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起義後改編而成。

基本信息

由來

長春起義後曾澤生(右一)與四野領導在一起 長春起義後曾澤生(右一)與四野領導在一起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起義後,立即開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區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這支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番號,並任命了領導人。

軍長曾澤生、副軍長葉長庚、參謀長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屬原第182師編為第148師,師長白肇學,政治委員陳一震;原暫編第21師編為第149師,師長隴耀,政治委員李桂林;原暫編第52師編為第150師,師長李佐,政治委員李冠元。全軍2.3萬餘人,隸屬東北軍區。3月,遵照中央軍委命令,東北軍區將第167師(由1948年2月25日在營口起義的原國民黨軍東北保全暫編第58師改編而成),編入第50軍建制,師長王家善、政治委員張梓楨。全軍共轄4個步兵師,1個直屬炮兵團。

參加戰役

解放漢城 解放漢城

1948年秋,在東北的國民黨軍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奉命從5月開始,對長春守軍東北"剿總"第1兵團(指揮新7軍、第60軍等部)共約10萬人,採取"軍事圍困、經濟封鎖、政治瓦解"的方針,進行長困久圍。

國民黨軍第60軍軍長曾澤生將軍面對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又經過人民解放軍的爭取,毅然率所部3個師於1948年10月17日宣布起義。這一果斷行動,為長春和平解放及遼瀋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50軍成立後,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進行政治整訓,建立各種制度,特別是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實行黨對部隊的絕對領導;建立革命的官兵關係,培植革命軍隊的優良傳統作風。同時,從東北軍區所屬機關、部隊陸續抽調各級各類班幹部466名,從遼北學院,長春青年幹校等單位招收青年知識分子600多名,從牡丹江教導團調來460多名改造較好的雲南藉解放軍官到該軍任職;又從東北翻身農民中補入5400多人,使部隊政治素質有了很大改善。該軍也抽調2490名班以上人員和軍官到東北軍政大學和牡丹江教導團學習,調341名軍官到教導隊學習。通過整訓,這支部隊得到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很快成為堅決反對反動統治、忠誠為人民服務,為中國革命徹底勝利而戰鬥的一支新型人民軍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1949年6月14日,第50軍奉命入山海關南下,歸第四野戰軍建制。9月,到達湖北當陽地區,遵照中央軍委和第四野戰軍決定,第150師所屬部隊按營、軍建制,分別補入第148師和第149師;第167師改稱第150師,師長王家善、政治委員李冠元。9月中旬,中南軍區抽調一批中、上層軍政領導幹部到第50軍工作,送往東北軍政大學學習的幹部500餘人分配回軍。10月,能參加鄂西戰役,俘國民黨軍第79軍代軍長蕭炳寅、副軍長李維龍以下官兵7000餘人。11月下旬,奉命配屬第二野戰軍進軍四川。12月,參加成都戰役,俘國民黨軍8100餘人,迫降1.77萬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1950年2月,奉命隸屬第四野戰軍建制,回師湖北沙市、鍾祥一帶參加農業生產和修築漢江大堤工程。中南軍區將補訓第15團、第15醫院調歸第50軍建制。此進,加上在鄂西戰役和成都戰役中解放、收編的國民黨軍官兵2.7萬餘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識分子1600餘人,全軍官兵已達5.8萬餘人。5月,遵照中南軍區的指示,將收編的川東挺進軍士兵2000餘人補入第148師,將成都和平解放的國民黨第20兵團3個軍的殘部縮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67師,師長方暾,政治委員秦振,歸第50軍建制,並在天門地區進行整訓。9月下旬,第50軍奉命由湖北開赴東北,歸東北軍區指揮,在吉林西豐、遼源、磬石、海龍一帶集結待命。在此期間,奉命撤銷了第167師和軍炮兵團,組建了3個師屬炮兵營。

1950年10月25日,第50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開赴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二、三、四次戰役。在第三次戰役中,全殲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解放漢城。在第四次戰役中,在漢江兩岸頑強抗敵50晝夜,沉重打擊和消耗了敵有生力量,保證了志願軍主力休整、集結和糧彈補充,為準備實施戰役反擊爭取了時間。1951年3月15日回國整補。同年7月,第二次開赴朝鮮,擔負西海岸防禦以及搶修機場等任務。10月至11月,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先後攻占南韓軍盤的椴島、炭島、大和島、小和島、和艾島。1955年4月,第50軍從朝鮮撤軍回國。第50軍在入朝作戰的期間,廣大指戰員發揚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勝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湧現出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鮑清芳,國際主義戰士、二級模範王永維等功臣、模範1.4萬人,有1個團、6個連、11個班、7個組獲榮譽稱號,有7000餘人獲朝鮮政府授予的勳章或獎章。

1955年4月12日,第50軍回國,隸屬於瀋陽軍區建制領導。1967年5月27日,第50軍調歸成都軍區建制領導。1985年12月1日,第50軍番號撤銷。

參加韓戰

第50軍部分軍師領導在漢城興國寺 第50軍部分軍師領導在漢城興國寺

韓戰爆發後,年輕的50軍首批入朝作戰。先後參加了一、二、三、四四次戰役,進行大小戰鬥95次,斃傷敵軍14052人。在高陽戰役中一舉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18勇士夜襲水源,尤其在著名的漢江南阻擊戰中,以血肉之軀,用10033人傷亡的代價,在戰爭史上寫下了以劣勢裝備戰勝號稱世界頭號強國軍隊的光輝戰例。

創造了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的防禦作戰,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特點在我軍20多年的戰爭歷程中所罕見,受到彭德懷司令的稱讚。50軍還是首先攻入漢城的軍隊,當時訊息傳來,人們在天安門前徹夜狂歡。志願軍歸國後,出生於雲南永善縣的50軍軍長曾澤生曾兩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說:“你們打得不錯啊!”烽煙滾滾,歷史遠去,而故人依舊,今天一些老戰士的回憶,掀開了當年壯懷激烈、保家衛國的情景。

歷代主官

第50軍軍長

第一任軍長曾澤生 第一任軍長曾澤生

曾澤生1948.11---1968.9

孫洪道1968.11---1978.7.27

張志禮1978.7.27---1982.10.22

康虎振1984.3---1985.11.30

第50軍副軍長

葉長庚1949.1---1950.1

第二任軍長孫洪道 第二任軍長孫洪道

陳克非1950.5---1950.9

蔡正國1950.12---1953.4

曾雍雅1953.4---1954.4[第一]1954.4---1957.6

趙國泰[第二]1954.4---1955.5

賀吉祥1955.3---1963.5

趙國泰[第一]1957.6---1964.2

李佐1959.12---1969.10

王萬金1961.1---1964.9

王中軍1962.8---1963.3

鄭志士1963.5---1967.12

第三任軍長張志禮 第三任軍長張志禮

孫洪道1964.11---1968.11

徐成功1965.4---1965.9

張玉成1966.3---1969.10

楊増彤1968.1---1978.7

趙國泰:1969年3月調任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如果1964.02離任副軍長,那1964.02-1969.03任何職?

戴天翔:抗美援朝時期仍為第148師參謀長。第50軍首任參謀長應該為舒行。

第50軍軍政治委員

徐文烈1948.11---1954.6

任榮1959.2---1960.7

中間地上坐著者為康虎振 中間地上坐著者為康虎振

楊中行1960.7---1963.2

鄒衍1963.2---1966.12

曲競濟1966.12---1969.2

鄭志士1969.2---1973.9

曲競濟1973.12.10---1977.12.23

張立勛1978.8---1981.4

高星耀1981.4---1983.5.14

高樹春1983.5.14---1985.8.19

參謀長

楊增彤1966.3---1968.1

張志禮1968.1---1972.11

關豁明1968.10---1969.10[副軍長兼]1969.10---1971.4

3人任職時間有點問題

《四川省軍事志》 【1967.05-1985.08】關豁明,張志禮、劉廣桐、劉古聲、李文彬。關豁明1967.05已經任50軍參謀長了

楊、張、關參謀長的任職時間是按解放軍組織史資料記載。

張雖然1968.1被任命為參謀長,實際靠邊站,沒進軍黨委常委,但也未免職[文革期間不少見]。所以,出現重疊任職狀況。

根據中委詞典 朱成友1983年任五十軍副軍長

關豁明1969.10---

張志禮1972.11---1978.7

劉廣桐1973.4---1981.4

劉忠和1976.8---1980.04

張君福---

張英才---

白泉---

劉古聲---

康虎振---1984.3

朱成友---

第50軍軍副政治委員

何運洪1952.10---1953.8

楊中行1954.6---1960.7

陳一震1961.3---1964.6

劉伯堂1962.5---1969.10

展明1964.2---1966.2

張立勛1968.1---1978.8

高星耀1968.1---1981.4

林長修1969.10---

趙宇平1971.2---

孫治平1971.2---1975.6

喬學亭1971.2---

侯培聚---

高樹春---

張少松---

第50軍軍參謀長

戴天翔1949.1---1949.5

舒行1949.5---1952.10

蔣克誠1952.10---1954.4

趙國泰[第二副軍長兼]1954.4---1955.5

李道之1956.2---1957.7

鄭志士1957.7---1963.5

徐成功1963.5---1965.4[副軍長兼]1965.4---1965.9

楊增彤1966.3---1968.1

張志禮1968.1---1972.11

關豁明1968.10---1969.10[副軍長兼]1969.10---1971.4

劉廣桐[副軍長兼]1973.4---

劉古聲---

李文彬---

第50軍軍政治部主任

王振乾1949.1---1949.12

何運洪1950.1---1952.10

楊中行1952.10---1954.6[軍副政治委員兼]1954.6---1955.10

陳一震1955.10---1961.3[軍副政治委員兼]1961.3---1964.6

展明[軍副政治委員兼]1964.2---1966.2

胡俊人1966.3---1968.5

高星耀1968.5---1969.10

趙宇平1969.10---1971.2

孫治平[軍副政治委員兼]1971.2---1973.9

侯培聚1973.9---

劉福聚---

楊再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