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哲學精神

8.《儒學心性論的歷史進程》,《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 16.《莊子心性論發微》,《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 33.《道家天命論的精神追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9千字。

作者介紹

羅安憲,男,漢族,陝西省西安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
中國哲學史,道家哲學,魏晉玄學。
校內職務: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秘書長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
開設課程:
1.中國哲學史,授課對象:哲學專業本科生
2.中國哲學專題研究,授課對象:哲學專業研究生
3.中國哲學智慧,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本科生
4.道家哲學概論,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研究生
5.魏晉玄學,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研究生
6.儒家典籍研究,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研究生
7.《論語》導讀,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本科生
8.《老子》研讀,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本科生
9.《莊子》研讀,授課對象:全校各專業研究生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類:
1.《虛靜與逍遙——道家心性論研究》,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280千字。
2.《審美現象學》,專著,三秦出版社,1995年5月,250千字。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論》,副主編,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個人撰寫20千字。
4.《和境——易學與中國文化》,合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承擔其中兩章,共40千字。
5.《國學365》,主編,同心出版社,2006年9月,150千字。
6.《中國哲學史新編》,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7.《老莊哲學精神》,專著,首爾出版社,2008年3月,250千字。
8.《中國孔學史》,主編,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880千字。
9.《中國哲學的世界》,合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10.《聖賢氣象》,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365千字。
影像類
《老子——管理哲學》,主講,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
《莊子——逍遙人生》,主講,北京高教影像出版社,2007年4月。
論文類:
1.《莊子人生追求新解》,《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4期,8千字。
2.《略論古希臘運動理論的歷史發展》,《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6千字。
3.《略論文化的承傳與再建》,《炎黃》1995年1期,6千字。
4.《反思與抉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審美價值取向》,《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6千字。
5.《論中國人的宇宙意識》,《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6千字,收入大型工具書《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典》。
6.《天人同構與中國傳統美學精神》,《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分冊1999年第3期轉載,8千字。
7.《容納百川與創新學術》,《社會科學家》2000年第1期,6千字。
8.《儒學心性論的歷史進程》,《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
9.《對中華和合文化傳統的探索》,《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2千字。
10.《聖人之學的探索》,《哲學研究》2000年第6期,3千字。
11.《從“橫渠四句”看張載哲學的人文精神》,(台灣)《中國文化月刊》第245期,12千字。
12.《莊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6千字。
13.《從人學視野審視儒家文化》,《博覽群書》2001年第5期,2千字。
14.《中國哲學的反思與未來走向》,《探索與爭鳴》2001年第7期,7千字。
15.《莊子論命與生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分冊2001年第11期轉載,8千字。
16.《莊子心性論發微》,《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
17.《莊子心性論》,(台灣)《中國文化月刊》第264期,15千字。
18.《周易的養生理論》,《大易情性》——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5千字。
19.《試論莊子的人生理想》,《道韻》第十一輯,中華大道出版社,2002年8月,13千字。
20.《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現代反思》,《琛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分冊2004年第8期轉載,8千字。
21.《中國哲學話語系統的現代轉換》,《東方論壇》2004年第3期,6千字。
22.《為師有為師之道》,《中州學刊》2005年第3期,5千字。
23.《整體與貫通》,《中國出版》2005年第6期,3千字。
24.《“學而優則仕”辨》,《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分冊2005年第10期轉載,《新華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轉載,12千字。
25.《儒家的義利觀念與現代市場經濟》,《儒學評論》創刊號,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6千字。
26.《孔子“直”論之內涵及其人格意義》,《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分冊2006年第1期轉載,8千字。
27.《“無為”觀念的歷史演化及現代意義》,《太原師範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一期,1千字。
28.《“學而優則仕”的歷史流變》,《中國社會導刊》2006年第3期下,3千字。
29.《中國心性論第三種形態:道家心性論》,《人文雜誌》2006年第1期,9千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4期轉載,《新華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30.《由禮而仁而藝:孔子人文思想的邏輯展開》,《河北學刊》2006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10期轉載,5千字。
31.《儒家人性論的發展路向》,《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2月28日,5千字。
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學動態》2007年第4期,3千字。
33.《道家天命論的精神追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9千字。
34.《道家性本論芻議》,《東方論壇》2007年第1期,8千字。
35.《儒家傳統的當代命運》,《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第6期轉載,8千字。
36.《儒道人性論之基本差異》,《河北學刊》200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第10期轉載,10千字。
37.《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中國人民大學校報》2008年11月17日,3千字。
38.《現代社會與儒家傳統思想資源》,《河北學刊》2009年第1期,4千字。
39.《孔子的君子論及其現代意義》,《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3期,9千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9年第6期轉載,《新華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40.《李栗谷與羅整菴理氣論比較研究》,《人文雜誌》,2009年第2期,9千字。
41.《李退溪與奇高峰關於四端七情的論辯》,《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8千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