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學之精神

中國佛學之精神

《中國佛學之精神》,作者系洪修平、陳紅兵,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追溯了中國佛學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中土文化之根,並對中國佛學精神的形成發展、中國化佛教宗派的主要理論學說、中國佛學精神在不同理論學說中的體現等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分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洪修平陳紅兵
出 版 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309067675 ; 978-7-309-06767-5
I S B N : 9787309067675 出版時間: 
開 本: 16 頁 數: 360 頁
定 價: 35 元

內容簡介

《中國佛學之精神》追溯了中國佛學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中土文化之根,並對中國佛學精神的形成發展、中國化佛教宗派的主要理論學說、中國佛學精神在不同理論學說中的體現,以及中國佛學的圓融精神、倫理精神和人文精神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探索和分析,是研究中國佛學形成發展歷程、中國佛學基本理論學說、中國佛學精神特質的力作。中國佛學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來佛教傳人中土後,經過兩漢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依附、迎合與調和,魏晉南北朝時期與傳統儒道的共存並進、衝突交流,隋唐時期的相互吸收、獨立創新,以及人宋以後的融合滲透、三教合一,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質的中國佛學理論。中國佛學一方面繼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寬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從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國佛學精神。

本書目錄

第一講 緒論:中國佛學的特點與精神第二講 中國佛學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第一節 印度文化精神一、印度文化精神形成的諸多因素二、印度文化精神的幾個主要表現三、印度文化主題的幾個重要觀念第二節 印度佛學的創立與發展一、佛教的創立與原始佛學思想二、佛教的分化與佛學的發展第三講 中國佛學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第一節 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展開一、兩漢時期二、三國兩晉時期三、南北朝時期四、隋唐時期五、宋代以後第二節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一、佛教的方術靈神化二、佛教的儒學化三、佛教的老莊玄學化第四講 中國佛學精神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節 中國佛學精神的孕育一、漢代佛學的兩大系統二、魏晉佛學與玄學三、南北朝佛教學派第二節 中國佛學精神的形成一、天台宗二、三論宗三、法相唯識宗四、華嚴宗五、禪宗六、淨土宗第三節 中國佛學精神的滲透一、入宋以後佛學的衰微與佛教的持續發展二、明清佛教的停滯與居士佛學的興起三、近現代佛學的復興與人間佛教的提出第五講 性具實相說第一節 五時八教與止觀並重第二節 三諦圓融與一念三千第三節 性具善惡與無情有性第六講 諸法性空論第一節 六家七宗與僧肇佛學第二節 破邪顯正與真俗二諦第三節 八不中道與二藏三法輪第七講 法相唯識學第一節 三性三無性第二節 唯識轉依說第三節 五重唯識觀五種姓說第四節 五位百法與因明學說第八講 法界緣起論第一節 業感緣起真如緣起第二節 法界觀門無盡緣起第三節 六相圓融與十玄無礙第四節 五教十宗與禪教一致第九講 修心見性論第一節 般若、佛性與東土五祖第二節 神秀北宗與息妄修心第三節 惠能南宗與頓悟心性第十講 中國佛學的圓融精神第一節 中國佛學圓融精神的形成一、中國佛學圓融精神形成的文化根源二、中國佛學圓融精神形成的現實需要三、中國佛學圓融精神的基本特徵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三教融合思想一、三教融合思想的歷史發展二、三教融合思想的一般內涵第三節 中國佛教的判教思想一、南北朝時期的判教思想二、隋唐時期的判教思想第四節 中國佛教理論學說中體現的圓融精神一、在魏晉南北朝佛教理論中的體現二、在隋唐佛教宗派理論中的體現小結第十一講 中國佛學的倫理精神第一節 中國佛教的善惡觀一、業報輪迴與善惡報應二、性具善惡與十善業道三、勸世寶卷與功過格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戒律觀一、道宣戒律觀二、天台戒律觀三、禪宗無相戒與百丈清規第三節 中國佛教的修行觀一、從戒定慧到六度四攝二、無修之修與稱名念佛第四節 中國佛教的孝親觀一、魏晉南北朝佛教孝親觀二、唐宋佛教孝親觀三、宋元以降的佛教孝親觀小結第十二講 中國佛學的人文精神第一節 中國佛學人文精神的思想淵源第二節 中國佛學人文精神的人本意蘊一、從“諸法無我”到佛性如來藏二、從涅槃佛性到自心自性三、從見性成佛到發達人生第三節 中國佛學人文精神的入世關懷一、“體用一如”:入世關懷的理論依據二、“即世間求解脫”:入世關懷之融入平常日用三、“救世救國”:入世關懷之參與世間事業小結

作者介紹

洪修平,哲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萊特(Fulbright)研究學者,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副主編,併兼任國際儒聯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宗教的研究,在海內外出版《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禪學思想史》、《中國佛教文化歷程》、《中國佛教與儒道思想》等學術著作20部,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科研成果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等十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
陳紅兵,山東理工大學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與宗教專業在讀博士生。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生態哲學研究。先後在《哲學研究》、《光明日報》、《宗教學研究》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曾獲武漢大學李達哲學獎、山東省社科優秀論文獎多項。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佛教生態思想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傳統生態觀與範式轉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