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

內容介紹

方東美闡發中國哲學之精神,是以整體的西方哲學為對照,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巨觀文化背景下對中國哲學的一次整體透視。他從形上學的層面來把握中西哲學的精神,並從中西形上學的比較中將中國哲學界定為“內在超越”型態。他認為,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就在於圓融和諧的精神,即所謂“廣大和諧之道”,他以此作為對西方“二元對立”思想的超勝之道。同時,他從機體形上學的觀點,將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學和新儒家看作中國哲學精神的共同代表。

作者介紹

方東美(1899-1977) 名珣,字德懷,後改字東美,曾用筆名方東英,安徽桐城人(今樅陽縣楊灣鄉大李莊),與哲學家方以智、桐城派始祖方苞有旁系宗親關係,(並非方以智、方苞直系後裔)。東美年幼喪父母,依賴兄長撫養成人。十六歲畢業於桐城中學。1920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21年赴美留學,獲威斯康辛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24年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後回國,任職於武昌高師(武漢大學前身)。1925年應聘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教授,學校幾經更名,幾易校長,方東美一直執教於中央大學。1948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如果僅以治學方向的變更來區分其一生的話,方東美大體上走過了3個階段:1936年夏以前為第一階段,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薰陶而走向對西方哲學的追求,其代表作為《生命情調與美感》、《科學哲學與人生》;1966年夏以前為第二階段,由西方逐漸返回到東方,代表這個階段成就的著作是《哲學三慧》;1966年夏以後進入第三階段,其主要代表著作為《中國形上學中之宇宙與個人》、《從宗教、哲學、與哲學人性論看人的疏離》、《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方東美始終以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為學術主旨,以開放的胸襟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流派,並力圖貫穿古今、統攝諸家之學。

作品目錄

總序前言導論:中國哲學精神四大傳統概說1.儒家2.道家3.各宗大乘佛學4.三類型新儒家開場白:對中國哲學的熱切形上學追尋第一章中國哲學的特質第一部分儒家第二章原初儒家:第一階段,從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學第三章原初儒家:第一階段,創造性宇宙中人之偉大第二部分道家及其對中國大乘佛學早期發展的影響第四章老子體系第五章莊子體系第六章道家對般若哲學的影響第三部分佛學的全面發展第七章初步思考第八章三論宗體系第九章天台宗體系第十章 法相與唯識宗體系第十一章華嚴宗體系第四部分新儒家三類型第十二章一般觀察第十三章實在論類型新儒家(上)第十四章實在論類型新儒家(中)第十五章實在論類型新儒家(下)第十六章唯心論類型新儒家第十七章自然論類型新儒家結束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