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的前身,是1948年10月17日,由中將軍長曾澤生率領在長春戰場起義的原國民黨滇系第60軍。

簡介

3

1949年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布命令,將這支以雲南子弟為主要成分的起義部隊成建制地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轄步兵第148師、149師、150師(同年9月,原第150師撤銷,剛編入第50軍建制的由營口起義部隊改編的步兵第167師,改稱步兵第150師),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為軍政治委員。

隨後,中國共產黨向起義部隊派來400多名黨員幹部,領導3萬餘起義官兵開展了以控訴舊社會、控訴舊軍隊為核心內容的政治整訓。經歷了那場涕泗滂沱的淚血大控訴後,起義部隊實現了脫胎換骨的徹底改造,迅速成長為新型的人民軍隊,並在解放大西南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人民立下了功勳。特別是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第50軍在艱苦卓絕的漢江50晝夜阻擊戰中,打出了國威、軍威,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交口讚譽。

戰鬥序列

148師149師150師
第442團第443團第444團;第445團第446團第447團;第448團第449團第450團.
1950年10月25日,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參戰,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
1951年3月15日,第50軍回國休整。

同年7月,第二次開赴朝鮮。
1955年4月,第50軍從朝鮮撤軍回國。

奉命入朝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軍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隨即糾集僕從國介入這場內戰。9月15日,“聯合國軍”在仁川登入扭轉敗局後,越過“三八線”向北進犯。

3

10月8日,中共中央決定派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19日夜,首批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跨過鴨綠江
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剛經過精簡整編,由5.8萬餘人銳減至3.3萬餘人不久的第50軍,於9月下旬,緊急收攏分散在湖北等地執行水利、生產、剿匪等任務的部隊,乘火車倉促北上,撥歸新成立的“東北邊防軍”建制。
第50軍抵達東北後,按照東北軍區最初的指示,部隊當年不參戰,準備成建制地改為炮兵。豈知,先期到達的部隊剛把現有裝備交上去,10月24日晚10點,軍政委徐文烈接到東北軍區政委高崗的電話,命令第50軍馬上恢復原裝備,即刻乘已經派來的火車向中朝邊境緊急開進。第一列火車剛到輯安,部隊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全無準備的情況下,又接到上級的命令: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25至26日,第50軍全部渡過鴨綠江。

初試鋒芒

10月29日,擔任戰役預備隊的第50軍進入指定戰區,敵之大部已被友軍殲滅。11月3日,敵全線敗退。
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動了企圖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的“最後攻勢”。25日黃昏,鑒於西線敵軍已被誘至我預設戰場,志願軍發起戰役反擊。按照志願軍首長的決心,第50軍命令第148師(欠第443團)切斷泰(川)博(川)公路,阻敵西援;第149師加強第450團向竄踞定州、納清亭之美24師的一個團進攻。由於遭敵阻擊、行動遲緩和兵力不集中等原因,部隊連續三夜撲空。

29日,第50軍又奉命向博川東南穿插,直取安州,配合主力殲滅清川江北岸之敵。30日,第148師和第149師進至大寧江西岸,由於橋樑被敵破壞,未能過江,又錯過了殲敵的機會。

整頓思想

由於部隊倉促出國參戰,思想工作“不摸底”,思想動員沒跟上,政治工作和黨的工作一度“陷於停頓”,以至於指戰員中“右傾保命、短工幫工思想”有所抬頭,“走糊塗路,吃糊塗飯,打糊塗仗,糊裡糊塗在朝鮮”之類的怨言,一度流行。
針對存在的問題,第二次戰役結束後,軍黨委決定:利用作戰間隙,全軍上下普遍開展為期一周的思想整頓,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判右傾思想”,檢查“戰鬥意志和戰鬥積極性”,總結作戰的經驗教訓。同時,調整了個別“思想右傾”的團以下帶兵主官。

經過整頓,部隊求戰熱潮空前高漲,全軍指戰員憋足了勁,一定要打個翻身仗!

進攻高陽

12月28日,第50軍奉命秘密前出至開城以東地域,進行戰役準備。部隊戰前動員口號:“敢與敵人見面就是勝利!”

3

12月31日戰役開始,第50軍自茅石洞至高浪浦里地段強渡臨津江,戰至1951年1月2日,“聯合國軍”A線陣地被全面突破,開始總退卻。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轉入戰役追擊。
1951年1月2日晚,第149師奉命“向高陽攻擊前進”。攻擊高陽,向北,可斷議政府英軍之退路;向南,能直插漢城美軍之心窩。
3日2時,第149師前衛446團1營配屬師偵察連,在高陽以北的碧蹄里,將執行掩護任務的美25師第35團一個營擊潰;隨後,該營向仙遊里搜尋前進,並於5時攻占英29旅來復槍第57團掩護分隊據守的195.3高地,俘敵37人。
英29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名將蒙哥馬利的隊伍,參加過諾曼第登入,裝備有最先進的“百人隊長”式坦克,很有名氣。拂曉後,英軍以16架飛機、7輛坦克、12門火炮為掩護,發起了7次反撲,該營在付出重大傷亡代價情況下,死死扼住了逃敵咽喉,為主力抓住戰機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晚,擔任戰役掩護任務的英29旅從議政府向漢城撤退。
19時,第149師首長急令第446團2營和第445團1營分別插入仙遊里至梧琴里以西谷地截擊敵人。
這場戰鬥,1951年2月26日的《人民日報》曾以三分之一版面予以過精彩報導。當年第445團1營教導員林家保和第446團2營營長楊樹雲講述了這其中從未報導過,卻又是最為慘烈的一幕。

戰鬥經過

那天晚上,林家保營以急行軍速度剛剛插到仙遊里以南的佛彌地附近,便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馬達聲,爬上127高地一看,好傢夥,山下一大串車燈像一條長蛇順著蜿蜒曲折的公路往南移動,一支機械化部隊正在撤退。
在林家保營加強指揮的團參謀長林長修當機立斷,命令第1連在佛彌地以北公路東側迅速展開,第2連立即穿過公路占領127高地對面的無名高地,從兩翼夾擊逃敵,迫擊炮分隊和重機槍分隊在127高地兩側占領陣地,第3連為預備隊。
命令下達後,林家保喊了一聲:“2連跟我來!”帶著部隊趁夜暗跑步從敵行軍縱隊的間隙橫穿過去,直撲對面無名高地。
英國人打仗真怪,知道中國軍隊擅長夜戰,喜歡穿插迂迴出奇制勝,撤退的時候,汽車一路開著大燈不說,天上還打著照明彈,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從哪逃出來,又逃往哪去似的。

第2連正好借光。照明彈亮的時候,全部臥倒,就地隱蔽,觀察前進路線。照明彈一滅,一躍而起,急速向前奔跑。敵人機槍打過來的都是曳光彈,呈拋物線,看得見他往哪打,好躲。不到3分鐘,百十號人一個不少,全部從敵人鼻子底下橫穿了過去。

“揭蓋蓋”

19時30分,圍殲逃敵戰鬥打響。

4

第2連正準備依託無名高地附近有利地形,回頭卷擊敵人,忽然發現無名高地有敵掩護分隊,索性一鼓作氣攻了上去,邊沖邊喊著半生不熟的英語喊話:“哈羅,董替安克特(喂,不要動)!”立足未穩的一個排英國兵被從天而降的志願軍嚇呆了,除少數人逃走外,大部分乖乖地當了俘虜。第2連官兵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俘虜趕到一堆,還得抽出十幾個人去押送他們。等他們回過頭來,僅兩平方公里谷地內打坦克的戰鬥已經白熱化。
擔任“攔頭”任務的是第446團2營。該營的參戰官兵記得,那天晚上剛開戰,營長楊樹雲和教導員高振聰就宣布:“打掉一輛坦克立小功,打掉兩輛坦克立大功,打掉三輛坦克當英雄!”口號一提出,士氣大振。第4連爆破手顧洪臣,首先將先頭兩輛坦克炸毀在佛彌地公路轉彎處的山埡口,堵住了後續坦克的逃路。英軍的機械化行軍縱隊隨即大亂,汽車全部停在公路上,坦克、裝甲車躍下公路,在稻田地里亂竄。
兩個營的官兵,相當一部分人第一次見到坦克,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打坦克。部隊的裝備真差,不但沒有反坦克火炮,就連火箭筒也沒有,每個班只有一根爆破筒和一個炸藥包,再就是每人背著的4枚手榴彈。手榴彈是對付步兵的。
楊樹雲說:坦克剛開過來的時候,每輛上面都坐著幾個英國兵,天黑,我們沒注意到,爆破組一上去,就被坦克上的步兵打掉了。吸取教訓後,我們先組織機槍、衝鋒鎗、步槍的火力,把坦克上的步兵趕下來,然後,再把爆破組派上去炸坦克。開始用爆破筒或炸藥包,往坦克履帶里塞。別處不行,不是彈回來,就是滾下去,搞不好,還要把自己人炸著。往履帶里塞也不容易,運動著的坦克顛簸大,又是黑天,看不準位置,掉下來的時候多,爆破成功的少。沒多久,爆破筒和炸藥包就用光了。這時,再把四五枚手榴彈捆在一起作為“集束手榴彈”用。
林家保營第3連9班班長王長貴長春起義的雲南籍老兵,解放前,一家人盡受地主打罵,父親的腿都叫地主打折了,九台“淚血大控訴”時,曾哭得兩天沒吃飯。在殲滅蔣介石警衛團的戰鬥中,王長貴曾帶領一個班連繳兩挺重機槍,遂以鄂川戰役戰鬥英雄身份,於1950年進京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見過毛澤東主席,激動地又哭了一場。此時,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黨和毛主席的恩情!他見坦克炮塔上的蓋子打開了,乾脆爬了上去,準備把手榴彈塞進去。沒提防,坦克車內射出一梭子子彈,王長貴身中3發,掉下車來。
王長貴犧牲後,反坦克手們繼續爬坦克。有的被敵人發現,炮塔一轉,甩了下來,坦克再急轉掉頭,用履帶把甩下來的戰士碾死。即便如此,爬坦克的人還是接連不斷,“揭蓋蓋”的喊聲依然在谷地夜空迴蕩著。到最後,所有的坦克都不敢打開頂蓋了。

英雄李光祿

敵人的“噴火坦克”後來被第446團2營5連副班長,四川三台籍的李光祿炸毀了。李光祿是鄂川戰役補入部隊的原國民黨士兵,苦大仇深,他一共炸毀3輛坦克。
炸頭一輛坦克的時候,李光祿爆破組的第一爆破手楊厚昭先上,他從溝渠里跳出來,把爆破筒往坦克履帶里一插,沒插穩,爆破筒在履帶里“咯咯嘎嘎”地響了幾聲,被甩下公路爆炸了。第二爆破手劉鳳岐抱起炸藥包再上。由於10公分的導火索太長,放在公路上的炸藥包在坦克隆隆駛過後才爆炸,白白騰起一根令爆破手們捶胸頓足的煙柱。
李光祿沒時間思索了,他果斷地將導火索截成3公分長。3公分導火索,意味著李光祿必須在3秒內完成炸藥包的點火、投送等動作,並迅速轉身、撤離、隱蔽。前面是敵人的火力網,後面是坎坷不平的稻田地。更為困難的是,點火沒有拉火管,火柴又在行軍中被汗水打濕了,李光祿和劉鳳岐是將棉大衣上的棉絮扯下來,到公路邊被燃燒彈打燃的草地上點著,捂回隱蔽爆破手們的溝渠里,再把火種藏在棉大衣下。不但麻煩,還相當危險。

4

李光祿什麼都不顧了,只想打坦克。
當一道眩目的閃光和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把坦克車內4名乘員送上西天的時候,李光祿也被一股熱浪狠狠地推倒在稻田地里,隨後,就是一塊不小的凍土重重地砸在後背上。李光祿醒來的時候,谷地四野瀰漫著濃烈的硝煙,火,已經映紅了半邊天。他吐了兩口黏糊糊的濃血,費了好大的勁才撐起右肘,側過身子,把凍土塊從後背掀了下去。
不久,李光祿又在營長楊樹雲的指揮下,炸毀了第二輛坦克。這一次,炸藥包是用綁在上面的兩枚手榴彈引爆的,時間更短,引爆時間只有不到兩秒鐘。他又一次被震暈在坦克車旁。
醒了的李光祿又聽到了戰場的槍聲炮響,以及那些聽得懂和聽不懂的叫喊聲。“坦克還沒打完呢,我不能在這躺著。”李光祿強忍難捱的疼痛,硬撐起身子,踉踉蹌蹌地去取炸藥包。
這時,一位戰友告訴他,沒有炸藥包了,大家正在全力對付“噴火坦克”,已經搭進去好幾個爆破組了。李光祿一聽,全身熱血“轟”地一下湧上腦門:“老子就不信打不掉它!”也不知道哪來的勁,瞬間又恢復了往時的矯健,提著手榴彈重新躍入谷地。
回到谷地溝渠的李光祿,手中只有兩枚手榴彈,要打坦克只有爬上坦克車了。他先匍匐前進到“噴火坦克”必經之路附近的一道土坎旁隱蔽下來,待它開過來時,突然躍起,從側後猛追上去,左手抓住車上的鐵環,右手握著手榴彈並同時扶住履帶上的葉子板,縱身一跳,登了上去。李光祿還沒站穩,突然,“噠噠噠……”一梭子子彈從他腋下穿了過去。
“不好,讓狗日的發現了!”說時遲,那時快,李光祿索性撲上車頂,一隻手掀開上面的蓋子,另一隻手把手榴彈塞進了“嗚哩哇啦”直叫喚的車內,然後,翻身跳下。
“轟!”一根粗大的火柱從“噴火坦克”內騰空而起,接著,一團一團的火球從天而降,散落四周。
頃刻間,李光祿如墜火海,火苗沿著棉褲、棉衣直往上竄,燒灼他的手腳和臉頰。他衝出危險地帶,往雪地上一撲,再就勢猛滾,一直滾到距離“噴火坦克”二三十米的地方,才把身上的火滾滅。直到這時,李光祿的力氣再也使不出來了。

輝煌戰績

1951年1月3日晚,志願軍第50軍149師445團1營和446團2營在漢城附近的高陽地區,把英軍29旅的一支裝甲部隊,堵在了被後來英軍戰史稱之為“死谷”的一道谷地,經過四五個小時的激戰,我志願軍指戰員用炸藥包、爆破筒和手榴彈等極為簡陋的步兵武器,殲滅英軍第29旅皇家來復槍第57團一部和英軍第8騎兵(坦克)團直屬中隊(皇家重坦克營)全部,炸毀敵坦克和裝甲車27輛、汽車3輛,繳獲坦克4輛、裝甲車3輛、汽車18輛、榴彈炮2門,斃、傷敵200餘人,俘敵少校營長以下227人。

打掃戰場

這場步兵打坦克的戰鬥結束後,上級命令445團1營負責打掃戰場。

4

英軍的坦克、裝甲車和汽車全被我們堵在了谷地里。下了公路的坦克、裝甲車多數都被炸毀了,東倒西歪橫七豎八地躺在溝里、稻田地上。公路上的坦克、裝甲車和汽車有相當一部分是好的,車燈開著通亮,馬達還在“轟轟隆隆”地叫喚。

多數俘虜是喊話喊出來的。本來戰鬥意志就差,打了一夜,叫志願軍的“拚命三郎”們打怕了。有兩個英國俘虜,從坦克里一爬出來,就用生硬的中國話一個勁地說:“艾德禮(英國首相)壞,跟杜魯門跑!艾德禮壞,跟杜魯門跑!”
有幾個俘虜,是戰士爬上坦克炮塔,一邊用手榴彈敲炮塔蓋子一邊喊話給弄出來的。裡面的英國大兵挺聽話,一喊,就把炮塔的蓋子打開了,先慢慢舉出兩隻手,再緩緩伸出一個腦袋,一個個磨磨蹭蹭爬出來後,雙手舉得高高的,你不讓他放下來他絕對不放下來,非常正規。
有一輛坦克,裡面最後爬出來的是個什麼東西?一條拖著尾巴“汪汪”直叫的洋狗!蠻有英國紳士的閒情逸緻。真不知是來打仗還是旅遊?

就這樣,完整的4輛坦克、3輛裝甲車、18輛汽車和2門榴彈炮,被俘虜們開到距戰場稍遠的另一處谷地,然後,砍來松枝加以偽裝。

低估戰鬥力

客觀原因

志願軍第50軍戰鬥力曾被低估,不僅僅是因為“受起義部隊背景的影響”,廖鋒先生所說的“作戰準備倉促”問題,確實存在。
第50軍北上中朝邊境前,部隊分散在湖北、河南等地執行水利、生產、剿匪、營房建設等任務,其中多數部隊在湖北江漢平原洪泛區從事築堤防洪及開荒生產,完全沒有參加韓戰的戰前準備:
兵員銳減——全軍剛剛經過精簡整編,由5.8萬餘人減至3.3萬餘人。
幹部缺編——部隊1948年10月起義不久,多數軍官和一部分士兵共2490人被送往東北軍政大學學習,編為東北軍大第11期第5團。1949年9月下旬,起義學員畢業後,分配方案臨時改變,只有575名學員分回第50軍工作,其餘畢業學員分配到第四野戰軍其他10個軍。雖然,東北軍區為這支起義部隊分批調來幾百名老部隊的幹部,但多數是政治工作幹部,軍事指揮員缺額很大,機關特別是各級司令部缺額更多。部隊入朝時,軍部缺副軍長和副政委,3個步兵師缺2個師長、2個副政委、3個司令部副參謀長、2個政治部副主任、2個供給部長,團以下就更不用說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基層軍事指揮員是從起義士兵中剛剛提拔起來的,缺少指揮經驗。

5

火炮裝備不足——曾澤生率部起義時,曾經從兵團司令官鄭洞國手裡騙來一個榴彈炮營,但在1949年南下參加解放戰爭後,因進入鄂川山區作戰,作輕裝處理了。進入四川作戰期間,第四野戰軍首長曾經有過明確指示,要將繳獲的裝備物資儘量讓給一野和二野的老大哥部隊。為這事,在成都戰役期間,軍政委徐文烈還批評過比自己資歷老得多的另一位軍領導。雖然,成都戰役後部隊有所繳獲,但得到的無後坐力炮等火炮,在回師湖北後,又支援華東部隊用於解放舟山群島去了。

正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1950年9月下旬,第50軍接到中央軍委的緊急命令後,迅即收攏部隊,移交農業生產基地和豐收在望的金秋果實,全軍分別從漢口、花園及駐馬店登上火車,連夜倉促北上。
第50軍到達東北後,“是當時東北地區5個軍中唯一沒有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建制序列的部隊。而是直接接受東北軍區指揮,……甚至到10月21日誌願軍13兵團首長要求調一個軍至安東地區維護後方交通線安全並作為志願軍預備隊時,中央軍委從千里之外的天津把正在從事生產的66軍匆忙調來沒,也沒有動用鴨綠江邊的50軍”。
第50軍於10月上旬抵達吉林西豐、遼源、海龍、磐石地區集結後,按照東北軍區最初的指示,部隊當年不參戰,準備成建制地改為炮兵。豈知,部隊剛把現有裝備交上去,10月24日晚10點,軍政委徐文烈突然接到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的電話,命令第50軍迅速恢復原裝備,即刻乘已經派來的火車向中朝邊境緊急開進。
第一列火車剛到安東,部隊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全無準備的情況下,又接到上級的命令: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25晚,第50軍148師和149師分別由輯安、安東跨過鴨綠江,隨後,軍部及第150師也從安東跨過鴨綠江,倉促參加抗美援朝。

漢江阻擊戰

第四次戰役中,我軍按照彭德懷“西頂東放”的部署,西線第一線只展開第50軍和第38軍之第112師,以4個師的少量兵力阻擊敵主要進攻集團,爭取時間,掩護我軍主力休整、補充、集結,並在東線,先誘敵深入,再實施戰役反擊。
被部署在西線敵軍進攻的主要方向上”的第50軍,“對手是敵一線5個作戰集團中實力最強的美1軍,可謂是‘重點中的重點’”。
迎擊超強的對手,第50軍面臨的困難的巨大的,最突出的問題是彈藥攜行量不足。

6

經過第二、三次戰役消耗後,第50軍的彈藥攜行量早已不夠一個基數,軍、師後勤攜行的彈藥不夠半個基數,沒有預備基數。
炮彈,更少得出奇。修理山,是志願軍第50軍在漢江南岸一線陣地中的三個主要防禦要點之一。在這個美軍戰史稱之為“血嶺”地段,第50軍148師444團最初的任務是守7天。面對美1軍25師一個整師號稱“修理山決戰”的“閃電攻勢”,第444團實際堅守了10天,至2月4日2時將修理山陣地移交給前來接防的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第8師第1聯隊後,才奉命撤出。據當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四八師炮兵戰鬥總結》,這期間,第444團配屬了師炮兵營的美式山炮第2連後,總共才只有山炮炮彈116枚、八二迫擊炮彈124枚、七○炮彈32枚,平均每門炮只有15枚炮彈,且全在1月27日至30日期間打光了。這4天,平均每門炮每天打4枚炮彈,在一線作戰的步兵營每天只能得到30來枚炮彈的火力支援。
彈藥補給更少。在漢江南岸半個來月的阻擊戰中,上級給全師補給彈藥,只有3次:
第一次,在戰役打響第7天即1月31日晚上,軍後勤送來手榴彈、反坦克手雷、地雷和六○炮彈4000餘枚。師里見補給的彈藥太少,只好命令機關和二線部隊只留三分之一的手榴彈、子彈,其餘的一律收上來,送往一線部隊。
第二次,在2月1日,師里終於得到上級補充子彈2.9萬餘發(若平攤到全師指戰員頭上,人均只有三四發)。師里隨即將其中2.3萬發子彈補充到一線的第444團和第443團,將3000發子彈補充給二線的第442團,師里只留3000發子彈作機動。
第三次,在2月2日,軍後勤又給全師補充六○炮彈350枚、地雷67枚、手榴彈610枚。
有些情況現在說起來,恐怕不少人都不信。“大寒”節氣,數九嚴冬,風雪交加,參戰指戰員露宿陣地,甚至棉鞋都穿不上。有的同志硬是凍得站不起來了,抬下戰場就被鋸掉了雙腳。
糧食也奇缺。為保證一線作戰分隊的口糧,政治機關主動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早晨一頓吃稀飯,晚上要去運送傷員,抬擔架往返五六十里路,所以吃乾飯。
雖然,第50軍陣地防禦艱危困苦到如此程度,即使美軍裝甲分隊幾次打到師、團一級指揮系統所在地,整個防禦體系始終穩如泰山。

感動統帥

志願軍第50軍在漢江南北兩岸50晝夜阻擊戰以劣勢的戰備、悲壯的戰況、輝煌的戰績,感動了志願軍統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袖群。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曾澤生軍長曾動情地對彭德懷司令員說:“我們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抬頭了!”
高度評價第50軍戰績的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告訴曾澤生軍長:“有我彭德懷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
曾任志願軍第149師和148師供給部副部長的尹俊山記得,第四次戰役結束後,軍參謀長舒行回國參加志願軍後勤工作會議,其間,周恩來總理在會議上一次又一次地反覆表揚第50軍,把舒行參謀長表揚得都不好意思了:在座的,還有那么多的老部隊,不能老表揚我們啊!
後來,毛澤東主席在兩次召見曾澤生軍長時,也對第50軍的戰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你們50軍在朝鮮戰場打得還是蠻不錯嘛!”。
直到1964年,當葉劍英元帥準備前往第50軍視察“大比武”時,朱德元帥依然惦記著這支來自敵對營壘的新部隊,他特意叮囑:“50軍是起義部隊的一面旗幟,一定要把這支部隊建設好!”

領導名錄

第50軍

軍長:曾澤生
副軍長:蔡正國(三次戰役前調來,1953年4月12日在朝鮮犧牲)
政委:徐文烈
副政委:缺
政治部主任:何運洪
副主任:張梓楨
後勤部部長:劉耀東
後勤部政委:劉峰
衛生部部長:李永春

第148師

師長:白肇學(未到任)
副師長:趙鶴亭(代理師長)
政委:陳一震
副政委:余孝禮
司令部參謀長:戴天祥
政治部主任:李挺

第149師

師長:隴耀(未到任)
副師長:李平野
政委:金振鍾(兼代理師長)
司令部參謀長:寧堅
政治部主任:蘇民

第150師

師長:王家善
副師長:賀焰藩
政委:李冠元
司令部參謀長:楊濱
政治部主任:田克東(第四次戰役前期在水原受傷離任)
供給部部長:缺
副部長:魏新銘
供給部政委:彭武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