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祿

李光祿

“噴火坦克”後來被第446團2營5連副班長,四川三台籍的李光祿炸毀了。李光祿是鄂川戰役補入部隊的原國民黨士兵,苦大仇深,他一共炸毀3輛坦克。

志願軍戰士 

 血肉之軀拼坦克

炸頭一輛坦克的時候,李光祿爆破組的第一爆破手楊厚昭先上,他從溝渠里跳出來,把爆破筒往坦克履帶里一插,沒插穩,爆破筒在履帶里“咯咯嗄嗄”地響了幾聲,被甩下公路爆炸了。第二爆破手劉鳳岐抱起炸藥包再上。由於10公分的導火索太長,放在公路上的炸藥包在坦克隆隆駛過後才爆炸,白白騰起一根令爆破手們捶胸頓足的煙柱
李光祿沒時間思索了,他果斷地將導火索截成3公分長。3公分導火索,意味李光祿必須在3秒內完成炸藥包的點火、投送等動作,並迅速轉身、撤離、隱蔽。前面是敵人的火力網,後面是坎坷不平的稻田地,換上世界短跑“飛人”,也未必能逃出1500克TNT炸藥的殺傷半徑。更為困難的是,點火沒有拉火管,火柴又在行軍中被汗水打濕了,李光祿和劉鳳岐是將棉大衣上的棉絮扯下來,到公路邊被燃燒彈打燃的草地上點著後,捂回隱蔽爆破手們的溝渠里,再把火種藏在棉大衣下。不但麻煩,還相當危險。
李光祿什麼都不顧了,只想打坦克。
當一道眩目的閃光和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把坦克車內4名乘員送上西天的時候,李光祿也被一股熱浪狠狠地推倒在稻田地里,隨後,就是一塊不小的凍土重重地砸在後背上。
李光祿醒來的時候,谷地四野瀰漫著濃烈的硝煙,火,已經映紅了半邊天。他吐了兩口黏糊糊的濃血,費了好大的勁才撐起右肘,側過身子,把凍土塊從後背掀了下去。
不久,李光祿又在營長楊樹雲的指揮下,炸毀了第二輛坦克。這一次,炸藥包是用綁在上面的兩枚手榴彈引爆的,時間更短,引爆時間只有不到兩秒鐘。他又一次被震暈在坦克車旁。
熊熊燃燒著的坦克將附近的冰烤化了,冰水浸到了李光祿的後腦勺,他昏昏沉沉地感覺到頭有些冷,想找帽子戴,可是,渾身軟綿綿的,一點力氣都沒有,骨頭仿佛散了架,每個關節都像楔進了無數顆小釘,眼皮像被膠粘住了一樣,怎么也睜不開。他感到口渴,順手摸了一塊碎冰,塞進嘴裡,一股清涼的冰水順著喉嚨咽下肚,昏昏沉沉的腦子才漸漸清醒了。
醒了的李光祿又聽到了戰場上的槍聲、炮響,以及那些聽得懂和聽不懂的叫喊。
“坦克還沒打完呢,我不能在這躺著。”李光祿強忍難捱的疼痛,硬撐起身子,踉踉蹌蹌地回連部取炸藥包。這時,一位戰友告訴他,連部也沒有炸藥包了,現在大家全力對付“噴火坦克”,已經搭進去好幾個爆破組了。李光祿一聽,全身的熱血“轟”地一下湧上了腦門:“老子就不信打不掉它!”也不知道哪來的勁,瞬間他又恢復了往時的矯健,提著手榴彈重新躍入谷地。
回到谷地溝渠的李光祿,手中只有兩枚手榴彈,要打擔克只有爬上坦克車了。他先匍匐前進到“噴火坦克”必經之路附近的一道土坎旁隱蔽下來,待它開過來時,突然躍起,從側後猛追上去,左手抓住車上的鐵環,右手握著手榴彈並同時扶住履帶上的葉子板,縱身一跳,登了上去。李光祿還沒站穩,突然,“噠噠噠……”一梭子子彈從他腋下穿了過去。
“不好,讓狗日的發現了!”說時遲,那時快,李光祿索性撲上車頂,一隻手掀開上面的蓋子,另一隻手把手榴彈塞進了“嗚哩哇啦”直叫喚的車內,然後,翻身跳下。
“轟!”一根粗大的火柱從“噴火坦克”內騰空而起,接著,一團一團的火球從天而降,散落四周。
頃刻間,李光祿如墜火海,火苗沿著棉褲、棉衣直往上竄,燒灼他的手腳和臉頰。李光祿衝出危險地帶,往雪地上一撲,再就勢猛滾,一直滾到距離“噴火坦克”二三十米的地方,才把身上的火滾滅。到這時,李光祿的力氣再也使不出來了。
李光祿炸毀“噴火坦克”,為步兵第149師高陽追擊戰畫上了一個血紅的句號。
李光祿已經去世。李光祿晚年在甘肅隴西一個偏遠的小鎮上的一個軍供站默默無聞地工作,收入菲薄,卻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令人感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轄步兵第148師、149師、150師)
中國人民志願軍50軍是一支英勇而悲壯的軍隊。50軍原屬滇軍國民黨60軍。滇軍在舊民主主義革命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11年,以同盟會會員為核心的一批滇軍將領,領導了雲南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雲南的封建專制統治。1915年,滇軍參加護國起義,在中國近代史劃上重重的一筆。在台兒莊戰役中,這支軍隊為保衛中華,付出巨大的犧牲,死亡13000多人。1948年10月17日,50軍在長春起義,迫使國民黨新七軍和鄭洞國兵團放下武器投誠,實現了和平解放長春。經過新式整軍後,這支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真正成為新型的人民軍隊。韓戰爆發後,年輕的50軍首批入朝作戰。先後參加了一、二、三、四四次戰役,進行大小戰鬥95次,斃傷敵軍14052人。在高陽戰役中一舉全殲英國皇家坦克營。18勇士夜襲水源,尤其在著名的漢江南阻擊戰中,以血肉之軀,用10033人傷亡的代價,在戰爭史上寫下了以劣勢裝備戰勝號稱世界頭號強國軍隊的光輝戰例。創造了我軍第一次大規模的防禦作戰,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特點在我軍20多年的戰爭歷程中所罕見,受到彭德懷司令的稱讚。50軍還是首先攻入漢城的軍隊,當時訊息傳來,人們在天安門前徹夜狂歡。志願軍歸國後,出生於雲南永善縣的50軍軍長曾澤生曾兩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說:“你們打得不錯啊!”烽煙滾滾,歷史遠去,而故人依舊,今天一些老戰士的回憶,掀開了當年壯懷激烈、保家衛國的情景。

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李光祿

李光祿

,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文法學院法學教授、院長,學校首屆和第二屆“教學名師”,碩士生導師,中國環境與資源法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科技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特聘維權律,泰安市人民政府專家諮詢委員,仲裁員。現主要從事民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該同志組織觀念強,重視道德品質修養,工作勤奮努力。作為高校教師,年均純教學工作量四百餘學時,教書育人,教風嚴謹,教學效果優秀,曾多次獲得“十佳師德標兵”、“優秀園丁”、“優秀教師”、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榮譽稱號。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4項。近五年發表論文17篇,完成論著2部,主編全國通用教材3部。作為學校法學專業的主要創辦人,勇於開拓,善抓機遇,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與同事們一道,較快地實現了從無到本科再到碩士點的跨越。作為學院主要行政負責人,嚴於律己,誠以待人,允公允能,思路清晰。積極探索文法學院的發展思路與辦法,在隊伍建設、健全制度等方面作了許多開創性工作。提出了“構建活力文法、厚實文法、和諧文法”的理念,並通過系列有成效的措施和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