19廣東省內燃機學會王惜慧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市天河區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作學院
說明:“√”表示已備案

•會員種類

中國內燃機學會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單位會員和境外會員。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個人會員:凡自願加入學會,擁護學會章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成為學會個人會員:

1、具有本科學歷,技術職稱為工程師以上或相當於工程師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

2、雖不具備本科學歷,但已從事本學科工作三年以上,並具有實際工作經驗和一定學術水平的人員。

3、高等院校內燃機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4、熱心和積極支持學會工作,並從事內燃機事業的各級管理幹部。

二、單位會員:凡與學會專業範圍有關,並擁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學會的有關活動,擁護學會章程,支持學會工作的從事內燃機科研、生產、教學、經營和管理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登記的學術性社會團體均可申請入會。

三、境外會員: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中確有真才實學,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內燃機科學技術工作者,以及自願加入學會,擁護學會章程,在學術上有較高成就,對中國友好並願意與學會保持聯繫,促進交往和合作的外籍專家、學者,可申請成為學會的境外會員。

•會員入會的程式

一、個人會員:由本人提交入會申請表,經學會一名會員介紹,或學會各級學術組織,或法人單位推薦,報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即可成為學會會員。

二、單位會員: 由本單位提交入會申請書,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

三、境外會員:由本人提交申請書,經學會二名會員介紹,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並報中國科協備案可成為學會會員。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個人會員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優先參加學會組織的有關活動;

3、優先取得學會的有關資料和有關服務;

4、對學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二、單位會員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優先參加學會組織的有關活動;

3、優先取得學會的有關資料;

4、可請求學會優先協助舉辦培訓班和提供技術諮詢及技術服務;

5、對學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三、境外會員

1、優先應邀參加學會主辦的有關學術活動;

2、優惠或免費取得學會出版的學術刊物或有關資料;

3、來華訪問,從事學術、經濟活動時取得學會力所能及的協助。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

1、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決議;

2、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3、完成學會交辦或委託的工作;

4、積極撰寫學術論文,熱心參加學會的有關活動;

5、按規定交納會費。

二、境外會員

1、執行學會決議,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2、對學會在境外會員所在國和地區從事的學術活動提供協助;

3、支持學會工作,寄贈中國以外有關學術資料,溝通信息,完成學會委託的任務,協助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科技合作,推薦專家來華講學;

4、按規定交納會費。

按規定程式加入學會的各類會員,由學會頒發會員證。個人會員的會籍管理和工作聯繫由學會理事會委託的、發展其入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燃機學會負責。

•退會說明

會員如有嚴重違犯學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研究通過,予以除名。凡觸犯中國刑律者,其會籍自然取消。

會員入會自願,退會自由。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調動工作時,應辦理會員關係轉移手續。會員如二年不按規定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理事、常務理事則視為自動放棄職務。

業務資產

•業務範圍

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內燃機科技人才的培養,推動內燃機事業的發展和學科的進步,為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服務;

二、開展科普活動,推廣先進技術,開展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技術培訓,努力提高會員與有關內燃機人員的科技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編輯出版內燃機領域的學術、科普刊物和技術書籍及其他文集、資料,組織製作音像作品,加強科技成果和信息的宣傳報導;

四、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參與科學論證和諮詢服務,加快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套用,助力創新發展,為增強內燃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貢獻。

五、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科技戰略、規劃、布局、政策、法律法規的諮詢制定,建設高水平的內燃機科技創新智庫。

六、有序承接科技評估、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製,參與國家科技獎勵推薦等政府委託工作或轉移職能。

七、開展國際間學術交流,發展同中國以外內燃機科技團體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來,為海外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提供服務。

八、密切聯繫科學技術工作者,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呼聲,舉辦為內燃機科技工作者服務的有益活動;

九、健全科學共同體的自律功能,推動建立和完善科學研究誠信監督機制,促進科學道德建設和學風建設,宣傳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培育科學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評選、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學術論文、科普作品及先進學會工作者,注重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發現人才並向有關部門推薦;

十一、受政府委託或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舉辦為內燃機科技工作者服務和推動內燃機行業技術發展的展示會、現場會和科技展覽等活動。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有關單位、團體和個人的資助及捐贈;

三、中國科協撥款;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學術年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內燃機學會學術年會

2004年開始,中國內燃機學會決定每隔3年同時在上海舉辦一次學術年會、國際內燃機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內燃機展覽會(簡稱 “二會一展”)。

據2019年1月中國內燃機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每年10月在中國國內不同的城市,由專業分會和地方省、市內燃機學會聯合舉辦一次聯合學術年會,學會分別於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在上海舉辦了“二會一展”(CSE);連續10年每年10月分別在武漢、天津、哈爾濱、南寧、長春、太原、昆明等市舉辦了聯合學術年會。

•世界內燃機大會

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中國內燃機學會聯合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並主辦“世界內燃機大會”。

2018年11月,首屆世界內燃機大會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並於同期舉行了國際內燃機及製造裝備展覽會。

報刊資源

報刊資源 報刊資源

中國內燃機學會主辦出版的學術和普及刊物 有:《內燃機學報》、《內燃機工程》、《內燃機》。

《內燃機學報》創刊於1983年,主要刊載內燃機科學技術方面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套用價值的論文,該刊自2004年始被美國EI收錄並全檢,是中文核心期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指定的學位和研究生教育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

《內燃機工程》創刊於1979年2月,是國家級核心期刊,刊登的學術論文已被美國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全文收錄,被《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定為科技檢索資料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中國科技期刊精品資料庫》全文收錄,《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內燃機》於1985年創刊,是介紹內燃機及其零配件設計、生產、使用、維修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該刊為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刊。

人才培養

•獎項設定

中國內燃機學會在內燃機界每年評選表彰一次“突出貢獻獎”和“史紹熙人才獎”;每屆理事會任期內評選、表彰一次“傑出成就獎”;另外在每次年會和聯合學術年會上都評選、表彰、獎勵優秀學術論文和科普作品。

一、傑出成就獎

“傑出成就獎”為成果獎,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的、創造性的成就和做出突出貢獻,並有顯著套用成效;在產品開發、改造方面取得重大的創造性的成果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學會會員。每屆理事會任期內評選一次,每次表彰1~3名。

二、突出貢獻獎

“突出貢獻獎”為年度獎,重點獎勵學會會員在學會工作上,工作成績顯著,且獲得各理事單位及會員公認,或對內燃機行業技術進步有突出貢獻的學會會員。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表彰1~6名。

三、史紹熙人才獎

“史紹熙人才獎”為中青年科技獎,年滿不超過45周歲,在內燃機及其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教育和工程技術人員,以促進內燃機領域年輕人才的快速成長。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表彰2~3名。1998-2001年每年評選成就獎(共分三個等級)2002年開始取消偶數年份評獎。從2006年起改為“史紹熙人才獎”,不分等級,每年評獎。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學會會徽 學會會徽

中國內燃機學會會徽整體為紅底白字,中間為學會英文名縮寫字母CSICE。

精神文化

中國內燃機學會的宗旨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團結和組織中國內燃機科技工作者以科學求實的態度,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民主辦會的原則;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內燃機學科領域實施科技創新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中國內燃機科學技術水平,促進內燃機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內燃機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內燃機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倡導內燃機人的創新、求實、協作、奉獻的精神,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中國內燃機學會第八屆(2016.10-2021.10)理事會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理事長 何光遠、蔣德明、蘇萬華
理事長 金東寒
副理事長 孫少軍、劉志剛、李駿、李樹生、李繼凱、許傳國、張樹勇、邵煜、歐陽明高、董建福、舒歌群、譚貴榮
秘書長 李樹生(兼)
副秘書長 馮明志、裴毅強、曹健、秦凱豐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屆次任職時間職務姓名
第一屆1981.3-1984.5理事長張逢時
第二屆1984.5-1990.7理事長史紹熙
第三屆1990.7-1995.9理事長何光遠
第四屆1995.9-2001.6理事長李守仁
第五屆2001.6-2005.10理事長李守仁
第六屆2005.10-2010.10理事長張小虞
第七屆2010.10-2015.10理事長張小虞
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